佛弟子文库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照灯法师  2020/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大力提倡。也有僧人说佛教有“斋天”的法事,其中要礼拜二十四位诸天,以此为据,所以赞同“化解太岁”祈求平安。还有人说“化解太岁”的仪式中,如果拜神,会失去皈依体……其实,反对“化解太岁”的言论,我是赞许的。但从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论,似乎欠缺圆融?所以有待商榷。

虽然,佛教讲缘起法:行善自有善报,如《大般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

《出曜经》说:“如种果树,苦得苦果,甜得甜果。善恶之报,亦复如是。”

可是!事实上,很多人热衷“化解太岁”,目的为了“祈福消灾保平安”。

这些人中,有浅信的佛教徒,有对佛教只是好感的人,也有只信“化解太岁”的人,更有认为做了“化解太岁”,才能心安的人……

所以,我认为,与其一味反对批评,不如顺情而化;与其让大众礼拜依赖神鬼,不如导归三宝,既能现实祈福,又能种下成佛的远因。

这样也符合如来度生的法则:“何谓如来化导善巧?谓诸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更何况,法无定法,摄心为上!

看菩萨观世音,随类异趣,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当然,顺情而化,是方便、是善巧,不是究竟。所以,明白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人的祸福吉凶,是由自身善恶业感招,只要行善积德,自然远祸得福,逢凶化吉,本来吉祥多福会锦上添花,这是祈福消灾的正因。

(二)佛教传入中国,受时代、人文、习俗等背境的影响,不违佛教内函,方便善巧的忏法及仪轨,应运而生,这些是度化众生的方便,绝非终极目标。

所以,出家人“化解太岁”,一定要领众恭敬礼拜供养佛菩萨(任选)及称念圣号经咒礼忏等,方合顺情而化之宜。

(三)《优婆塞戒经》说:“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已,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

意思是说:为了护持舍宅与身命,可以祭祀诸神,如果为了恭敬诸天拥护佛法的功德,供养礼拜也是可以的,并也可以礼拜自在天王,世间国王、长者、贵人、老者、有德之人,这样做都不会失皈依体。

但!礼拜天神,也仅限于拥护正法的诸天神众。

“斋天”法会,礼供诸天,一是基于上述原因;二是引导众生敬畏天地而止恶向善,而且是在先礼赞供养三宝后礼供诸天。

如果没有区别的礼拜天神,而且相信、依赖他们能救一切烦恼痛苦,就会失去归依三宝的身份(失皈依体)。

《佛说戒消灾经》说,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

可见,凡是归依了三宝的佛弟子,一般的邪灵鬼神不唯不敢受礼,并且还会遥远的逃避!

《顺正理论》说:“诸天神众,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礼,亦不求比丘礼,以惧损功德及寿命故。”

解:诸天神众,不敢受五戒居士与具足戒比丘(僧)礼拜,怕损自己的功德和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三宝是我们最究竟的归投处,舍宅、身命有危险时,与其向诸神求护,不如向三宝求护,这才是学佛人的正行。

一因,诸佛、菩萨、罗汉的神通力、威德力、智慧力,才是圆懑无碍的,诸天鬼神,都要信奉并护持佛法,福慧双修,求成佛道。(《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经都有说明。)

二因,天曹天府的神祗,只有依众生善恶业,赏善罚恶的权力,而无转变众生善恶业的特权。众生行善积德,他们不会降祸;众生作恶多端,他们也不会赐福。

所以,众生的祸福吉凶寿夭等,并不是神祗强加或恩赐,均是众生自己作主,行善善果,作恶恶报。

终上所述,善巧方便用佛教的方法化解太岁,才能引领大众,同归三宝,近祈人天善果,远种成佛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参禅与修净土的人,还需要研读经教吗

原文: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

极乐也是梦幻泡影,是否就不值得求往生

《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理上的确是这么个...

济群法师《初入佛门的四点意见》

有幸到丹霞山参加学佛夏令营,能够在这七天内同大家一...

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得人身有多难呢...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朋友有四种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

断疑生信—印祖讲故事

(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南无阿弥陀佛。 断疑生信,...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惟贤长老《论祸福之本》

世间现象是相对的,有空间的,有超空间的;有生物,有...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佛教词典】清斋

(术语)清净之持斋也。由下午至明旦不食,谓之斋。【...

【佛教词典】四兵

(名数)一象兵,二马兵,三车兵,四步兵,是曰轮王之...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

圣严法师《禅坐的基础方法》

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

夕日首富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世事...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

出家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问: 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