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熊采玉米」的譬喻

妙境法师  2022/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八个识,在佛法里边,通常就说到六识,其余的两个识,不明显说出,在阿含经、大智度论也是这样,只有解深密经、楞伽经、华严经入法界品里边有多提一点,唯识经论说得最多,就多说出两个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成唯识论中说出好多比喻。其中主要的原因在那里?就是关于生死轮回的问题,我们修学圣道也需要有个阿赖耶识。究竟是怎么说的?

其实说我们眼识乃至第六意识,我们日常生活很明显的有这六个识的活动,但是它活动的时候,造成了一种业力,这个业力造成了以后,它储藏在什么地方呢?一定要有个地方储藏它。

我说一个小小譬喻。我是出生在农村,倒没种过田,但我看见过,在东北夏天时玉米熟了,人去田里把玉米取下装在袋子里,拿回家蒸熟即吃,这个「袋子」是很平常的事。东北地方有熊,熊看人取玉米,它也去取玉米,取一个就夹在腋下,取另一个又夹起来,但手一松,前一个就掉了,取到最后,也只剩一个,因熊没袋子装玉米,玉米失掉,和阿赖耶识,和前六识有相同情形。

就是我们前六识,尤其是第六意识,它的活动力非常大。我们造生死业也好,我们修学解脱道,修学戒定慧也好,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随时活动都有成绩,但第六意识它本身活动完了,它就不管了。

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不作梦,第六意识的活动就停下来,它就休息。睡醒了,第六意识再恢复过来。我们的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也并不是长期的活动。儒家学者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句话「心不在焉」依佛法来讲就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要是不注意,眼睛虽然看,但等于没看,耳朵虽然听人说话,但等于没有听见。

第六意识要是不和前五识合作,它单独在行动的时候,前五识就是没有作用,虽然前五识也不是常相续,也是有间断,第六意识也是有间断的,这样子。它在发生作用,造成的这些成绩,它本身不保存,是由阿赖耶识来保存,做有功德的事情也好,有罪过的事情也好,都由阿赖耶识保存下来,保存以后,这个力量因缘成熟了,它会再发生作用,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如熊采玉米没袋子装,不能积聚。所以需要有阿赖耶识的存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

净土法门两个重要的原则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把这个唯识学的教理跟净土...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色法的由来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推荐】「心有千千结」是启动不了佛号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第一个,你今生...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

一别成永诀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佛教词典】帝网天珠

帝释悬宝珠网以装饰宫殿,这些宝珠的光明互相辉映,一...

【佛教词典】曼怛罗

(术语)Mantra,又作曼特罗、满怛罗。译曰真言、神咒...

从内心发起真正救度众生的心

修行需要压力,想一想,现在多少的父母亲眷,对我们有...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门之总持陀罗尼

疏文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

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

问: 世人闻念佛念心,心净土净之语,因胶执内心,拂...

优秀的女人要扮演这五个角色

如何做一个女人?在《玉耶女经》中提到要做五种的女人...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上智不如下愚,老实方获利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

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是这样吗

问: 有人讲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