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净界法师  2021/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

“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用识,因为有受用识才有阿赖耶识。这两个是相互为缘的,当一个断的时候,另外一个也消失掉了。它们两个是互相为因缘的。

这以下“引证”。

如《阿毘达磨大乘经》中说伽陀曰: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这个“诸法”,在唯识学的“诸法”,一般来说在凡夫位很少讲到清净法,就是杂染品法。当然,这个杂染品法主要是讲心——前六识。心为业主,所有的法都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前六识对于这个“藏识”——阿赖耶识,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或者说,这个阿赖耶识对于前六识,也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你现在的这个明了的心识是怎么来的呢?是阿赖耶识创造的。你的内心当中有罪业、有烦恼、也有善根,有时候起善根,有时候也起烦恼。这些差别都是阿赖耶识创造的。

这个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你的作意、如理作意,你的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再熏习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产生变化。阿赖耶识创造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去改变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又创造另外一个新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改变了新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创造一个新的第六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它们两个互相扮演着因跟果的相互的作用,就是如是地辗转。在《阿毘达磨大乘经》佛陀有这样子说过的。

我们前面讲到缘起法。当然我们讲缘起法一般都是讲到依他起,就是由业力跟临命终的爱取所变现的果报。但唯识,特别是在本论当中,讲到受用缘起,就是后天的因缘,这个是非常重要。

比如说,你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家读过历史应该知道。这个楚国,楚就是项羽。项羽,要从先天的命格上来说,是远远超过刘邦。他出生贵族,就是将军的世家,他本身又骁勇善战,刘邦怎么是他的对手?刘邦,从先天的命格来说,他是一个卖草鞋的老百姓。

那个时候,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英雄好汉逐鹿中原,就各凭本事。所以说,从一个人的果报体、先天的命,你的先天的命格当然占一半,但是你后天的努力、后天的运势也占了一半。刘邦这个人他有一个优点,非常谦卑,“谦受益”,他处处地去尊重贤人。你看他打仗,有个常胜将军叫什么?韩信。对!他打仗有韩信,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有张良、萧何。韩信、张良、萧何都曾经在项羽的座下。项羽这个人就太刚愎自用,不能用人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结果他们都跑到刘邦的座下。最后一战的时候,垓下一役,韩信就把项羽打败了。

所以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没错,我们今生的这个果报体,前生的业力不可以忽略,这是事实,我们应该说占百分之五十。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识里面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果报体,我们说先天的命格,占百分之五十。但是你今生的努力也占了百分之五十。

一般来说,你越到晚年,这个第六意识的主导性就越重要。所以有人说,你上了四十岁以上,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四十岁以前那是你父母亲所生的,前生的业力;但是,你活得越老,你今生努力的一些相貌是过失相、功德相——虽然正式果报是在来生,你今生还是会看出一点消息出来。

越到晚年的时候,你今生造作的相貌就有一部分会现出来。但小时候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因缘,你长得怎么样,是业障相、是功德相,那跟前生的关系比较大。所以说,我们在探讨缘起的时候,前生的阿赖耶识的业力,还有今生的第六意识的受用,这两个都是互为因果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壹前言 佛陀将宇宙万...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

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

什么是依他起性? 我们一个念头起来具足三性,你要正确...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色身会影响你的内心,内心也会影响色身

在大乘经典中,佛陀对吃肉呵责这么严重的很少,像《楞...

圣贤不怕困于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黄金藏在地下,大鱼游于深水;君子隐居于山林,乔木生...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广化法师《素食的利益》

弁言 我今天演讲素食的利益一题,有两个因缘:第一、...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

学佛的三不退

禅宗这一法,是让我们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从十个方面说明过午不食的利益

第一个方面,人体新陈代谢是凌晨四点钟开始就加速,一...

【佛教词典】五年大会

梵语 paca-vārsikamaha。音译作般阇于瑟、般遮于瑟、...

【佛教词典】犹豫不成

【犹豫不成】 p1189 因明入正理论云:于雾等性起疑惑时...

圣严法师:在忙中起了烦恼时的禅修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

随手环保100事

使用布袋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宝盖覆舍利,功德不思议

有一段时间,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住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

【推荐】深圳最大海鲜酒楼改卖素餐 看老板改变的心路历程

刚到新梅园圆通素食城(深圳店)时,感觉很是惊讶。一...

还我们本来面目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