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净界法师  2011/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在森林当中打猎,捉到了一只六牙白象,他就把这只白象献给国王,国王很欢喜,就赏他很多的黄金。

这只白象有什么特色呢?这只白象非常的勇敢,在跟别的国家打仗的时候,它勇往直前,所有的箭射它,它是不退转的。

平常没有战争的时候,国王就把这只白象好好的供养起来。国家当中,要是有人犯了死罪,就把这个死刑犯丢到这只白象前面,白象过去一脚就把他踩死。

后来有一天,白象所居住的环境发生了火灾,就把这只白象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住。换了一个环境没多久以后,哦,这只白象的个性改变了,把死刑犯丢过去,它并没有踩死他,只是过去用鼻子闻闻他、拍拍他的肩膀就走了。

这个时候,养白象的人感到很奇怪,就报告国王,国王很惊讶,而且很恐怖,说:这样不可以啊,白象是要保护我们的国家,它的个性从凶暴转成调柔,如果让其他国家知道,那还得了!

这个时候,旁边有一个智慧大臣就说:国王啊!这件事情很简单,白象的个性本来是很凶暴,为什么变成调柔呢?你想想看!它换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旁边刚好有一个僧团,整天做早晚课,白象整天听到早晚课的声音,净法熏习,所以它的个性就变调柔了。

国王说: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再换一个地方,把它送到屠宰场的旁边去,整天让它听杀羊、杀牛的声音,它的个性就会变化。诶,果然把它送到那个地方以后,它凶暴的个性又发作了。

我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我:这只白象的个性,到底是凶暴的个性、还是调柔的个性呢?为什么它有多重的性格?它这只白象,有时候凶暴、有时候调柔,到底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们可以告诉我吗?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相貌,其实是一个阿赖耶识,我希望大家不要被你现在的心态所骗了,你现在的心态是无量的种子其中的一个种子起现行,如果我们今天往内心的深处再观进去,看到你内心的潜意识,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海,有很多干净的海水、也有很多肮脏的海水,浩浩三藏不可穷;但是这个海水要变成波浪,渊深七浪境为风,境界风一吹,就知道哪一个水会生起波浪。

你说你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我的回答是:看环境而定。

你从小生长在一个染污的环境(当然初果以上位不退的菩萨我们不讲),就是资粮位的菩萨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凡夫是空中的羽毛,随风飘荡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跟环境一接触的时候,我们不能够无住,一定有所住,有所住就受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修行为什么一定要依止僧团,你为什么不到西门町去修行?你到西门町修行,纵使你整天拜佛,那个功力受外境影响而抵消掉。

所以忏公师父常说: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你在山中睡觉,你总有睡醒的时候吧!对不对!睡醒的时候,你看你早课、晚课、吃饭的时候念供养,整天都在三宝当中。

我们讲一句实在话,凡夫的烦恼是不能刺激的,只有圣人你可以刺激他。

所以很多人说:我在娑婆世界历事练心,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没有资格讲这一句话。生死凡夫的善根是要保护,诸位读读智者大师的《小止观》,他修止观的时候要二十五个前方便,要息诸缘务、要有人供养你衣食具足、你要能够持戒清净,你要在很多的条件之下,才能够产生止观的正念,你不是到都市就可以修小止观的,不可以的。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劝我们往生呢?当然前面讲到很多,但是他告诉你重点在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你在那整个佛法的熏习当中,你的正念特别的坚固,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就是说我们今天一个资粮位的菩萨,在整个阿赖耶识的大海当中,我们栽培一个佛法的善根,刚开始这个幼苗要在温室中栽培,你不能在风雨当中、台风的时候栽培幼苗,不可以的,它禁不起摧残的。等到这个幼苗慢慢茁壮了,你把它拿到台风下面去历练,越历练越强壮。你到极乐世界去成就法身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你要怎么历练全部没问题,你心中无住。现在不可以,现在我们没有功力去抗拒这种外在的影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

圣严法师《居士的社会生活》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

在大众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力

参禅用功这一法,古来都是在丛林大众会下行持。所以古...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

【佛教词典】五怖畏

【五怖畏】 p0258 瑜伽四十七卷十七页云:胜解行住,未...

【佛教词典】何处现观

【何处现观】 p0706   显扬十六卷十六页云:复次何处...

波斯匿王丧母记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一日,波斯...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

寒冷的冬天来了,请给鸟儿一把米

冬天给鸟类施食与放生一样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没有食...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

修忍的利益,如《菩萨地》所说: 菩萨首先观察安忍有种...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

【推荐】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

做财富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以商业为主流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财富...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