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因、四缘、五果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1)能作因:在有为法生起时,不障碍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为有力能作因和无力能作因两种。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为因,互为果,“因果同时”的意思。也分为二种:互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类因:因果相似,名为同类。谓过去与现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类相似的法为因,故称同类因。

(4)相应因:当"认识"发生时,“心”及“心所”必同时相应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时具足同所依、同所缘、同行相、同时、同事等五义,故称“相应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杂染法,而能生起烦恼的原因,名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异熟因:异熟,是异类而熟的意思,旧译为果报。指善恶的因,产生了非善非恶的无记果。这是从得果的性质上来区别,和同类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乐果报的善恶业因。

综观上述所说,因虽有多种,但大别可分为“因果同时”的因,和“因果异时”的因。同时的因,为空间的因,指诸法的相依、相托;异时的因,是时间的因,指诸法的相续继起。六因当中,俱有因、相应因是“同时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是“异时因”;而能作因则兼涉二者。

2.四缘

四缘有: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等。

(1)因缘:因缘者,因即是缘的意思。在佛教“因缘论”中,通常将引生结果的主要条件称为"因",次要条件称为“缘”。于此,则强调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称因缘。上面所说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为因缘。

(2)等无间缘:又称为次第缘。这是就心、心所而说的。当前念的心、心所将消散时,会生起后念的心、心所的缘。此前念的心、心所,就称作等无间缘。

(3)所缘缘:指心所攀缘的境界,即认识的对象。佛教认为,心是能缘,外境是所缘,所缘,就是心法生起的缘,称为所缘缘。

(4)增上缘:不障碍或有助于他法的产生,谓增上缘。其缘体广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缘;又心用广大,为一切有为法的增上缘。所谓一切法,指除了自体之外,一切的有为现象均为增上缘。

3.五果

因和果是相关的,依上述的六因、四缘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所说的五果。

五果是: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异熟果、离系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结果。

(2)士用果:又称士夫果。士(士夫) :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谓人使用工具造作各类事情,所得的结果,称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称依果、习果。自同类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从因生,名“流”。后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质上相似,称为等流果。

(4)异熟果:又称报果。是由异熟因所招感的果报。此果与因,既不同时,又非相随,性质也不一样。

(5)离系果:“系”,烦恼的系缚。离开一切烦恼的系缚,称为“离系”。通过修习佛教,断绝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称离系果,也就是涅槃。

五果中,离系果属于无为果,余四果均属有为果。这种因果论的中心问题是要阐明两种相反的人生趋向:一是作恶业而引起的不断流转,即生死轮回;二是作善业而引向还灭,即归于涅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多行善事必有善报

《三字经》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一个是为子三...

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

心平气和;不平则鸣。人因为经常互相比较、计较,觉得...

行善后为何家里常有不好的事情

问: 为何行善,家里却常有不好的事情,请问杀生真的...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卖酒开赌场有没有罪业

问: 师父慈悲,刚才说到罪业这两个字,我跟几个同事...

因果重重迭迭没有穷尽

关于因果,疑惑的人还真不少,周颂尧居士请教大师说:...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使在家信众有机会学习出家生活,藉...

【推荐】佛法初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地藏经》二种回向文

每次诵经前和回向前应称念三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

【佛教词典】杂林

【杂林】 p1411 佛地经论六卷二十页云:论曰:三十三天...

【佛教词典】柬埔寨佛教

早期的宗教信仰,除了原始的拜物教和精灵崇拜外,在公...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佛教七宝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

冤亲是不定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佛学漫画】清明·生命之思

认知死亡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场生命的疗愈,目的是在死...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

24小时念持地藏圣号的方法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念我的名号念到夜分了。次至夜分...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信愿念佛,而信愿念佛实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