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作、此非菩萨正所应作。既思惟已,然后为成正所作业,当勤修学!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呾缆藏及以菩萨摩呾理迦,随其所闻,当勤修学!

甲、菩萨四重戒

若诸菩萨,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

自赞毁他戒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吝啬财法戒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舍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嗔不受他人忏戒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毁谤坏乱正法戒

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明上品缠犯。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

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乙、四十三轻戒

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有违犯及无违犯、是染非染、软中上品,应当了知!

摄善法戒

障布施度

1、不供三宝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呾缆藏、摩呾理迦;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若不恭敬,懒堕懈怠而违犯者,是染违犯。

若误失念,而违犯者,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心狂乱。若已证入净意乐地,常无违犯,由得清净意乐菩萨,譬如已得证净苾刍,恒时法尔,于佛法僧以胜供具,承事供养

2、贪图名利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敬,生著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蔽,数起现行。

3、不敬尊长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骄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骄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称正理发言酬对,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非骄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但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遭病重;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

4、不往应供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延请,或往居家、或往余寺,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骄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或有疾病;或无气力;或心狂乱;或处悬远;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余先请;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或为引摄未曾有义;或为所闻法义无退,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或为护他多嫌恨心;或护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请,皆无违犯。

5、不受厚施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持种种生色、可染、末尼、真珠、琉璃等宝,及持种种众多上妙财利供具,殷勤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恼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舍有情故。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或心狂乱;或观受已,心生染着;或观后时,彼定追悔;或复知彼于施迷乱;或知施主随舍随受,由是因缘,定当贫匮;或知此物是僧伽物、窣堵波物;或知此物劫盗他得;或知此物由是因缘,多生过患,或杀、或缚、或罚、或黜、或嫌、或责,违拒不受,皆无违犯。

6、不布施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求法,怀嫌恨心、怀恚恼心,嫉妒变异,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诸外道伺求过短;或有重病;或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于是法未善通利;或复见彼不生恭敬,无有羞愧,以恶威仪而来听受;或复知彼是钝根性,于广法教得法究竟,深生怖畏,当生邪见,增长邪执,衰损恼坏;或复知彼法至其手,转布非人,而不施与,皆无违犯。

7、弃舍恶人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暴恶犯戒有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由彼暴恶犯戒为缘,方便弃舍,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弃舍,由忘念故,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何以故?非诸菩萨于净持戒身语意业寂静现行诸有情所,起怜悯心,欲作饶益;如于暴恶犯戒有情,于诸苦因而现转者。

无违犯者:谓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或为将护多有情心;或护僧制,方便弃舍,不作饶益,皆无违犯。

障持戒度

8、与声闻共学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将护他故,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诸有情类,未净信者令生净信,已净信者令倍增长,于中菩萨与诸声闻应等修学,无有差别。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尚不弃舍将护他行,为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长,学所学处,何况菩萨利他为胜?

9、与声闻不共学戒

(1)不共学之遮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可名为妙;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得名为妙。如是菩萨为利他故,从非亲里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恣施家,应求百千种种衣服,观彼有情有力无力,随其所施,如应而受。如说求衣,求钵亦尔。如求衣、钵,如是自求种种丝缕,令非亲里为织作衣。为利他故,应蓄种种憍奢耶衣、诸坐卧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俱胝,复过是数,亦应取积。如是等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制止遮罪,菩萨不与声闻共学。安住净戒律仪菩萨,于利他中,怀嫌恨心、怀恚恼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2)不共学之性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①杀生戒

谓如菩萨,见恶劫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堕那落迦;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菩萨意乐思惟,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悯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②不与取戒

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悯,专行逼恼。菩萨见已,起怜悯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劫盗贼,夺他财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执为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起怜悯心,于彼有情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逼而夺取,勿令受用如是财故,当受长夜无义无利。由此因缘,所夺财宝,若僧伽物还复僧伽,窣堵波物还窣堵波,若有情物还复有情。

又见众主或园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思择彼恶,起怜悯心,勿令因此邪受用业,当受长夜无义无利,随力所能,废其所主。

菩萨如是虽不与取,而无违犯,生多功德。

③邪淫戒

又如菩萨,处在居家,见有女色,现无系属,习淫欲法,继心菩萨,求非梵行。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舍不善业。住慈悯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生多功德。

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

④妄语戒

又如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囹圄缚难,刖手足难,劓鼻、刵耳、剜眼等难,虽诸菩萨为自命难,亦不正知,说于妄语,然为救脱彼有情故,知而思择,故说妄语。以要言之,菩萨唯观有情义利,非无义利,自无染心,唯为饶益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说异语,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⑤两舌戒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恶朋友之所摄受,亲爱不舍。菩萨见已,起怜悯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能随力说离间语,令离恶友,舍相亲爱,勿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乖离他爱,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⑥恶口戒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粗恶语,猛利诃摈,方便令其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以饶益心于诸有情出粗恶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⑦绮语戒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信乐倡伎、吟咏、歌讽,或有信乐王、贼、饮食、淫荡、街衢、无义之论。菩萨于中皆悉善巧,于彼有情起怜悯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现前为作绮语相应种种倡伎、吟咏、歌讽、王、贼、饮食、淫、衢等论,令彼有情欢喜引摄,自在随属,方便奖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现行绮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10、住邪命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生起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无有羞耻,坚持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炽盛,蔽抑其心,时时现起。

11、掉动嬉戏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掉所动,心不寂静、不乐寂静,高声嬉戏,喧哗纷聒,轻躁腾跃,望他欢笑,如此诸缘,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妄念起,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广说如前。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愁恼;若他性好如上诸事,方便摄受,敬慎将护,随彼而转;若他有情猜阻菩萨,内怀嫌恨,恶谋憎背,外现欢颜表内清净,如是一切,皆无违犯。

12、倒说菩萨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欣乐涅槃,应于涅槃而生厌背;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怖畏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以诸菩萨三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如诸声闻于其涅槃欣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如是菩萨于大涅槃欣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其倍过彼百千俱胝,以诸声闻唯为一身证得义利,勤修正行,菩萨普为一切有情证得义利,勤修正行,是故菩萨当勤修集无杂染心,于有漏事随顺而行,成就胜出诸阿罗汉无杂染法。

13、不护雪讥谤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自能发不信重言,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

其事若实而不避护,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事不实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14、不行楚罚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义利,护其忧恼而不现行,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观由此缘,于现法中少得义利,多生忧恼。

障忍辱度

15、嗔打报复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骂报骂、他嗔报嗔、他打报打、他弄报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16、不忏悔谢罪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为,彼疑侵犯,由嫌嫉心、由慢所执,不如理谢而生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谢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若是外道;若彼希望,要因现行非法有罪,方受悔谢;若彼有情,性好斗诤,因悔谢时,倍增愤怒;若复知彼为性堪忍,体无嫌恨;若必了他,因谢侵犯,深生羞耻,而不悔谢,皆无违犯。

17、不接受忏悔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所侵犯,彼还如法平等悔谢,怀嫌恨心,欲损恼彼,不受其谢,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虽复于彼无嫌恨心,不欲损恼,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谢,亦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一切,如前应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谢,不受彼谢,亦无违犯。

18、怀忿不舍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怀忿,相续坚持,生已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为断彼故,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障精进度

19、染心御众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着供事增上力故,以爱染心,管御徒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不贪供侍、无爱染心管御徒众。

20、嗜好睡眠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懒惰懈怠,耽睡眠乐,卧乐、倚乐,非时非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遭疾病,若无气力,行路疲极,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广说一切如前应知。

21、虚度时光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爱染心,谈说世事,虚弃时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忘念,虚弃时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见他谈说,护彼意故,安住正念,须臾而听;若事稀奇,或暂问他、或答他问,无所违犯。

障禅定度

22、不求教授禅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令心住,欲定其心,心怀嫌恨,骄慢所持,不诣师所,求请教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懒惰懈怠而不请者,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遇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其师颠倒教授;若自多闻,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已得所应教授而不请者,无所违犯。

23、不除五盖烦恼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贪欲盖,忍受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猛利,蔽抑心故,时时现行。

如贪欲盖,如是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及与疑盖,当知亦尔。

24、贪味禅定静虑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味静虑,于味静虑,见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障般若度

25、不学小乘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听声闻乘相应法教,不应受持,不应修学,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听闻受持,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菩萨尚于外道书论精勤研究,况于佛语?

无违犯者,为令一向习小法者舍彼欲故,作如是说。

26、背大向小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菩萨藏,未精研究;于菩萨藏,一切弃舍;于声闻藏,一向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27、舍内学外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上聪敏;若能速受;若经久时,能不忘失;若于其义,能思能达;若于佛教,如理观察,成就俱行,无动觉者;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语,一分学外,则无违犯。

28、爱乐异论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求善巧,深心宝玩,爱乐味着,非如辛药,而习近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29、不信深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闻菩萨藏,于甚深处、最胜甚深真实法义、诸佛菩萨难思神力,不生信解,憎背毁谤:不能引义、不能引法、非如来说、不能利益安乐有情。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如是毁谤,或由自内非理作意,或随顺他而作是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我为非善,盲无慧目,于如来眼随所宣说、于诸如来密意语言而生诽谤。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如是正行,无所违犯。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30、爱恚赞毁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人所,有染爱心、有嗔恚心,自赞毁他,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摧伏诸恶外道;若为住持如来圣教;若为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或欲令其未净信者,发生净信,已净信者,倍复增长。

31、骄慢不听正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闻说正法论义决择,骄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往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而不往听,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不觉知;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倒说;若为护彼说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说义,是数所闻、所持、所了;若已多闻,具足闻持,其闻积集;若欲无间于境住心;若勤引发菩萨胜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不往听者,皆无违犯。

32、轻视毁谤法师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说法师,故思轻毁,不深恭敬,嗤笑调弄,但依于文,不依于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摄众生戒

障同事摄

33、不为助伴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有情所应作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助伴,谓于能办所应作事,或于道路若往若来,或于正说事业加行,或于掌护所有财宝,或于和好乖离诤讼,或于吉会,或于福业,不为助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为助伴,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有疹疾;若无气力;若了知彼自能成办;若知求者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义、能引非法;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先许余,为作助伴;若转请他有力者助;若于善品正勤修习,不欲暂废;若性愚钝,于所闻法,难受难持,如前广说;若为将护多有情意;若护僧制,不为助伴,皆无违犯。

34、不往看病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遭重疾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往供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往供事,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自有病;若无气力;若转请他有力,随顺令往供事;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势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长病所触,堪自支持;若为勤修广大无上殊胜善品;若欲护持所修善品,令无间缺;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若先许余,为作供事。

如于病者,于有苦者,为作助伴,欲除其苦,当知亦尔。

障爱语摄

35、非理不谏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为求现法、后法事故,广行非理。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宣说如实正理,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所蔽,不为宣说,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自无知;若无气力;若转请他有力者说;若即彼人自有智力;若彼有余善友摄受;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知为说如实正理,起嫌恨心,若发恶言、若颠倒受;若无爱敬;若复知彼性弊儱戾,不为宣说,皆无违犯。

障布施摄

36、有恩不报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先有恩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现酬报,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勤加功用,无力无能,不获酬报;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欲报恩,而彼不受,皆无违犯。

37、不慰患难有情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堕在丧失财宝、眷属、禄位难处,多生愁恼,怀嫌恨心,不往开解,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往开解,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应知如前“于他事业不为助伴”。

38、有求不施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饮食等资生众具,见有求者来,正希求饮食等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给施,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能施与,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现无有可施财物;若彼希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来求者,王所匪宜,将护王意;若护僧制,而不惠施,皆无违犯。

39、不如法摄众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摄受徒众,怀嫌恨心,而不随时无倒教授、无倒教诫;知众匮乏,而不为彼从诸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如法追求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给,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往教授、不往教诫、不为追求如法众具,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有疹疾;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转请余有势力者;若知徒众,世所共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资身众具;若随所应教授、教诫,皆已无倒教授、教诫;若知众内有本外道,为窃法故,来入众中,无所堪能,不可调伏,皆无违犯。

障利行摄

40、不随顺众生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随其转,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彼所爱,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护僧制;若彼所爱,虽彼所宜,而于多众,非宜非爱;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欲方更调彼伏彼,广说如前,不随心转,皆无违犯。

41、不随喜赞扬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他实有誉,不欲称美;他实妙说,不赞善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显扬等,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将护彼意;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知由此显扬等缘,起彼杂染骄举无义,为遮此过;若知彼德,虽似功德,而非实德;若知彼誉,虽似善誉,而非实誉;若知彼说,虽似妙说,而实非妙;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为待他言论究竟,不显扬等,皆无违犯。

42、不行威严折服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而不呵责乃至驱摈,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了知彼不可疗治,不可与语,喜出粗言,多生嫌恨,故应弃舍;若观待时;若观因此斗讼诤竞;若观因此令僧喧杂、令僧破坏;知彼有情不怀谄曲,成就增上猛利惭愧,疾疾还净,而不呵责乃至驱摈,皆无违犯。

43、不现神通震摄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于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应引摄者能引摄之,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着僻执,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无有违犯。

又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当知一切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

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

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

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

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复次,如是所起诸事,菩萨学处,佛于彼彼素怛缆中随机散说,谓依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今于此菩萨藏摩怛理迦,综集而说。菩萨于中,应起尊重,住极恭敬,专精修学!


上篇:十善业道经节要(附说十恶果报)

下篇:蕅益大师:见闻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经律戒相布萨轨仪 弘演毗尼沙门 (如馨) 纂要 闻夫大...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注音版】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

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迦叶禁戒经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佛说迦叶禁戒经 宋居士沮渠...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卷第一(有九缘)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佛说法集名数经

佛说法集名数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

赞阿弥陀佛偈

赞阿弥陀佛偈 昙鸾法师作 南无阿弥陀佛(释名无量寿傍...

七佛父母姓字经

七佛父母姓字经 失译附前魏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差摩婆帝授记经

差摩婆帝授记经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佛说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佛说德光太子经

佛说德光太子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

受了菩萨戒,能否为生病的家人杀生做荤食

问: 弟子学佛多年,已受菩萨戒,吃长素。但家中老伴不...

愿不切,行不深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

佛门里的养生妙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

看看这些名人是如何惜福的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抠门,按这种逻辑,顶级富豪岂不是...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

想要了生死,必须真修实证。倘若只有悟而没有证,纵然...

圣严法师:禅的心灵环保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问: 请问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吗?特别是念...

吃亏也是福气

世间,有些人常生怕自己吃亏。因而他们总爱斤斤计较,...

《地藏经》教我们回向的方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投地,三业清净,不能加以杂...

命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人生的大起大落,通常来说,是命中注定的,因为我们人...

圣严法师《多闻与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