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父母恩 你报了吗

2012/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一位轻生者被寺里的一位僧人救起后,仍然坚定地说:“大师,您何必费力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下去,今天不死,明天还得去了结的。”僧人捻须笑道:“是的,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寻死的决心,可是,我想问你一句,你的恩都报了吗?”

轻生者一脸诧异地说:“我没欠人家的恩情,也不曾施恩于他人,还报什么恩呢?”大师沉吟片刻说道:“你的生命来自父母,就得报父母之恩;你的衣食住行取自于天地,就得报天地之恩;你的知识和智慧得之于老师,就得报老师之恩;你的生活得力于亲友,就得报亲友之恩……这些恩,你一辈子都报不完,怎能说无恩可报呢?”那人忽然醒悟过来,连声对僧人道谢后,便独自下山而去。

正如那位僧人所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报之不尽的恩,在佛教里,更是将报恩看成参究修行的基本准则,并提出“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之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报恩品》云: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这就要求一切众生,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得“报四重恩”。

报父母恩。“生我者父母”、“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若没有父母的恩情,哪里会有我们的降生呢?佛陀出生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后来被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成人。佛陀的母亲并没有把他养大,但对他有生育之恩。佛陀为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曾经专门现神通,升到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说了三个月的法,然后乘着宝阶从天宫上下降到人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以后,他亲自为他的父亲抬金棺(棺木)。佛陀可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佛祖啊,他为何要这样做呢?尽管他是人天的师表,是七众弟子崇敬的对象,但在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他表现出来的仍然和普通人并有两样。

想想现在的一些人,动辄与父母争执,不听父母的劝诫,甚至恶语相向,打骂父母,这真让人悲痛、心寒。去年我的奶奶去世时,在做法事的时候,父亲抱着她的遗像,一直在她的棺木旁跪着,足足有三四个小时。父亲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身体又不好,关节炎非常厉害,却依然在那里坚持着。为什么?是因为做儿女的孝心,是因为报父母恩的诚心。

报众生恩。对这一“恩”,多数人不能理解,都在想:我即是众生,众生不过凡人,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而且,世人常将“众生”分为三类:亲人(包括沾亲带故的人)、仇人和非亲非故的人。亲人的恩自然要报,那“仇人”和“非亲非故的人”的恩还得报吗?佛陀在经典里告诫我们:“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所有的人,就像对待我们的父母一样,同样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报恩的心。

“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按照佛教因果轮回的理论来讲,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历经六道轮回,在多生多劫里互为父母。正因为我们互为父母,所以我们不能去伤害、去诋毁过去的父母。即使我们不相信“因缘果报”之说,如果能做到敬重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个人,不管是我们的亲人、仇人,还是和我们非亲非故的人,我们也必将得到善果,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心。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对头”,如果我们用感恩的心来对待他,把他看成我们报恩的对象,时间一久,肯定会消融彼此的间隙,获得珍贵的友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活着没有意思吗

刚才,来了位中年人。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前几天,差...

星云大师开示孩子的教育问题

有一个小孩,早晨上学之前,到寺庙里,见到香灯法师,...

好脸色是最难做到的孝道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九色鹿

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

驾驭浪潮,在人生的风浪中前进

人的一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它就好像是大海上的波浪...

活观音已经到你家去了

有一只小青蛙,老是和妈妈唱反调,妈妈教他往东,他偏...

比佛更大无上福田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

聪明的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

【佛教词典】三种光明

(名数)就光明而立三种之别。大藏法数十二曰:一谓日...

【佛教词典】离相戒

为“随相戒”之对称。又作无相戒。谓持戒者心无执着,...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一袋宝石

早上一大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一个渔夫到了河边,在岸...

【推荐】淫欲之害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先讲...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

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善知识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听古德说: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实这句话我...

对众生要有仁爱慈悲之心

一个学佛行人,得要有一个助人的道德情操,在家里要孝...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度化众生,要先修布施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实人生下来时,都有善良、无染、清净的本性。只因后...

【推荐】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