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法语

净界法师  2013/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诸位要记住不是你让他改变,你是创造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让他自己改变。

2、在求法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善法欲。佛法是你要主动去追求的,你才能得到利益,而不是被动地配合。

3、在修学佛法的因缘当中,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善知识有方便力,他能够帮助我们破恶生善。而所有的善知识最殊胜的就是佛陀。

4、修行的性格要带一点钢骨,但不要带钢气。

5、面对烦恼不要藕断丝连,爱断不断的。

6、龙树菩萨说,无我智是一个如实的观察。就是说,并不是本来有一个我,佛陀硬生生要我们修观把这个我消灭掉。而是本来就没有我,佛陀只是要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这是如实观。

7、《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不好。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

8、在大乘的修心法门当中,天台宗是去找他的过去,净土宗是找他的未来,这个地方大家要把心地法门抓到。净土宗是既往不究,它不管过去的,但是你未来很重要。

9、空性是一个生命的总相,不管是快乐,不管是痛苦,它的本质都是无常无我的,都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

10、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不会平等,平等你就没办法修学。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恶念,是要善法来对治的,以善破恶。

11、一切法是染净和合的,看你用什么因缘来面对,往往危机也就是一个转机。所以这当中就使令整个菩萨的法执慢慢地淡薄,用平等心来面对一切。

12、一个初学者来到僧团,跟你讲道理也没有用,干什么?拜佛去。拜佛,嘴巴赞叹佛陀,内心观想佛陀。为什么?栽培善根。让你这个明了的心跟三宝关系慢慢地密切,就好像一个木材先把它烘干,总有一天圣道的火就可以把它点燃。

13、我们对因果的态度,应该是从果报中反省自己的因地,这称为“观果知因”。反省自己今生的果报中,有哪些是满意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曾经有这样习惯性的善业;有哪些果报是不满意的,这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心中,有一些是你习惯性的罪业,这些应该要处理修正的。

14、所以修行的内涵,不是每个人都相同的,佛陀宣说众多的教法,并非要每一个人都去修,而是要针对自己比较弱的部分去补强,若某方面做得很好,就不用再加强。

15、在修学的方法上,有的经典是属于破坏性的,如《般若经》专门破执,你讲一个东西,它就来破,破到最后就无有少法可得;有的经典则是建设性的,它要你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这是属于有相行。

16、在灭恶方面,恶法虽有很多,但哪些恶法绝不能触犯,若触犯马上会障道;在生善方面,善法虽也众多,佛陀告诉我们哪些功德一定要先成就,否则将一事无成。佛陀在临命终时,对灭恶生善的内涵已没有时间广说,只能抓住重点宣说,诸位在读《佛遗教经》时,你将能体会佛陀的彻底悲心……

17、声闻法对菩萨来说是共学的,声闻法主要是对治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对凡夫是比较实际一点,因我们现在经常所起的烦恼都是三界的见思烦恼,所以如果能善加利用声闻法,对我们现前的环境来说特别扼要。

18、精进与不忘念之间的差别,精进的体性是勇悍,所以偏重在身、口的行动力,如往生咒、大悲咒一天持几百遍,这是精进,对所修的法门能专一相续不断的用功;不忘念则偏重在内心智慧的观照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

身在镜中勤修行,心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大师有首偈子谈道:要作莲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红...

圣严法师《居士的社会生活》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

星云大师:欲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先从做人起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两句话:欲成最佳龙象,...

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

念佛人修行的三个次第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呢?我们在...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西方莲台的「三辈九品」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

【佛教词典】虚堂智愚

(1185~1269)宋代临济宗杨岐派禅僧。浙江象山人,俗...

【佛教词典】高显处

(术语)塔之译名。资持记下三之二曰:经音义云:正言...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

你把佛号念好了,佛陀自然现前

有一位上师有一天去弘法,在回程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一只...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

净土难乎?易乎?

寒暑假中,陆陆续续有居士来找我聊聊。除了接触他们生...

大安法师: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问: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

天生暴躁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中随烦恼有二种:『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

念佛治病的关键

在《念佛四十八法》中,还有病中持名一法,现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