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顺远离之道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比丘:‘凡是在寂静处修行的比丘,不论是在空地、林中或树下,都应当作如是修学──自我观察思惟:心中是否有爱欲的贪念生起呢?假使不能自我觉察,面对外在境界或面对喜爱的境相时,仍会生起贪爱的欲望,而这种爱欲之心是违背远离之道的。’

譬如有一人用尽全力划船,努力地逆流而上。可是,只要他稍有疲惫、懈怠,船便会倒退而行,顺流而下。同样地,比丘们若思惟净想之时,还会生起爱欲之心,是因为修习低下的方便法,行持不够淳净,所以仍会在爱欲中漂流,无法得到法益;由于心不寂静,心不专一,在净相中而生爱欲,随着这些境界流转、动荡,违背了远离之道。此时,必不敢自谓已远离五欲而得解脱。’

‘如果比丘在空地、林中或树下,作如是思惟:“我的心是否已远离爱欲了呢?”这样的比丘在面对喜爱的境界时,就能觉察自己的心而远离这些境界,随顺趣入远离之道。譬如鸟的羽毛,一入火中就会卷曲,无法舒展。同样地,比丘若能远离喜爱的境界,就是随顺远离之道。’

‘比丘应当如此了知,若于修习各种方便法门时,心无懈怠,得到寂静、止息和安乐,行持淳净且一心专注,能远离喜爱的境界,并且随顺正道修行,便能说:“我已远离五欲而得解脱。”’舍利弗尊者开示毕,诸比丘闻尊者所说,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十八》

省思: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故知,贪欲为诸苦之因,若能断除贪欲,则一切法无所依止,就能心无所住,不会为物所拘。面对境界时,若疏于觉察、觉照,则易起爱欲之心;若能严加觉察、觉照,则能远离爱欲,心无挂碍,清净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

「舍」这个字是很难的

舍这一个字是很难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么东西,我...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

【推荐】解脱的四要

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觉悟宇宙人...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

出家人的戒刀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场白华庵,跟...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

【佛教词典】劫焰

(杂语)劫末之火焰。于坏劫之末起大火灾烧尽世界。甘...

【佛教词典】虚妄法

(术语)色声等五欲之法,其体虚假不实,故云虚妄。法...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

比丘尼发恶誓堕饿鬼

威仪庠序的阿难尊者,托着钵,行走在往舍卫城的路上。...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3》

各位同学: 我今天第三次来和各位讲佛教青年成功立业...

【佛学漫画】逆袭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

「十念记数法」与「都摄六根」

问: 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即是从一念到十、再从一念到十,...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