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足第一富

2011/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经》

一、多欲为苦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轮回,生死死生,受著无穷的苦迫,这都是由贪欲而引起的,故多欲为生死的根本。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觉之为贤。”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欲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遗教经》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二、知足为乐

知足,谓对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悔恨,为守道之根本。世间的罪恶,人生的祸患,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萨遮尼犍子经》说:“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颠倒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舍身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知足。”所以,佛教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获得多少,而是对于已经拥有的能珍惜几分。《出曜经》上说:“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间上最富贵的人。能够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羡他人富,勿悲自己穷,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个道理。

三、知足者的世界

一个知足的人,能“以无为有,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空为乐”,不比较、计较,不悲不恼,山河大地、宇宙星辰、花开花谢、鸟啼虫鸣,……这一切莫不为其所有,是一个真正快乐富有的人。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在山林水边塚间,过著头陀苦行的生活,却乐此不疲,不以为苦。日本良宽禅师虽是“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何其悠闲满足!

迸德先圣之所以有这种淡泊清高,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质上虚伪的享受。知足就是他们富乐安隐之处,所以《佛遗教经》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四、不知足之苦

在人的心里,对于这尘劳的世间,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金钱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名位做到县长想当省长,当了省长又想做部长。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个人“心无厌足”是非常恰当的。歌云: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农,衣食两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支虚。

买得良田干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死无期。

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憾归。

不知足的人,就是像这样生活在功名富贵永无满足的欲望里,苦苦恼恼过了宝贵的人生。《佛遗教经》说:“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诚然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推荐】富贵的正因与助缘

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不过是导致富贵的一...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

一辈子急急忙忙苦追什么

知足,就是知道满足,不去贪得无厌。这好像很好理解,...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昙影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

【佛教词典】一因生起诸法道理不成

【一因生起诸法道理不成】 p0018   俱舍论七卷六页云...

【佛教词典】如法

(术语)如法,契于理也。无量寿经下曰:应当信顺如法...

供香的起源

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在家居士如何充实精神生活

居家,主要是针对在家居士,怎样建设佛化家庭。 居家者...

有诵经念佛,但内心总是放不下该怎么办

问: 作为一名退休的教师,虽然有诵经念佛,可心里总...

煮着吃更营养的5种水果

1、梨: 煮一煮,润燥效果更赞 梨能润肺止咳,所以在...

此识心无体,不能孤立而起

我们现前随事缘而起的种种分别之心即是识心。此识心无...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

放生要随缘,不要预定

人毕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会被一些名利蛊惑,从而做一...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