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大安法师  2022/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又念体本空,念实无念,名真念也。生无生者,达生体不可得,则生而不生,不生而生,是名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如后教起中辩,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

这段疏文是对上面文句甚深法义之诠释。承接第二重法义所标举的持名之殊因,契入念佛三昧之妙果,正显信愿称名至极圆顿、最易成就之特质。

一则从修德层面说。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于念念中,圆伏圆断无明烦恼,圆超五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唯专唯勤,无杂无间,转持转切,久而久之,自成片段,入一心不乱,是为念极而空。从有念顿契无念,无念之念,谓之真念。由此真念,圆净极乐四土,圆彰弥陀三身,圆证本具之无量光寿。

二则从性德层面说。吾人现前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真心本有,妄性原空。持名之念,本自空寂,念实无念,是名真念。证知修德之念,乃无念之念,即终日无念,终日念佛,由理能成事故。而性德之念,乃念而无念,即终日念佛,终日无念,由事能显理故。

又性修二义,亦乃相辅相成。由修德念极而空之功夫,方契念体本空之理体。念佛功夫不到,不能悟证本地风光。又由性德之念体本空,方可修德念极而空。若自性本体不空,纵能矻矻念佛,毕竟无能契证空寂。正由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事理无碍,性修不二,方能由事持达理持,成就念佛三昧。

又何谓“生入无生”之义呢?亟须了达一切缘生法,念念生灭,此生灭妄心,本自虚妄,无有实体。达者悟心之本空,了无一法可得,空空亦空,无所依,无所得。于此心空性寂中,则终日念佛,终日无念,是谓生而不生(摄用归体)。

又心性妙德,不沉空滞寂,则终日无念,终日念佛,是谓不生而生(从体起用)。又生而不生,则生原不可得;不生而生,则不生亦不可得。双遮生与不生,又双照生与不生,遮照同时,遮照不二,是谓真无生。

《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契证自性圆通常,即是“生入无生”之验证。此于下文《教起所因》第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章中,将详明诠释。

故知净业行人终日念佛,即是终日念心,即心即佛,心佛一如故。

又吾人信愿持名,事相上炽然往生彼土,理体上实无往生之相。诚如天衣怀禅师开示:生则决定生,生而无生;去则实不去,不去而去。

前句谈事,往生宛然;后句谈理,寂然无去。原此一念,本是法界,从缘而起。缘无自性,全体法界。法尔具此威神,法尔具此功用。净业行人当于此拳拳服膺,孜孜践行。

《弥陀疏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

大安法师: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净土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虚空本不动,白云自往来

我喜欢五台山那片湛蓝的天空。更喜欢它的祥和与宁静,...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

修净土法门要发起出离心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

第一念是哪里来的?如何让它不起

问: 当自己遇到人或事儿,刹那间就会一丝贪嗔闪过心头...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千念万念成就临终纯净的一念

忆佛、念佛是我们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净念...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么发得出来呢?不是凭空就能发出来的。菩提...

怎样建立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

【佛教词典】初禅梵天

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得清净,故名梵天。梵即清净的...

【佛教词典】六法

(一)在安乐境地得六种思念。与六念同。即念佛、念法、...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问: 请问法师:晚上睡着时有时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