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四圣谛来发心

大安法师  202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四圣谛来发心

首先来看依苦谛发心。这是要用圆教的智慧来观照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生老病死是一切众生必然遭遇的四种痛苦,八苦当中把它放在前面。衰老、疾病、死亡是令我们觉悟的老师,如果世间没有衰老、疾病、死亡,一切众生都不会来学佛的,所以佛经把这三者称为三天使。

正因为人间有衰老、疾病、死亡,才会让他感觉到巨大的逼恼、巨大的痛苦,才让他有寻求解脱衰老、疾病、死亡的宗教需求。于是佛教就有必要在这个世间存在,佛教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解决生命当中最本有的痛苦。

是由于生老病死的这样的无常逼恼的因缘,自己内心深处发出一个誓愿:我自己应当早日度越生死苦海,同时放大心量,以同体的悲心来度脱无量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所以这个生老病死就是圆教行人所观的苦谛,由于观照生死的逼恼,所以发愿要度脱生老病死,这就是说依苦谛而发心。

第二,依集谛来发心。苦是一个果报,那进一步地要观照我们这个苦果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要智慧观照一切遭受生老病死痛苦的众生,他的原因就是烦恼导致的。有贪欲,对财色名食睡的猛利的贪心;有瞋恚,贪不到就生瞋恚之心;有愚痴,由于贪、瞋的这种烦恼覆盖了他的智慧,他就愚痴颠倒。

这三种属于思惑的范围,三界的众生思惑有八十一品。邪见属于见惑的范围。见惑首先是谈身见,执著这个身见的真实性,不了解这个身体是因缘假合的臭皮囊——不真实。他认为身体很真实,一辈子为身体的欲望所控制,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身体的需要,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裳。再就是邪见,拨无因果,不信轮回。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他就什么都敢做。

所以众生就被这个见惑、思惑所笼罩,那就是伤害他人,反弹过来伤害自己,令我们在痛苦的沼泽地带难以自拔。由于这个烦恼的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发大的誓愿:我应当自己断除烦恼,也要断众生无量的烦恼,令他在生死苦海、六道轮回当中得以解脱。这个烦恼就是所观的集谛,由于观察烦恼的过患,所以就希望断除,这就是依集谛而发心。

第三,依于灭谛来发心。这个“灭”就是寂灭。首先观察诸佛已经灭了一切烦恼,得到解脱、涅槃的安乐。当诸佛动经三大阿僧祇劫乃至无量劫的修行,把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全都断尽之后,自性本具的如来藏性完全彰显,于是就具有无量的神通、无量的自在、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善巧。这些无量的功德,诸佛在果地上已经证得了,但众生在因心当中也是具足的。

众生对佛的果地上的功德不了解、不觉悟,由于不知不觉,对自己本具的这个灭谛也根本就没有信心。所以他就自暴自弃,受无明的妄心的驱使,造作虚妄的恶业,遭受虚妄的痛苦,这都是在无明大梦里面所作的因果。所以这是可怜悯者,本身他有一个无价的摩尼宝珠,他都忘了。

由此因缘,要发誓愿:我当勤修一切方便,修方便就是为了得到涅槃之乐,要戒定慧、六度万行、执持名号,透过这些修行的方法,证得大涅槃寂灭之乐。不仅自己得大涅槃之乐,乃令众生同得涅槃的常乐我净、佛果的无限风光。这就是通过所观的灭谛,观察佛果地上的无量的功德,自己发希求之心——我也希望像佛一样,有无量的功德,也令一切众生得如佛这样的功德。这就是依灭谛而发心。

第四,怎么依道谛来发心呢?道谛就是谈道品——修行的方法。这是智慧观照六度万行。六度就是菩萨道的六种度越烦恼,趋近和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由这个六度衍生出万行,还有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乃至像恒河沙那么多数量的法门。这些道品,一一法门都具足无量称性的法乐。修道与法性相应就能生起我们内心的快乐。法乐,相对于世间五欲的乐,它是不可等量齐观的。

我们世间也都追求快乐,但都是追求感官的快乐、物质的享乐。那些乐不长久,叫乐极生悲。而且他得那个乐,可能是以造业的方式来得到,非常短暂,马上变化,所以那个乐本质上就是苦。真正的乐是自性的、法性的乐,是要通过修戒定慧、六度万行、执持名号才能生起的乐。那种乐才是真实的、持久的、不变异的。但这种法乐,没有透过那种烦恼、执著、散乱、掉举的这些障碍,你是得不到的,这是要抵近我们自性清净心才能生起的快乐。

大多数众生不了解、不修习,就得不到这个法乐,所以就在无明妄心里面造作诸多的恶业。由这个因缘,要发誓愿:我应当精进勤修无量法门,也要令众生修习这无上的妙法。佛说的法门就是所观的道谛,因观法门的重要性,所以发愿要修学,这是依道谛来发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以净土法门作为自己安心立命之所

业缘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受业力所牵引,有种种的因...

一念忏悔能灭无量罪,则因果作何解释

问: 曾经有位法师讲座时云,一念忏悔能灭无量劫来恒河...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大安法师谈母亲念佛及往生

2008年9月18日下午四时许,一位83岁高寿的优婆夷在东...

【佛教词典】应文

(1337~?)讳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后即位,年号...

【佛教词典】笔端舍利

(杂名)宋高僧传曰:唐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关辅...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这个功夫成片首先是来自于禅宗参禅的一个术语。就是他...

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

心能做福,心能做恶,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是一...

阿弥陀佛遍法界,只需临终念感通

你看世间上连一轮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现,更何况阿弥...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身体有病,就要医生给看。我们...

略说四种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进行以一些介绍,然后再谈用...

【推荐】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 我说:没有,...

正念应供

过去佛陀在婆罗园弘法时,一天,着衣持钵入婆罗村乞食...

大安法师:念阿弥陀佛一切魔不得其便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