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尊者则住在稠林中。当时,摩偷罗国王是西方的王子,他来到摩诃迦旃延尊者的住所,恭敬顶礼尊者后,退坐一旁。

摩偷罗王请示尊者:‘婆罗门自称:“我们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他种姓都是卑劣阶级;我们是善的,其他人都是恶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则是不清净的。婆罗门是梵天从口所生之子,乃梵天所生、梵天所化作,是梵天的继承者。”尊者,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尊者回答摩偷罗王:‘大王!这只是一般世间人的说法。世间人说:“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他人都是卑劣阶级;婆罗门是善的,其他人是恶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是不清净的。婆罗门是梵天从口所生之子,乃梵天所生、梵天所化作,是梵天的继承者。”大王!您应当知道,业报才是真实的,不同的出生都是由依业所决定的。’

大王表示:‘这是粗略的说法,我并不能理解,希望尊者能详细说明。’摩诃迦旃延尊者说:‘我现在请教您几个问题,请您依问题来回答。’接着,尊者便问:‘大王!如果您是婆罗门王,在您自己的国土中,您将所有的婆罗门、刹帝利、居士、长者们都召集过来,运用您的财富、势力,使他们担任您的侍卫,要他们比您早起晚睡,乃至听从您的一切命令,您觉得能如您所愿吗?’摩偷罗王回答:‘可以,都能如意。’

尊者又问:‘大王!若是刹帝利为王、或居士为王、或长者为王,在自己的国土中,是否也能将四姓都召集过来,运用财富、势力,使四姓担任其侍卫,早起晚睡,乃至指派各项事务,也能如其所愿吗?’大王回答:‘是的,他们也能如意。’尊者再问:‘大王!从这当中可以了解,一切人是平等呢?还是有种种差别呢?大王!您应当知道,四种姓悉皆平等,没有胜劣差别。’大王回答:‘确实如此,尊者!四姓皆平等,没有胜劣的差别。’

‘大王!您应当知道,四姓的差别只是世间人的看法,实则一切依业而定。业报真实,四性无有差别。大王!再请教您另一个问题,假使国土中有婆罗门犯了偷盗,应当如何处置呢?’摩偷罗王回答:‘如果有婆罗门偷盗,就会被鞭打,或以绳捆绑,或驱离出境,或罚钱,或砍断他的手、足、耳、鼻;若是犯重罪的话,就会处死。只要是偷盗者,即使是婆罗门,也会被称作贼人。’

尊者又问:‘大王!如果刹帝利、居士、长者中,有人犯偷盗的话,又会如何处置呢?’王回答:‘一样会被鞭打,或以绳捆绑,或驱离出境,或罚钱,或砍断手、足、耳、鼻;若是犯了重罪,也会被处死。’尊者表示:‘大王!这样的话,四姓是平等呢?还是有种种差别呢?’大王对尊者说:‘从这当中看来,四姓实在没有胜劣的差别。’

尊者又说:‘大王,世间人说四姓有所差别:“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他人全都卑劣;婆罗门善,其余人是恶;婆罗门清净,非婆罗门不清净。”那么,业报是真实的吗?这一切都是由业决定的吗?’‘若婆罗门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贪、嗔、邪见,造作十恶业后,会投生恶道还是善道呢?您从阿罗汉那里听到什么说法呢?’

大王回答尊者:‘我从阿罗汉的开示中听到:如果婆罗门造作十恶业,必会堕入恶道,而刹帝利、居士和长者也是如此。’

尊者又问:‘大王!如果婆罗门行十善业,远离杀生……等恶业,具足正见,会投生何处呢?是善道呢?还是恶道?阿罗汉是怎么说的呢?’大王回答:‘我从阿罗汉的开示中,知道如果婆罗门行十善业,当生善道。即使是刹帝利、居士、长者,也都是一样的。’

尊者又问:‘大王!这么说来,四姓是平等呢?还是有种种胜劣差别呢?’大王回答:‘从尊者的开示中,可知四姓平等,没有种种胜劣差别之分。’

‘因此,大王当知,四姓平等,没有胜劣差别。虽然世间人说:“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他人都是卑劣的;婆罗门是善的,其他人是恶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则是不清净的;婆罗门是梵天从口所生之子,乃梵天所生、梵天所化作,是梵天的继承者。”这不是真理。大王!您应当知道,业报才是最真实的,一切都是由依业所决定的。’ 大王回答:‘如尊者所开示,关于“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他人都是卑劣的;婆罗门是善的,其他人是恶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则是不清净的;婆罗门是梵天从口所生之子,乃梵天所生、梵天所化作,是梵天的继承者。”这一说法,只是世间人的看法。其实,业报才是真实的,这一切都是由依业决定的。’摩偷罗王听了摩诃迦旃延尊者的开示后,法喜充满,作礼而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二十》

省思:

佛性平等不二,一切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差别,在于过去所造善恶业不同,而有果报上的差异。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果报的呈现,古德云:‘命由己作,福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今生富贵是由于前世种善因;前世若未种善因,只要现在肯努力,点点滴滴,功不唐捐。

在修习自利利他的菩萨道上,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平等、慈悲、尊重一切众生,并能循因果法则努力,必能除去人我分别,放下执着,以平等慈悲面对一切,自在无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见到了文殊菩萨,却当面错过

在《杂譬喻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

你想知道你来生是什么样吗

我们今天在面对果报的时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这个是...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1、不嗔。如果想要长得...

一位开火锅店女老板的忏悔

我开火锅店开了十几年,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不知道珍...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选择益友的重要

有一次,许伟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

横财不坚固

【原文】 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

【佛教词典】圣法

佛所说之法,因合于正理,故叫做圣法。...

【佛教词典】景闲

(1298~1374)高丽僧。号白云,世称白云景闲。金罗道...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

怨的相貌是什么呢

我们从一念的清净本性,怎么就会有这么多的因缘果报出...

梁云娣老居士往生记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

从顽劣凡夫骤然摇身成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师

澍葊法师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公元18...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略说三宝物——佛物、法物、僧物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的阿(a)念成(o)可以吗

问: 阿弥陀佛的阿字念成ō可不可以呢? 大安法师答:...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

不应放过每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机会

那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让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