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怨的相貌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  2025/0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怨的相貌是什么呢

我们从一念的清净本性,怎么就会有这么多的因缘果报出现呢?原来我们在多生多劫当中,有很多很多习气的种子,乃至到了今生,我们又不断的去增长它的势力,不断的生起现行、不断的随顺它;因为种子跟现行的交互作用,就把很多很多痛苦的果报,自己创造出来了。

所以我们常说:自作自受,你自己把果报创造出来,还得由自己来承受这一切的果报;六道的果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也由自己去承当这些果报。

怨─就是隐藏在心中的怨恨。怨恨跟嗔有什么差别呢?嗔心是直接表现出来,你刺激我……我马上就发脾气,这个叫嗔;怨是当下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把心中的恨隐藏起来、把它累积起来,恨累积久了就叫怨!

总标: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车槛,瓮盛囊扑。

别明: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劝诫: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怨的特点就是嫌─心中有很多、很多的不满;因为不满,他就会造很多很多的业,这个业是嫌恨之业。也就是说,他经常在暗中想要去伤害别人……找机会。因为它累积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他已经怀很多的恨,而这些恨,他一再的等待机会去采取行动,就是发于衔恨。因为他因地当中,经常想要去报复别人,所以得果报的时候,故有飞石投砺————恨本身也是一种躁动不安的相状,所以他会看到空中有很多的飞石;这些飞石是大石头,在空中飞来飞去;投砺,砺是小石头,空中很多小石头,比较尖锐的小石头;就是一种很躁动不安的相状。

或者匣贮车槛─匣就是一个密闭的箱子;槛是一个密闭的车子;他发觉自己被关闭密闭的箱子跟车子当中。瓮盛囊扑─或者他会发觉自己被关在一个大的缸中,瓮就是缸,我们讲水缸,大的缸中;囊扑就是被绑在大的布袋当中……都不得自在!

怨的相貌是什么呢?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如阴毒人,怀抱畜恶。就是这个人阴毒,他心中一直想要去报复某人、暗中要去伤害某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已经累积很多很多的怨恨。在过去的种子跟今生的习气相互作用之下……故有投掷,投掷─被人以石头来丢掷;擒捉─就是被抓到大的缸中,或者是被抓到大的布袋当中,不得自在;或者击射─被用很尖锐的利器来加以击射;或者抛撮─在空中被抛来抛去等等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以智慧眼看到这个怨恨之心,就像危害鬼;危害鬼他不是公然的伤害你,他是躲在黑暗的地方,突然间跑出来伤害你。菩萨见到怨恨之心,就像一个人饮鸩酒,表面上好像是一个甜美的酒,其实是有毒害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

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

你的遭遇就是你的思想行为的结果

断天人贫,这个断天人贫呢,你做种种的恶事,做这五逆...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爱听佛经的鳄鱼」与「吃素的猫」

700公斤大鳄鱼爱听佛经性情温驯 中国台湾网消息据台媒...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

每日的课诵对居士修学尤为重要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

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

【佛教词典】五种姓

五种姓是梵语的译文,原又为五类的种属或族姓。因为属...

【佛教词典】大仙

梵语 maharsi。又作大仙。即佛之敬称。行道求长生之人...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为重戒

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

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

五台山故事:掉队的罗汉哪去了

明朝,五台山万寿寺方丈志诚法师与三宝弟子经过千辛万...

当思来处不易

释尊在世时,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才穿了两...

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记

过去,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有一位比丘全身上下...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挂铃铛的骡子

有一则很有趣的寓言:一头骡子脖子上系着铃铛,骡子每...

大安法师: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

问: 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对那些认为做慈善会影...

为什么要多念观音地藏两位菩萨的圣号

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

道镜、善道《念佛十劝》

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