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2016/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这并不影响君子这一词的美好内涵,我们做人、教育影响别人,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 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说身处困境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者,结党营私。

感悟: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

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感悟: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

而小人看重利益,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道义和利益,是君子和小人的两把标尺,他们会用各自的标尺权衡利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

但如果是不和道义的是,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够以道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和谐的氛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却心口不一。

感悟: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表面上迎合别人,顺从别人,但是却心怀鬼胎,甚至想着算计别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感悟: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看气质”。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

而一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一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日益污下。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感悟: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做人两上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向下,所谓“下达”。

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一句中,“土”有不同的解释,按照语境,儒风小编解释为“土地”,引申为田宅等物质利益。

君子所思考和忧虑的是德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时候田宅禄位;君子所思考的是不能触犯法律,小人所思考的却是如何获得利益。

感悟:程树德《论语集释》:按此章言人人殊,窃谓当指趋向而言之。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

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感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视。

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是反求诸己,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却是求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

感悟:孔子在陈国没有粮食充饥,跟随他的人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曰:“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

孔子就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不怕穷困潦倒,小人则不择手段地摆脱穷困之境。

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

《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越能看出以一个人的本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近贤远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

【推荐】最尊贵的客人是父母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

骄傲的猴子

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

以平静的心去处理

有一位富家小姐,据说她也是名企业家之一。她对现实有...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

对明天,我们永远没有安全感

我们凡夫呢?是生灭变化,虚伪无主。变化不可怕哦,生...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佛教词典】五蕴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

【佛教词典】佛迹

又作佛迹、佛迹。指释尊之遗迹。即释尊诞生至入灭期间...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恶口的人骂的是自己

佛陀的大弟子中,有一个驼骠比丘,是一位已经证得圣果...

跳脱爱欲轮回苦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

为何越念佛,烦恼脾气越大

问: 弟子有一些疑惑,为何弟子越是拼命念佛,烦恼越...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业海茫茫,谁为众生擎起慈航

有人说,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么,世上最美...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

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亦是个体立身成业...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梦参老和尚开示不净观修法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使你的心...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