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2017/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法欲灭时,我们修行人要想有成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必须要遵守。如果你遵守这个原则,依教奉行,你这一生必定成就。如果你违背这个原则,背道而驰,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那么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于诸众生,不求其过。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但自观身,不求他过。永断一切粗犷之言。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对于一切众生,都不要去看他的过失,都不要去找他的过失,都不要去说他的过失,更不要去传他的过失。不看是非,不找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正如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人,他念念当中,回光返照,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照顾自己的净业时间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别人的过失?

我们必须要知道,看、找、说、传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最大最严重的过失!如果你心地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你就不可能去见别人的过失。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社会,佛菩萨希望我们学佛的同修,要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隐恶扬善。

《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去讥笑别人,不要说别人的过失,真正修道人要从这里修起!人家有好的地方,我们要赞叹,要表扬,要向他学习。人家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给人家隐藏起来。

好的善的尽量宣扬,坏的恶的尽量隐藏。这样用心才与佛心相应,才与道相应!大家这样在一起修行,每个人都只找自己的过失,不寻求别人的过失,这样才能安定人心,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和睦相处,修六和敬。

希望我们学佛人、念佛人、修道人,永离恶口,永远不说粗鲁、伤害别人、没有礼貌的言语。对人不要粗鲁,对事对物都不要粗鲁,对一切东西都要有爱惜之心! 尤其是说话,一张嘴巴两片皮,常说美好善良语。说话不要造口业,造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要堕拔舌地狱。谚语常说:“祸从口出!”

经常说别人过失的人,他的嘴巴很臭,口里气味很臭,俗话说的“口臭”。经常说别人好处、恩德的人,他的嘴巴很香,常出清香,青莲花香。这就是相随心转的道理!说坏话,如口中吐出咬人的毒蛇。说好话,如口中盛开香洁的莲花。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不说别人的过失,不打妄语,不乱说话,不造口业,我们将来的舌头伸出来才能舔到鼻尖,才可能把脸盖住,将来成佛才有如来的广长舌相!我们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任,要牢记佛的教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只有自己真正断恶修善,依教奉行,才能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说别人的过失,这才算是真正修道人。真正修道德、做学问、用功夫的人,他懂得如何说话,他懂得化敌为友,化冤为亲,不与一切人对立。真正修道人,说话要恰到好处,不要说过火了!说话要利益对方,说话要符合性德,正所谓是“金玉良言”。说话的声音还要美妙好听,说像百灵鸟在唱歌,不要学乌鸦嘴叽叽喳喳乱叫!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为什么我们还是常见世间过?常见世间过的人,他还在感情用事。不见世间过的人,他已经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六意识就是分别,第七末那识就是执着。放下一切分别执着,一切都不分别了,一切都不执着了,哪个众生不是佛?真正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此,只要自己离开一切分别执着,那么一切众生就没有过失了!

对于别人的好处、恩德,我们要知恩报恩,永远不忘。别人有九十九个过失,只有一个好处、优点,对我有恩德,我就永远记住他这一个好处,永远忘掉他九十九个过失,这就是成功、成道的秘诀!这也是我们这一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关键之处!

请大家牢记佛的教诲“于诸众生,不求其过。”如果以后我们再说别人的过失,就用封口胶把自己嘴巴封住。我们不这样做,不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过失,我们就对不起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恶习气、恶毛病改不掉,又如何能去教化别人呢?

因此,我们人人都要学习弥勒菩萨,说话温和,笑面迎人。说话要爱护人家,和颜爱语,让别人听了感受会不一样,他感恩于你,因为你爱护他,以真诚的心爱护对方,你说的话就是菩萨的“爱语”,这样修道,自行化他,双方都能成就!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些话算是老生常谈,大家也听得太多了。但是有的人还是经常发现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包容,轻易批评人,甚至大发雷霆,这就是造口业---小小一张嘴,往往闯大祸!说别人的过失,别人不见得真有过失,反而是自己造下了严重的过失,这就是一般人常常犯的毛病!

我们修净土的人,要专修净业。什么叫净业呢?就是身口意三业都要清净。其中第一条就是口业清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条对于我们修学净土、往生净土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念阿弥陀佛,如果还常犯恶口,那就不能往生。

我们妈妈生的这张嘴,为什么不念经念佛?为什么要造口业?为什么要张家长李家短说这些是非人我?以前我们造了口业,现在要赶快忏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天天要念佛念法念僧,要念别人的好处,称扬赞叹三宝的功德,这样修行一天,我们才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净业,要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三业清净,我们念佛才能决定往生!

有诗赞曰:

漱口连心净,发言百花香。

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也如印光大师所说:

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

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

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

佛什么时候说过这么多心灵鸡汤

问: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

在「不幸」之中获得觉悟的机会

在一个父母离异、舅舅痴傻、爷爷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楼...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

八万四千法门怎么来的

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被自己的成见拖入妄想执着中去

前面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业的日记,知道了我们的业主要表...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佛教词典】极微假实

(杂语)胜论师言极微为圆常,更无生灭,虽空劫之时,...

【佛教词典】打破漆桶

禅林用语。表示彻悟之状态。漆桶,指盛装漆物之桶,或...

【推荐】修净土宗的人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

1、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 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

如何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问: 请问法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专修还是圆修? 宏海...

红枣最补血的吃法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圣严法师《家和万事兴》

种福,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健康快乐,尤其是家人之间最...

求神应先求己

过去,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我应当到天神庙去...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