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大安法师  2022/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

这里就把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但受诸乐,跟娑婆世界作一个对比。他要时时扣紧两土的苦乐的鲜明对照。那么我们娑婆——现在我们处的是娑婆世界,叫堪忍,这个世间众生很苦,但是他还能够忍受,就叫堪忍。在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是由于善恶业所感召的,所以我们感召的善业就会比较乐一点,恶业多就感觉苦一点。所以有苦有乐,这是交杂在一起。

如果严格地说是乐少苦多。那么,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一般经受着三种苦。第一苦是苦苦,一看到这个苦苦,我们都觉得好像有点黄连树上挂苦胆的这样的一个样子,为什么?我们首先这个苦,我们的业报身本身就是很苦的。人之大患就在有身,有这个身体,常常经受生老病死,种种五阴炽盛的苦,而且这时候又碰到了逆境,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下岗了,好不容易有点钱被人偷了,又碰到火灾了,本身又没有钱又碰了个大病要动手术了,等等这些,就是遭受着这样的一个苦啊,所以他就会苦苦。苦得没有办法呀,他可能就跳楼了,这样的苦。

所以,他有个特点是逼身心故,对我们的身心有一种逼迫,逼恼,让你感觉到走投无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可能都会遭遇到这些,在逆境当中啊,你真的是感觉到这种身心的逼恼,多么的无奈,这样的一个情况。

好,再就乐是坏苦。有时候我们也会碰到一些顺境哪,比较快乐啊,但是本质上它也是苦,它会变化,它不能长久。所以这种变化,它就让我们还是感觉到他的滋味不好。

再有一种是中庸之道,也不苦也不乐这样的情况。也不苦也不乐,但是它还有苦,就是行苦,就是我们的五蕴里面的行蕴,它是念念像瀑布似的在流动,性迁流故,它的体性是不会停下来的。所以为什么我们会衰老?一年一年显得衰老了,现在这个四十岁的时候不如三十岁了,三十岁不如二十岁了。现在四十岁,如果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又看到四十岁还很健壮了,很强盛了。

但我们都在走在衰老的过程,这种时间的脚步,它不会停留下来的。所以生命当中本质的苦,这点你在不知不觉当中你就遭受到这样的一种逼恼。就好像孔子在江面上所感叹的:逝者如斯乎。那个水呀,永恒地流,消逝过去。我们生命就是这个样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性迁流故。

那么在这个三界来看,一般我们的欲界的众生,这三种苦都会有。如果色界的众生,他没有苦苦,因为他离开了欲望。到了这个无色界,他没有前面两苦,但是他有行苦,他就是寿命八万四千大劫,那个禅定,但是他的行苦,等到这过了之后,他还要轮转。所以三界里面都有这三苦。

相比较,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这三苦。他没有苦苦,因为他首先的正报的身,就是金刚那罗延身,也没有种种的逆境,没有种种逼恼身心的一些苦的事情。他没有苦苦。也没有坏苦,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个土是法性的土,那个人是无量寿,所以他不会变坏,国土无衰无变,人是无量寿。也没有一种迁流之苦,他都没有时间的概念,他都没有春夏秋冬昼夜的概念。所以离开这三苦。

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

就是离开这三苦,不像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间,它的乐是有一个对待的,是在苦的这个对待当中所说的一种快乐。西方极乐快乐,是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所以就称为极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样...

佛教徒快乐的秘诀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

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

无朽问:云何仰酬祖父?菩萨曰:世间所谓孝者,以何为...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

【佛教词典】微细身

(术语)密教立法身有微细之色形,周遍于法界。秘藏记...

【佛教词典】海水咸味

【海水咸味】 p0945   显扬十八卷十七页云:何因缘故...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信愿念佛,而信愿念佛实在是一...

流光如云相映成辉

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就是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真实的...

临终是否要助念才能往生

问: 临终是否一定需要助念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答:...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散载与很多的论中。...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

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要知道在临命终时,愿力牵引令...

动物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之苦

问: 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在死亡时是否也要经历四大分离...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

佛教移民学

一、移民佛国回老家 佛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三界...

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门前,虽然也曾经考虑到彼此门不...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