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果的法则

演培法师  2012/0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至整个世界,小至一粒微尘,无不笼罩在因果的关系网中,没有因果关系的,可说一法也没有。不但佛法是这样讲,就是世人也有说到,世间一切法,各各有其因果。佛法虽纵横的广谈因果,但佛法是以有情生命为说明的中心,所以一论及因果时,总是侧重于有情所造的善恶因果,因为有了有情,自然就有世界,而且世界的清净或染污,完全系于有情业力的染净。如说:“世间为‘有情业力’所成的,为有情存在的必然形态,如有色即有空。所以虽差别而说为有情与世间,而实是有情的世间,总是从有情去说明世间”。

佛法所说的因果,既以有情为主体,而人类又为有情的中心,所以佛法所说的因果律,特别注重人类思想行为的因果法则,亦即是要人类有情,在这现实世间,如何做个好人,而时刻的注意自己的思想行为的活动,不要让他向不道德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起个念头,或者发一行为,就得想想这是否有益于自己或社会人群?假定出发于正确思想而采取的良善行为活动,就不妨循著这个路线走去,不然的话,损人而不利己,就不应当去做。所以吾人行为的或善或恶,既不是神意的规定,亦不是宿命的安排,更不是机运如此,而是由自己内心的选择,要怎样的去做,就怎样去做的,造因既可听由自己的选择,则为善为恶当然要由自己负责,而所受的苦乐自亦无用怨天尤人!

佛法的因果律,前面说过,异常的广泛。如以十法界说,六凡法界的众生,固然没有不在因果律中,造不同的因,受不同的果,就是出世的四圣法界,亦无不是由因果律而如此的。如说修四圣谛为因,而得声闻道果,修十二因缘为因,而得缘觉道果等。于十法界中,佛法是以佛法界为最高的,但崇高而伟大的佛陀,亦不能超越因果律的范围以外。我们常说:佛是真理的体悟者,自由的实现者,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但这不是无因无缘自然得来的,而是经过长时期修持以及度化众生所得的结果。佛不特不能超越因果,亦复不能改变因果,所以神教者说有超越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大神,当然为佛法所不能承认,而予以种种破斥了。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因果通于三世的,不同有些学派,只承认有现在,不谈过去未来,或者说有现在与未来的二世因果,而不推论过去,这都不能开显因果的真实性。唯有通于三世的因果,在时间上如环之无端的无始无终,始能究竟的说明因果实相。如以吾人现实生命果报体为中心,这生命报体,是由过去的业力之所招感的,过去的行业或善或恶,影响现在生命的或苦或乐,即此苦乐的果报,又复表现各种行为的活动,创造新业以感未来的生命,未来生命的是好是不好,完全是看现在行为的表现是善是恶,所以吾人现在的一切行为活动,对于未来的新生命,有著很大的关系,不可稍为有点大意,而应积极的努力向善,以求获得美满的新生命!

因为因果通于三世,所以生命循环不息,在循环不息中,要想找个生命的开始,却又是绝对找不到的,所以佛法说为无始生命的狂流。众生于生命不息的奔放中,不能没有它的行为活动,有了行为的活动,就构成业力存在,其存在的业力,必然要感果的,若不感果,必然是造了其他业力混和其问,或者别造其他强有力的业因,使此所造之因应感之果,暂时不得生起。世人不了解这点,或以一时的得失,而疑因果无凭,或以愚迷的看法,以为报应有爽。这都是对于因果信心的不够,假定能够对于因果深信不疑,不但不会生起这样的疑念,而且一定会积极的去创造善因,和集善缘,以期生于善果。因此,在这世间做人,应本现前活泼泼的一念心,自由抉择所当行的善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今世修福慧,后世得富贵

命终之时,若想带着自己所积蓄的钱财、宝物至后世去享...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

释尊三事笑缘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

所有的殃灾祸福都不是无因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造作杀、盗、淫、妄、酒等五恶之因,就...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用反作用力来改造相貌

人人都想拥有美丽的相貌,但是有时事与愿违,为什么?...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教有哪些佛事

在寺院中所举行的佛事,要以水陆法会为最盛大,以焰口...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佛像常见的七种手印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

贪、嗔、痴

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

【佛教词典】无倒义

【无倒义】 p1051 瑜伽七十七卷九页云:与颠倒义相违,...

【佛教词典】容有释

(术语)释经论,于正义外容认之傍义,谓为容有之说,...

圣严法师《缘的种类》

缘又可分为四种: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是...

10种易患癌症的人群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但是,经美国科学家...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星云大师:为信徒添油香

我经常在弘法途中顺道巡视佛光山各别分院。有一次,到...

与丈夫合不来的原因和解厄之道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沧...

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

二六时中都不要忘记这句佛号

很多念佛人对于净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