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妙境法师  2025/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故,是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这是第四科,“明离三恶道超二乘渐住佛道远离衰病”。这一段文说到“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闻”,就是学习;又能够不断地温习,就是“受持”。“读诵、正忆念”,“正忆念”是包括修止观在内;又能够为他人演说。能够这样地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有什么功德呢?“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也能够有这种功德。下面又加以解释。

“何以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就是前面“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这个人的修学般若法门已经进步到不退转地的程度。我昨天曾经解释,就是分两个阶级:第一个阶级就是暖、顶、忍、世第一,达到忍的程度。就是修止观的时候,他的奢摩他和毗钵舍那能够调伏贪、瞋、痴、我我所的烦恼,能达到这个程度,就不退转了。若是你虽然肯静坐,肯学习奢摩他、又学习毗钵舍那,也是有成就的,但是还没能达到调伏烦恼的程度。就是你这样用功的时候,烦恼还会现起来。那么,烦恼现起来之后,你能够觉悟这件事,立刻地提起正念来调伏这个贪瞋痴,不完全令你满意的,不能完全调伏的,那就不是阿惟越致地,就不是那个不退转的境界。

现在说不退转呢,到忍位。忍位的时候呢,就是你自己在静坐的时候,能奢摩他、毗钵舍那这样修行的时候,心里没有烦恼。说我不静坐,到外边去的时候,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的时候,也没有烦恼,能达到这个程度,那就叫做不退转,是这样意思。

那么,这是我们学习般若法门很明白的一个经验的事情,因为这是自己完全明白的,我现在心里有没有烦恼?这是很明白的事情。从这里可以检验出来,我是不是阿惟越致地?这样的检查呢,还知道一件事,还应该知道自己不是圣人,不是,还没有到圣人的程度。若从这个地方,暖、顶、忍,到了忍位,从忍位到世第一,再进一步到无生法忍的时候,这时候是圣人了。我昨天也说过了,如果是利根人,你自己知道,我现在是得圣道了;钝根人呢,就差一点,就还不太明白。不太明白,但是因为你有这样的努力,佛菩萨会来同你通消息,那么也会来印证你现在得无生法忍了。这是学习般若法门的一个次第,其中的一个境界。

下面这句话,“是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这又是一样功德。这样功德呢,我们应该是感觉到特别地重要:能令我没有病痛!你看,这件事很重要喔!令我没有病痛这件事,就是还是前面的这一段文,“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就是这样的,你这样用功修行,你就能够远离一切的苦恼衰病。这个“衰病”,就是苦恼。但是这个地方呢,可以做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有病痛的时候,这个病,各式各样的病痛来了,来了的时候,当然有病痛,就算是蚊子叮一下吧,也不舒服;或者更重的病痛来了,你能够你这一念明了性的心,不在这里取着,不取着这件事。

这件事,这样讲本来应该就是说明白了,不过再解释一下。就是在这里,你修止观,修止观的时候,就使令你这一念明了性的心,不停留在这里,不停留在衰病、苦恼衰病这里,就能够向于第一义谛那里去了。这个向于第一义谛的时候,你内心里面对于这个苦恼衰病不感觉,就不感觉,那就叫做“远离一切苦恼衰病”。这件事,如果你肯这样子正忆念,“受持、读诵、正忆念”的话呢,也是很明白的一件事,就会感觉到这里。有苦恼的时候,有衰病的苦恼的时候,你心里就没有衰病苦恼;是有衰病苦恼,但是你能做如是观的时候呢,心里就不感觉有衰病苦恼,这叫做“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若是这件事呢,也是有感觉,有什么感觉?譬如说我们受持、读诵、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我们的功夫没有到达那个程度,你也做如是观,也是正忆念,但是衰病苦恼不能远离,你不能远离苦恼衰病,不能。但是,你那个止观的力量强了的时候呢,就是远离了。就是有苦恼衰病的时候,但是你在修这奢摩他、毗钵舍那的时候,就不感觉有这件事。这就看出来,你的正忆念的这个止观的力量深浅,看出来这件事。

我昨天、前天也说了,这个毗钵舍那的观和奢摩他的寂静住,都有深浅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有不同的感觉,这是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呢,就是有苦恼衰病,但是经过你一个时期的“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经过一个时期,苦恼衰病没有了,就是身体是恢复健康,这件事。那么,可以做这两种解释。这就是你的止观的力量是更强了,更强的时候会有这件事。其中有个差别呢,你这样用功修行,这件事还是出现的,苦恼衰病这件事还是出现,还是出现这件事。但是经过你的正忆念的止观的功夫呢,就把它驱逐了,所以就没有苦恼衰病,就没有这件事。

我们从佛在世的时候,这些阿罗汉,那些在《阿含经》里面的记录上看出来,阿罗汉也有病,也有病这件事,病得还是很重的。有一次,看见这个舍利弗尊者有病了;病了,佛这时候在大众里说法的时候,他要去听法,他若不用神通,他就不能动,所以要卧在床上,要他的弟子抬到佛边去,有这件事。那么这看出来,这些阿罗汉也有病痛,那么这是大阿罗汉,是佛认可的大阿罗汉,不是自己说我是阿罗汉,不是那种情形。但是,以后就没有看见有继续的说明,但是我们可想而之,不久就好了,应该是这么说。

“是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前面是说你这样修行,能够成就阿惟越致地。那个第二句呢,还能够远离这些病痛,有这件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舍利品讲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怎样面对生病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

妙用丝瓜治13种病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

为临终的病人指一条路

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有人神游极乐世界,还...

如何理解「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问: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 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

戒邪淫方法

果卿居士曾经提到过,要戒除邪淫有时候仰仗自力还是不...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设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时,语子孙曰:旧闻地...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佛教词典】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诸蕴界处三法所摄】 p1357 杂集论二卷十一页云:由此...

【佛教词典】文字般若

(术语)五种般若之一。文字能诠般若之法,又文字之性...

把用在「低头」中的时间找回来

时下,微信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强大的朋友圈...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

不同杂粮的滋补作用

我们都知道健康饮食不能长期只吃精粮,要适当搭配杂粮...

直指此心,佛性正是你心

初参禅人,警他用心曰:我没有看到一个什么心,在哪里...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

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

疗心的药方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 温柔半两、道理三分、 信行...

父爱如山

有一个名为父爱如山,影响你的爱的心理测试:一座很小...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宽恕能化解仇恨

过去,富迦罗越长者有两个儿子,在他重病即将辞世前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