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圣严法师  2011/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激、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例如,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听音乐以满足耳朵的享受,或是大吃一顿以满足口腹之欲等,都是透过身体的官能所产生的快乐,是在刺激感官以后,心中出现的陶陶然、非常享受的感觉。

但是这种快乐只不过是短暂的麻醉而已,并不是全然的放松。以喝酒为例,黄汤下肚时的确很快乐,但是喝醉以后的痛苦却难以言喻,尤其第二天宿醉的折磨就更难受了。所以,刺激身体官能所产生的快乐都会有后遗症,而且刺激的强度还必须随着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地提高,永远不可能满足。

在欲乐之中,除了几种感官的刺激以外,还有一种是成就感所带来的快乐。人生在世,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官能的享受,内心成就感的享受,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例如,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会带来内心的快乐;或是读书读得非常开心,忽然心有所体悟,也让人感到很快乐;又或者本来不会的技艺,突然之间学会了,而且还博得他人的欣赏、赞叹时,都会让人觉得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但是这种快乐也很有限,短暂的快乐消失之后,马上又会感到不满足,而且一旦满足到了骄傲的地步,痛苦就会随之而来。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境界是永远追求不完的,当自己的成就到达某一层次以后,还是要继续不断地往上爬。但人的生命毕竟有其终点,到最后根本不可能再突破时,只好对自己喊停,此时会有一种失落感。因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了,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禁怀疑自己一直向前冲究竟是为了什么?此时如果没有宗教信仰的引导,难免会茫茫然,感叹着说:「真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其实,追求成就感的满足和快乐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它是促使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一直不断往上、往前进步的动力。一般人如果没有成就感做为生命的动力,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但矛盾的是,千辛万苦地追求成就,却发现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这是因为普通人的心不断地在动,不是心猿意马,就是三心二意、心不由己,总是无法掌控自己。在这种情形下,连自己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乐?还是苦?但这种不明苦乐的焦灼本身就是苦。因此,一般人在感到无聊时,往往需要找其他人谈话、聊天,或者是看小说、看报纸、听音乐,找些娱乐来消遣自己、消磨时光,让自己的注意力有所寄托,否则就不知道该把心放在哪里?

修习禅定能让我们的心念集中、统一,而得到失却身体负担的定乐,能够免除享受欲乐所带来的后遗症。在定中的人心无所寄,如果一定要说有所寄的话,也是寄于「一念心」上。因为寄于一念心上,所以心能够安定下来,内心世界非常稳定,根本不需要再向外求取寄托,就不会再受外在环境所动摇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心灵的财富

宗教导师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问: 西方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现在。虽然遇...

【佛学漫画】如何开启幸福之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快乐的秘方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亲戚和朋...

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为苦无有欢乐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城里有一位长...

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快乐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善生长者,一个偶然的机...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刚刚懂事的儿童也不例外...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

圣严法师《别让鬼住在心里》

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

圣严法师《平安符》

我有一次坐出租车,看见驾驶座上方挂着十八王公、行天...

【佛教词典】二十二根何等根分

【二十二根何等根分】 p0042   瑜伽五十七卷七页云:...

【佛教词典】自性散乱

【自性散乱】 p0598   杂集论一卷十八页云:自性散乱...

星云大师《旅行出游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经常听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原文: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

总摄十种分別心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除了自己,谁也不爱

佛陀曾遇到这样的事:有一天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

聂光坚的往生故事

聂光坚,乃湖南聂云台居士之侄子。曾留学美国,天资聪...

看破,放下,觉悟

俗云:「无事天地宽, 有事天地窄。」这句话是说,如...

感恩的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找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