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202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但许多不太了解佛教的人会好奇:没有法会时,我见到的法师并非都身着祖衣啊!

事实上,受各种因素影响,当今出家人所穿衣服并非祖衣一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衣,即三衣,一类是常服,即海清、褂杉、帽冠、鞋袜等。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初时规定僧人只能拥有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

安陀会:五条衣,俗称五衣,由五条布缝成的中宿衣。在佛陀时代是比丘贴身而穿的内衣;也有说是洒扫作务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

郁多罗僧:七条衣,俗称七衣,由七条布缝成的入众衣,是比丘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

僧伽黎:九条到二十五(单数)条衣,俗称祖衣,是僧人的正装衣,又称为庄严衣,是僧人的礼服,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或列队上街托钵乞食时必须穿的。

在所有僧人服饰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大约就是祖衣(僧伽黎)了,祖衣也是佛教的象征。

祖衣也被大家称之为袈裟,袈裟是梵语,翻译为中文是不正色、染色之义,因此袈裟称为坏色衣,意思是不能用青、黄、赤、白、蓝等正色来制衣。又因为袈裟必须用很多的小布块组合在一起,然后缝合起来,所以也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

祖衣分为三品九种:下品三种分别为九条、十一条、十三条,每条皆两长一短;中品三种分别为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皆三长一短;上品三种分别为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

大衣的隔数,从九条衣的二十七隔到二十五条衣的一百二十七隔不等。条数、隔数越多,著衣者的身份越高贵。

同时,据说祖衣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福田衣。

此外,最原始的祖衣是没有装配衣钩的。《四分律》中说到:“佛弟子舍利弗入白衣家,深恐风吹袈裟,脱肩落地。”由此,佛陀听许弟子在左肩胸前祖衣领边,穿钉钩纽,系牢祖衣。后来,演变成如意形的衣钩和衣环。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服最初也是沿袭印度的传统。但是中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单是三衣显然不足以御寒。所以,汉传佛教援引佛制“许蓄百一物以至长物”的规定,在三衣之外,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等其他常用僧服。

“海青”即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也叫做“大袍”。

海青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迭缝制而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同时还能加强衣领的耐用。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

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祖衣;未受戒者,仅着海青,不得披搭祖衣。另有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海青,取意于“海”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只要穿上海青就意味着已经是受持了在家戒律的真正居士。

佛教在尊重古制的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海青虽不是“法衣”,但到今天都还能够一直使用。海青也是我国僧团中除祖衣外最尊胜的僧服,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多着海青。

百丈禅师提出倡导农禅制度后,因僧人需要出坡,肥大的海青穿起来行动不便,于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衫和褂。

衫采用“三宝领”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而制成,纽扣在腋下的右襟边沿。衫的种类有长及脚背的长衫,长仅过膝的二衫,长未及膝的短衫。褂的款式是“三宝领”的对襟短褂,有袖或无袖。

上世纪三十年代,太虚大师还倡导一种新式对襟褂“太虚褂”,长度刚刚及膝,领子用两层布片复叠缝制的,胸前中间开启对襟,纽扣钉在对襟的边缘上,即现在“罗汉褂”。

此外,为了御寒,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风帽,俗称“观音兜”。另有天冠、宝冠、毗卢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法师“放焰口”或重大法会上才能戴。

而我国僧众所穿鞋子,大致有三种类型:芒鞋、罗汉鞋以及僧鞋。“芒鞋”是用草类编织而成。“罗汉鞋”是用布料做成,鞋面为三片布条缝牢,鞋帮缀留一些方孔。“僧鞋”虽也是用布料做成的,但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就可以了。

僧人所着袜子为长筒袜,又称罗汉袜,上齐膝盖,裤腿塞于袜内,既可御寒,又显僧人威仪。

当代净土宗泰斗明学长老曾说过:“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僧服虽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改进。但对僧人而言,无论身着的外相怎么变,其弘法利生之初心坚如磐石,未曾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

出家的含义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

老一辈的出家人,都是任劳任怨

培福很重要,所以在沙弥、净人阶段,其实就是累活重活...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法僧为什么称为「三宝」

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因为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

【佛教词典】挂褡

(杂语)僧人投寺寄寓,谓之挂褡。褡,衣敝也。葛长庚...

【佛教词典】同喻

因明用语。意指同法(梵 sādharmya)之喻(梵 drstā...

临终助念时,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

问: 临终助念时,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 大安法师答...

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

女人八条绳子就把男人捆住了

你们看过《西厢记》、《红楼梦》没有?男女害相思病的...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财色与酒,名为三惑,臣耽丧家,君重亡国。《法苑珠林...

圣严法师《做个真正的贵人》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

一念的皈命决定可以得救

我们很多人对自己往生这一事总是产生不了信心,觉得往...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