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2021/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其是在家人没有受过出家戒,不能随便乱披袈裟。有一些在赶经忏的在家众,他穿着出家人的袈裟,既没有佛陀的行仪,也没有受过出家的戒律,他不能受十方的供养以及恭敬。

祖师大德讲:「在家人披着袈裟,是窃佛行仪。」「窃」是窃盗。窃盗如来的威仪,因为你没有持戒,也没有发心要舍离世间种种的欲望。所以你披着如来的法衣,到外面去受人家的恭敬、顶礼、供养,这是有很重罪过的。

在家人能搭的,叫做「缦衣」。受过在家菩萨戒的可以搭缦衣,但不能搭出家人的五衣,有些人不太了解,就搭出家人的五衣。这不一样的,「五衣」是属于割截衣,割截衣是一片一片的,那是出家人的象征。在家人是搭缦衣。这「缦」就是布缦的意思。

因为以前印度在家人的衣服是一块很大的布,把身体包起来,并没有裁切,所以称为缦衣。出家人是捡人家淘汰的布,把它裁切过,然后再一片一片接起来,称为割截衣,又叫做衲衣,也就是俗称的百衲衣。所以衲衣不是在家人可以搭的,即使受了菩萨戒也不能搭。有些同修不懂,受了菩萨戒,以为能够搭五衣,或是以为菩萨戒的这件衣服叫做袈裟,实际上不是,那叫缦衣。

于这些衣服,不要看它只是一块布,它有它代表的意义,你恭敬它,有功德。包括出家人的钵、还有锡杖……等等,这些都是佛教形象的代表。所以,不是出家人就不能随便搭衣,乱搭出家人的袈裟,会有很重的罪报。

相反的,要是能够恭敬、顶礼、能够供养,在经典上有供养袈裟,供养钵、杖、法器的功德,那都是功德无量。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龙身上披了袈裟,金翅鸟不敢吃它。

在家人确实不可以穿出家人的衣服,乃至五衣尚且不可,何况是二十五条衣。二十五条衣,一般称为祖衣,是在非常重要的场合才穿,像讲经或是做大型法会,才穿搭二十五条衣;甚至只有主法和尚才可以穿,所以是非常慎重的。袈裟有它无比殊胜的功德以及利益,这功德利益就是从你的恭敬心当中求。供养三宝、恭敬三宝都有福报、有功德,要是不恭敬,看它只是一块布,随意的轻蔑糟蹋、随意的摆放,都有严重的果报。

然而袈裟的意义绝非仅止于此:它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法服,因而有着「善哉解脱服」之称;它更有着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所以也叫做福田衣。袈裟上的条纹犹如田地一般,正是其代表「福田」的象征──田地有生长的意义,代表了佛法的利己利人、种种功德的相互滋长。

根据《四分律》的记载,佛陀曾经告诉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皆会给予守护。

在佛经中,赞叹袈裟的功德不胜枚举:

袈裟五德:

一、入我法中犯重邪见等,于其念中,敬心尊重,必得三乘授记。

二、天龙鬼等能敬此袈裟少分,得三乘不退。

三、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饮食充足。

四、众生共相违背,念袈裟寻生慈心。

五、若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

袈裟十利:

一、能覆其身远离羞耻,具足惭愧修行善法。

二、远离寒热及以蚊虻恶兽毒虫,安稳修道。

三、亦现沙门出家相貌,见者欢喜远离邪心。

四、袈裟即是人天宝幢之相,尊重敬礼得生梵天。

五、着袈裟时生宝塔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

六、本制袈裟染令坏色,离五欲想不生贪爱。

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作良田故。

八、身着袈裟罪业消除,十善业道念念增长。

九、袈裟犹如良田,能善增长菩萨道故。

十、袈裟犹如甲胃,烦恼毒箭不能害故。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列举出了穿袈裟的十种功德:

1、以之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这是说,穿上袈裟,可让人有惭愧心,从而远离一切羞耻之事。

2、离寒热、蚊虫、恶兽:穿上袈裟,可以远离寒冷、炎热,蚊虫叮咬,野兽撕扯。

3、示现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穿上袈裟,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佛门中人,让见到者心中欢喜,远离邪恶。

4、是人天宝幢相,可生梵天之福:穿上袈裟,自有庄严宝相。

5、穿着之时,生宝塔想,灭除诸罪:穿上袈裟,一心只想如何成佛,不作他想。

6、染为坏色,断离五欲想,不生贪爱:穿上袈裟,欲念消除,对各种俗世的种种不生贪爱。

7、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袈裟如同佛门的之宝,可以净化心灵,去除烦恼。

8、消罪而生十善:穿上袈裟,消除心中各种恶念,滋生善念。

9、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道:穿上袈裟,就如同心中开垦出了良田,能使得菩提之道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10、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穿上袈裟,就如将士披挂上了盔甲,烦恼不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的十二种病

阿难问佛,何者是病?佛言: 1、随恶人言是病。2、邪...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出家的几个偈颂

【出家功德偈】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

顺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在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辅佐下即了帝...

投生到施主家

宗门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禅师。草堂青禅...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广钦老和尚传奇一生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

【佛教词典】诸根舍

【诸根舍】 p1345 瑜伽五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诸根舍?...

【佛教词典】正觉华

(术语)极乐净土之莲华,为依弥陀如来正觉所成之华,...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

能做到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愈

往昔,佛陀行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世尊...

忘恩负义的樵夫

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

憨山大师参学悟道记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

【推荐】人生迷茫时,向圣贤借一点智慧

一、向孔子学习谦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于自...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