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2014/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诸如来所赞叹。

《瑜伽师地论》中讲到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第一,持戒者观察自己戒律清净,心里没有生后悔心,由于没有悔心,欢喜油然而生,身也会得到轻安殊胜的快乐。精进修持而后心得到定,由于定力便能如实知见种种过患。生厌离心,离染心得解脱。知道自己以得解脱,将来于无余涅槃界当般涅槃。

第二,持戒者临终时内心没有悔恨,是贤善而死。因为他作如是意念:我持戒修行,没有作恶,身语意作的都是善行,一定往诸善趣。

第三,持戒者由于戒香普熏,四面八方都能听到称扬,歌颂、赞叹他的声音。

第四,持戒者不论休息、还是用功办道时。昼夜六时都能远离一切身心热闹。

第五,持戒者常常有诸天善神来护佑,不被受到侵害。

第六,持戒者对于他人的凶惨暴恶,内心不会思虑其恶行,也不会惊恐怖畏。

第七,那些天生欢喜杀生的人们,及持戒者的怨敌恶友,虽然有机会报复。他们会因为他现在受持具戒,态度会有所改变,要么作护法来守护,要么化敌为友,要么中平,不好不坏。

第八,由于戒律的增上力,持戒者不为魍魉,药叉,宅神、非人来恼害,反而常为守护。

第九,持戒者所需要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等生活资具,因持戒功德力尔无有缺乏。亦为国王大臣、黎民百姓、大富长者,商主等恭敬尊重供养。

第十,持戒者所有一切愿望,皆能称心所愿。临终天上人间随愿往生,乃至得般涅槃。

再者,佛法久住世间,非戒不立。佛在涅槃时教诫弟子,以戒为师。戒为各大宗派所共学,非单律宗独自受持。因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修学次第,以戒为基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三学又是密不可分,如鼎之三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者佛有七众弟子,都是由于受持的戒律不同而分别安立。戒又名别解脱,持一分戒,得一分利益,得一分烦恼解脱。无论在家出家,戒侓是首学,皆应当受持。虽然不能持戒圆满,但也应对戒律,持尊重敬仰敬畏之心,尽己所能受持戒法。因为持一分戒都得不可思议的利益,何况更多。经云“名人能护戒,能得三种乐,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问: 回向的功德很大吗? 宽见法师答: 是功德很大。...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

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

楞严经云:十方所有的佛就是持着楞严咒而成佛,可以看...

为何要受持「不杀生」戒

说起五戒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透过弥陀名号无量光的德能,马上就获得了三种利益

由于这个名号里面具足着无量光的义理、境界、德能,那...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感恩、忏悔可以清除业障垃圾

修蓝博士说,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要想因为什么问题...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佛教词典】夏众

参与一夏九旬安居之同行众。即指共同参与夏安居(前后...

【佛教词典】举哀

(仪式)禅林之葬式,有佛事毕后,大众一同举哀哀哀声...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大安法师:皈依十多年了怎么事事不如意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

带业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恶

问: 带业往生和所带的业包括些什么业?是否包括五逆...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

两种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

圣严法师:缺少忍的工夫

有些修道的人,贪念不多,而且非常精进用功。但是,如...

道生长老:终身受持法华经

终身受持法华经 道生长老终生受持《妙法莲华经》,并从...

七种不退转之法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

如何行走出家路

一、酸甜苦辣荣辱毁誉 要能苦、能乐,修道人要有苦时不...

【推荐】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