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戒律衰败之原因

界诠法师  2020/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化,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客观条件:去圣时遥,人根陋劣。戒律是在印度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而制定,佛法传入中国,风俗差异,行有不便,如汉僧搭衣入市、托钵行乞等。而且,律海深广,讲说无人。中国的丛林制度,已代替了戒律,僧团的管理大都是依丛林规约,少依律制。在实际的行事中,仅凭少数人决定,不依羯磨法来完成。

二、知见不正:轻戒为小乘,未肯真学。中国佛教以大乘著称,比丘戒法,视为小乘声闻。孰不知,比丘身份的延续,依然按声闻律法来完成;住持佛法依然以比丘居上,怎可忽略!只是因为学持不易,畏难而舍。或千百年来,受禅风影响,自认为大乘顿性,以空理为高,事理相害,行不圆融。

三、教团风气:学戒的风气无法展开,参加受戒的人流如潮,受戒后却无人学戒,将戒本束之高阁。一出戒堂,忙于接法、当执事,升座当方丈,或赶经忏。随着市场经济的突起,利养日益丰厚,引人堕落。非法充斥,相沿成习,又无知为师,以盲引盲;滥收徒众,扩大眷属;滥建寺院,到处任职;滥传戒法,不依律制;僧教不彰,学无次第、

四、动机不纯:初发心出家,无出离心,无求知欲,亦无卫法护教之心;甚至将名利带入佛门,淡化因果观念,愚痴不畏罪报。所以,邪念、邪行、邪命自活,过分奢侈,享乐受用,不但戒律松弛,更影响佛教形象。

《南山律学教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

如何供养出家人

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受持十善业,能得哪些功德利益

离杀生,得成就十离恼法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

受持五戒对净土学人的意义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你是修圣道门的,...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六念法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

【佛教词典】梵字

(杂名)印度古文字。亦称梵书。相传为梵天所说之书。...

【佛教词典】不共中共

(术语)不共法中之共法。如人间之身体,人人各有一体...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

【推荐】地藏菩萨的咒语--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记明咒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解读印光大师的财富观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

百年何曾一日休歇过

当我们凡夫执著了外境,把它当作真实,麻烦就很大。所...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小儿闻法,即解甚深义

过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进持守戒法,梵行清净...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