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出家的圆融法师以礼佛念佛为终身的修持

2025/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圆融法师1

圆融。字竺峰,俗姓姚,浙江德清人。年二十岁出家,剃发染衣于杭州石屋岭的烟霞寺,在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持守戒律,喜好礼佛、念佛,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一生决定的志愿。

圆融法师不固定居于一处,与众合得来则留,合不来则去,心意气度洒脱自在、光明磊落,从不纠缠不清、执着不放。

圆融法师2

凡是他居住到一个地方,常常静静地关起门来礼佛、念佛。不礼佛时就念佛,不念佛时则礼佛,如此礼佛、念佛交互用功无一时中断。从不杂修其他法门,只以礼佛、念佛二事做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曾有一日从中午开始,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木鱼声朗朗相应,如此经过一整夜,一直到隔天下午还在念佛,大家见他念佛毫无休息,大声呼唤他,圆融才停止下来,说好像才过了半天而已啊!有人问他是否饥饿?圆融说:“我口中有水甘甜如蜜,常常盈满,受用无量,不再想要饮食了。”

圆融法师修不倒单数十年,故很少作梦。偶尔有梦境也不离礼佛、念佛,除此之外更无其他梦境。有时在梦中,常常见到佛菩萨活动如生,对他开示一些鼓励的话,有时则是韦驮尊天导引他念佛。

圆融法师3

清宣宗道光十年,也就是西元一八三○年的三月十九日,圆融法师圆寂于杭州城东园的天华庵。往生前数日,自知时至,示现微疾,简略地嘱咐庵主数语,即默默地独自持念佛名,更无其他言语。

入寂往生后,示现头顶暖热之相,火化于龙庆寺的普同塔,香柴并没有用很多,一下就完全地化尽了。世寿六十四岁,从不收徒弟。

圆融法师4

编者按:净土宗莲池大师曾在《竹窗随笔》中提到四种“出家”:一种“在家在家”,指在世间未学习佛法的人,为了追求名闻利养而辛劳奔波;第二种“出家在家”,表相上穿了僧服,但心中依然系念着世间的种种欲望。

圆融法师5

第三种“在家出家”,虽身在家,但是心中已经放下了对世间的欲望,真为了生死而心常安住在“道”;

第四种“出家出家”,外相示现出家,心中亦熄灭了贪嗔痴,断除了对世俗的一切妄想,精进办道。这样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本故事中的圆融法师正是这样一位佛门榜样。可见,无论身是否出家,心出家才是能否了生死,出轮回的关键。

圆融法师6

《净土圣贤录》的作者评价圆融法师道:“居住没有固定之所,真解脱也。不收徒弟及信众,真清净也。火化时能很快地燃尽,不留恋世间尘缘的明证也!” 圆融法师心出家也!

而我们在家人,常被俗事所缠绕,心出家不易。故圆融法师亲身示范,教导我们心要学习不纠缠不执着于任何俗事,“把心归零”后礼佛念佛,常常安住于佛号之人容易得定,功夫久久,得佛力加持不可思议,心则不易再被外境所转。心出家了,往生一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有两种差别

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星云大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

【佛教词典】四种作意

(名数)一调练心作意,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

【佛教词典】自家宝藏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师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忏除业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们就看到连普贤菩萨所示现的这个大菩萨,都是对自己...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

印光大师归心净土的因缘

身为苦本 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

划水作记

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

昌臻法师《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

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 破我执自在,为苍生奔走。 ...

佛欢喜日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而这...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