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2017/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成就十种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假如有一位国王成就十种恶法,他所统理的国家必定盗贼四起、无法久存。是哪十种呢?国王的性情悭贪,常因小事就起瞋恚心,也不用心观察其中义理,若国王成就此初法,国家一定不能长久,国中盗贼四起。假使国王贪恋财宝,不肯任用贤才,若国王成就此二法,国家则不能长久。再则,这个国王从不接受他人劝谏,个性暴虐无有慈悲,这是第三法,国家也必不长久。第四种法就是国王常冤枉百姓,无理关闭于牢狱中而不释放。若一国之君常行不正当之事,左右辅臣也无正行,就构成第五种法,使国家不得久存。

假如国王远离妻子,却贪爱他人妻女美色,这个国王成就的第六种法,将使国家不得久存。还有,如果国王因为嗜好喝酒不理政事,就成就了第七种法,国家当不得久存。若国王迷恋歌舞戏乐,不理政事,这是第八种原因,国家将不得久存。假若国王常患疾病,身体不强健,这是第九种法,使国家不得久存。最后,若国王不任用忠孝之臣,身边缺乏可靠的亲信与有力的大臣辅佐,若国王具有以上这十种法,国家一定不能长治久安。

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成就十法,无从增益善法功德之本,命终后将堕到地狱受苦。是哪十种呢?如果比丘既不持守戒律,又没有恭敬、谨慎之心,这就成就了初法,将无法成就道业。再则,若比丘不奉行佛陀所教、不信真理,就成就第二之法,不能安住于道。又,假如比丘不信佛法,还常违犯种种戒律,这是第三种因缘,无法安住于道。还有,比丘虽为圣众作务,却常心怀卑慢,不相信对方能够接受教导,这是第四种不善法。又有比丘贪著名闻利养,念念不舍,这是第五种法。

而第六种因素是不肯勤学多闻、不勤加读诵佛经。再者,如果比丘不肯亲近善知识,却与恶知识常随,这是第七种。而第八种原因是只喜欢出坡作务,却不好参禅打坐。第九种原因是沉迷于算数技艺,乐衷于世间俗务,而不习正法。再则,若有比丘贪着不净,不乐修持清净梵行,便成就第十种法。如果比丘具足了这十法,将来必堕三途恶道,不生善道。

相对地,假如国王成就以下的十种善法,国家便能长治久安。是哪十种呢?首先,一国之君不贪着财物、不喜瞋恚,不会因小事就心生怒害。再则,如果国王乐于接受群臣劝谏,不会阻挠他们劝谏言辞,这是第二种法。再则,国王能够常行布施,与民同欢,这是第三种法。依法取得财物,不以非法,这是第四种法。还有,不贪恋他人妻女美色,恒常守护己妻,这是第五种法,让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再则,国王不饮酒,心不放逸荒乱,成就第六种法,便得久治。此外,国王不好戏论,又能降伏外来敌患,成就第七种法,便得久存。再则,国王依法治理教化,无有私心谄曲,这是国家能久存的第八种法。第九种法,就是国王能与大臣们和睦相处,没有争斗。最后,国王无有病患,气力强盛,则是第十种法。假如国王能成就以上十种善法,毫无疑问,国家必能长治久安。

比丘们也是如此,如果能成就以下十法,很快便生天上。是哪十种呢?首先,比丘能持守禁戒,具足戒德,不违犯正法,是谓比丘成就此初法。比丘在如来之处,常怀恭敬,这是第二种法。第三种是信受顺从教法,无有违犯,得生善处。以恭敬心供奉圣众,毫无懈怠,此即成就第四种法。如果有比丘少欲知足,不贪著名闻利养,这便成就第五种法。

第六种法是恒随戒法,不刚愎自用。比丘不著于世间俗务,常喜静坐参禅,这便成就第七种法。再则,比丘能远离人间愦闹,乐在闲静之处,这是成就第八种法。第九种法是不随恶知识,常随善知识。最后,假如比丘常修清净梵行,远离恶法,广学多闻佛法义理,知其次第,如果比丘能成就此十法,很快即能生于善处天界。比丘们!行非法之行当入地狱,所以要常念舍离;十种正法之行,当依教奉行。比丘们!要这样精勤地学习。

当时,比丘们听闻佛陀开示之后,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结禁品第四十六(七)》

省思:

国王如果具足十种非法,将导致国家败亡;比丘若行十种非法,能令来世堕入三途。“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佛陀为治国者及修行者,列举十种非法及正法,做为治国及行者努力的方向,“佛法如明灯,能销长夜暗”。远离十种非法,精进十种正法,从因上发精进心、长远心。治国者,国家当长治久安;修行者当速成道业;依之而行,人生步步光明,国家安定,世界和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四忌

修净土法门的,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六念法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这个拜忏,你最好有一个相续的时间。你不要说拜一天,...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

【佛学漫画】「神」的真正名字

人类对世界的构建和认知,仿佛和游戏编程很相似,游戏...

群牛喻人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

【佛学漫画】认识无常

【佛学漫画】无常...

【佛教词典】业感

(术语)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者。秘藏宝钥中曰:...

【佛教词典】五种护摩色

(名数)寂灾法(息灾法)白。白是寂灾之色,如来部之...

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

唐代高僧承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其实想...

【推荐】每一句佛号都产生一种不退转的力量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

说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昨天讲到有各种各样的邪见。如果我们修行人一旦被邪见...

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说我也是愿意灭除烦恼,怎...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