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良因法师  2020/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意的呢?

答:这一部分是特别说明女众到寺院时,应当注意的事情。因为女众往往情执比较重,所以容易感情用事。甚至有的贪染心也比较重,所以律中会有对女众特别的戒法。

事钞云:清信女人入寺,仪式同前。

到佛寺时基本的规矩,如先在门口拜,到里面再拜,对佛像三拜,右绕三匝,然后再去顶礼僧众……这个基本大结构都一样。下面说到不同之处:

唯不得在男子上坐,形相语笑,脂粉涂面,画眉假饰,非法调戏。共相排荡,持手橖人。这里指出几点要注意的。

第一、不得在男子上坐。在寺院排班或者排座位,女众要排在男众后面。佛门中很重视规矩,例如出家众坐前面,在家居士坐后面;出家众中,戒腊高的坐前面,戒腊低的坐后面。目的就是要破除众生的我执。

因为众生总是喜欢出头,显示自已与众不同。所以通过这种排班的方式,来破除众生的我执。就像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上下尊卑的伦理,这个家庭就容易安定;佛门当中也是如此。所以女众不可坐在男众的前面。

有人认为这是佛教对女性的岐视,首先应当知道,这是大慈悲、大智慧的佛陀所订的戒法。而佛陀对众生是无分别的,岂有男女相!自然因为众生有不同的习气,所以佛陀只是因材施教罢了,佛弟子当如是思维。同时,如果对自己修行有利益的事情,就应当去实践的!

第二、不得形相语笑。形指表现,表现得互相谈笑。到佛寺就要肃穆端严,不要说说笑笑,否则不但自己坏了道念;如果到男众道场,说说笑笑,让出家人起心动念,那就更不好了。

过去有一位法师,毕业后在关房用功,他每天拜3000拜,内心非常的清净。有一天,一群居士来拜访住在隔壁的老法师,有位女居士走过去时,这位法师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回头一看,结果他说他看到的那个影像,一直挥之不去,一整天影像都非常的清楚,这是我们众生异性相吸的习气。

居士因为在世俗的环境心很粗重,可能看千百遍也没什么印象。但是在用功加行的时候,心特别寂静,这时异性的特殊形象一落入眼中,他的影像就会非常清晰,一整天影像都很清楚。所以如果女众在寺院里说说笑笑,让人家动念,障了他人的道,这对自己来说,可不是好事,因为因果法尔如是,未来就会有人障自已的道。

第三、不得脂粉涂面,画眉假饰。到佛寺就要卸下一切的化妆和装饰品,这一方面是因为到佛寺的目的就是求道,所以要把世俗贪染心放下。女众因为有贪染的习气,才会需要化妆,所以到寺院不可以化妆。另一方面就是不要动了道人的念,有的人到寺院时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衣着暴露,这都是很不好的。

第四、不得非法调戏。比如共相排荡,就是你推我一把,我推你一把,那样的嬉戏;或者持手橖人,橖是接触,就是互相推挤打闹。一方面,这样会动人家道念;另一方面,要知道,佛寺是法王殿啊!身为一个佛弟子,来到师长面前,怎么能做这种非法调戏的事呢?

《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良因法师文章列表

白光长老生前教诲:钱太多了对出家人不好

核心提示:2016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13时5分...

大安法师: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问: 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宣化上人:如何能令人生信心

弟子: 佛教徒很清楚明白,信心就是修行的根本,没有...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

为什么有时会突然闪现非常恶的念头

问: 有时非常恶的念头会突然闪现,这是为什么? 大安...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

素全法师:六道就在身边

佛说六道轮回,很多人曾经告诉我说:地狱看不到,饿鬼...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

【佛教词典】承皓

(1011~1091)北宋禅僧。眉州(四川)丹棱人,俗姓王...

【佛教词典】真如三昧

一种观察真如实相的道理,而破除妄惑的禅定。...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金明法师《用佛法来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学: 今天承贵大学佛学会之约,来此演讲...

理解观世音菩萨的四个要点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亚洲人心目中,他...

人生的目标该如何设定

设定目标当中有二个内容:第一个是自利的功德,第二个...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观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执着而起的妄心;认...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

梁武帝对佛教的贡献

梁武帝(502-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

人生短暂,行善不能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平日的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多做善事,...

宣化上人:人生第一件大事是皈依三宝

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