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2023/07/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开始了,这是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那么什么是结夏安居, 僧团为什么要安居,以及供养安居僧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什么是结夏安居

安居分为夏安居和冬安居,结夏安居,就是依“夏安居”的仪轨进行安居。每年农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是佛教结夏安居的日子。结是结成的意思。《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云: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随时警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

为什么要安居

在佛陀时代,印度地区每年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之久,僧众们或在山间修习禅定,或在树下经行,衣钵常为雨水所流失;夏天雨多,地上的虫蚁常出来爬行觅食,僧众们沿路托钵乞食不免踩伤虫蚁及草树的新芽。所以佛陀慈悲,遂制定了安居之法。

根据律藏记载,佛制僧人安居的因缘有三:一、夏时游行,踩杀虫草;二、疲弊于途,漂失衣物;三、贻世讥嫌,坏众敬信。安居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过夜,聚居一处精进修行。除非有三宝事、父母事或病缘等。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大家齐聚一堂,若有犯戒者,当众忏悔,称为自恣,这一天就称为僧自恣日。

三月之中,僧众互助,精进修持,道业增上,甚至证得圣果。十方诸佛心生欢喜,所以七月十五这天还被称为“佛欢喜日”。

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结夏安居期间,能有机会供养僧团衣食,保证僧众正常学习、修法,是众生积累功德福报的大好机会,经中说,供僧有七种功德:

一、名闻四方,众人叹誉。

二、若至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

三、受众人敬仰,见者欢悦,颜貌豪贵,威神光明。

四、命终之后,或生天上,为天所敬;或生人中,为人尊贵。

五、智慧远出众人之上,现身漏尽,不受后有。

六、所欲自在,无事不果(所有愿望都是实现的)。

七、言从语用(众生都喜欢听你的话,顺从你的意志)。

《赞僧功德经》: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宝众。善心僧中施掬水,获福多于大海量,微尘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宝无有尽。

《佛说诸德福田经》: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

《佛说盂兰盆经》: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阿毘达磨俱舍论》:若有能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起。

结夏安居是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在这个时代,出家人还能谨遵佛制,能够每年安居,这是一种正法的象征。依着佛制,依着一切贤圣僧所遵行的、历代祖师所传承的,不仅能得到现前僧团的加持,也会得到胜义谛不思议的、超时空的、遍一切时一切处的加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学漫画】食存五观

爱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福报在顶着

所以,讲到这个无常的世间,凡夫执著是常。受皆是苦,...

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要福慧双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必然的理则,否则将滞留停...

百病从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

为什么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后能证得不退转

【原文】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

【佛教词典】琉璃坛

(物名)以琉璃宝所筑之戒坛也。义楚六帖二十一曰:嵩...

【佛教词典】行学

指修行与学解。依据日僧日莲之诸法实相钞所载,行者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楞...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

弘一法师的弥陀净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师毕生钻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处处...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

慧律法师《增进快乐的三个要件》

释迦牟尼佛说人造十恶。身体有三种恶业:杀,杀人、杀...

不能远离五阴的爱取,就不能远离三界的生死

《楞严经》讲出一个譬喻说,像这个大海,大海就表示我...

【推荐】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

我们最该多说的两个字

一个周日的早晨,我刚行堂回来,看着同学在水池边弯着...

持大悲咒一万余遍后的感应

我虽然刚学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开...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