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2020/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行的众比丘弟子皆相好庄严,威仪端正。一位怀孕的妇人,适巧遇见,见佛及僧众仪容胜妙,心中暗自发愿:“若我所生为儿子,将使其成为佛之弟子,出家为沙门。”

妇人足月顺利产子,所生之子身相端正出众,妇人因此爱怜不舍,遂改变心意,无意让儿子出家为沙门;后来,又觉悟到不应如此,心里思惟:“我先前曾发愿,若所生为子,愿让他出家修道。如今我儿已生,身相端严异于凡人,并且出生后,令我身体安健,切不可因此眷恋不舍而违背当初的誓愿。”

此儿长至七岁时,家业中落,生活困窘。一日,妇人便携带亲手所作,可供两人食用之饭食,及出家人所需的三衣,手持澡瓶,带着儿子前往佛所。见到佛时,立即上前顶礼,禀白佛:“祈求您垂愍我子,让他成为沙门,于后得成道果,身形亦如同佛的胜妙庄严。”佛即应允。

于是,母亲即以所携带澡瓶的水为儿子净手,此时有九龙从瓶口出,吐水灌注于此儿手中;此儿净手毕,其母又将瓶中剩余之水洒在儿子头上,当水缓缓流过此儿头顶时,顿时化成华盖,以及众多珍宝装饰的宝帐,宝帐中有师子座,佛端坐于座上,微笑端视,口中出五色祥光,光照十亿佛土后,还回绕佛身,再从此儿头顶入。其时,小儿之母以所备之斋食供养佛,并供食其子,当下发起无上道心,此时,十亿佛土产生六种震动,弘化于诸佛土之佛皆现前。

佛接受小儿母亲供养后,诸佛与比丘僧众亦受小儿母亲供养,皆斋食饱足,但小儿母亲原先所备之斋食毫无减少;这位母亲见此殊胜之景,心生欢喜,与无数天人当下皆得不退转地。此时,小儿自然发落,成为沙门,亦得不退转地。

小儿之母向前禀白佛:“今日我所见,有三件奇特之事:我以澡瓶之水为儿子净手时,有九龙吐水,此一奇特事;将瓶中剩余之水洒在儿子头上,顿时化成宝帐,并有师子座,有佛坐于座上,是二奇特事;于时,佛微笑,口中光明从儿顶入,是三奇特事;请佛慈悲开示此三事之因由。”

佛言:“此儿于过后十四劫,必定成佛,是时,九龙当吐水浴金身,师子座、华盖、宝帐,及佛微笑,口中祥光从此儿顶入,皆是其时当感应之瑞相。”此母听佛授记后,倍加欢喜;佛并授记此母后世当为转轮圣王之母,至七百世后,其劫寿尽,登不退转地。

佛言:“那时之小儿,是我前身;我于今世,成就之功德亦如是。”在场的诸天龙神、一切人,听闻佛所说,皆得不退转地。

典故摘自:《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省思:

古德云:“一子出家,九族生天。”出家修行,至心修道,弘法利生,续佛慧命,为最上报恩,父母宗族,同被其泽。为人父母难舍能舍,成就子女出家,也因为子女出家的因缘,学法、护法,走向成佛之道,为彼此互相成就的殊胜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劝孝歌

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

在家居士可以批评出家人的过失吗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

诸葛亮给子书(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佛门中这六条你能做到吗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经很麻木了,已经不知道六和敬...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

如何让父母现世安乐,临终生净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炒熟的芝麻种子

《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

姐姐虔诵观音圣号,度弟弟过生死劫难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日晚九点半,弟媳来电急告弟弟突然...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

【佛教词典】信解安住心

【信解安住心】 p087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信解安住...

【佛教词典】三事练磨

(术语)菩萨于资粮位生三种退屈时,以三事练磨之也。...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腊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纪念日。早在公元前...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顾源居士往生纪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