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不让种下的恶因产生果报

2012/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诀窍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巧妙地改善因果,那么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前面说了改变因果,就是增加善缘、善因。造作善业。减少恶缘、恶因,这样可以消除恶果形成的各种条件,从而使它不在出现,或者即便出现也较原来大大缩小。但是这个因缘聚合的过程是怎么运行的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个我们清楚了,就是讲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况,都是各种条件聚集起来的。这些条件如果没有那么果报也就没有了。

那么这些条件是怎么聚集起来的呢?我们看到后面的说明:【业集随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我们的业力怎么运作是跟随我们的心来的,是由我们的心来调控的,是我们的心来指挥的。所以如果想要改善目前的境遇,抓住诀窍的话,就得知道这一点,从这一点着手,就会事半功倍,甚至无本万利。

那么我们看看世尊对于业力的聚集是怎么说的:《业报差别经》讲了四种情况:

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有人造作了恶业,但却没有聚集,不形成果报,因为他造恶之后,害怕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认为这是不应该,而且不再造作这样的恶业。这种情况下虽然造作了恶业,但却不会聚集成果报。

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有人虽然自己不造作恶业,但却会有恶业聚集,有恶报。这样的人是虽然自己不造作,却以恶心、劝他人造作。这样的行为,即便自己不造作恶业,但仍然有恶业聚集。仍然会有恶果。

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那么即造作恶业,也不改悔、还继续坚持,甚至还劝他人,这样的情况是即造作,也聚集,恶报来的就快了

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那么自己不造作,也不教导他人造作恶业,或者是无记业(就是不算善、也不算恶的业力)都是不作不集。

这四种情况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业力运行的种类。同时也指出了我们想要改变因果的的方法。

从前我们都造作过恶业,那么想要它不形成果报,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

这样就对了。这样就可以令自己的境遇逐步好转。这里并不牵扯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样的精力、财力、仅仅是心念的转变。就可以了。

那么这也是我们改变因果的诀窍。业集随心,改变我们的心,就能改变业力聚集的方向。

在《骂意经》中讲过: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你做什么样的功德,修福造寺、甚至救人放生,都不如什么?守意一日,让自己保持善意,没有恶意来的更有价值,更有福报。

这更注解了我们所说的这个改变因果的诀窍,以心为主,以调整我们自己的心念为主。抓住这个就是抓住了诀窍。否则你天天去放生布施、天天去造寺搞慈善,未必这个业力很快就聚集变成果报。就是可能出现作而不集的现象。

这是很多佛弟子长期迷惑的事情,我做了那么多善事、布施了那么多钱、放生多少多少。为什么现在生活不好呢?这也叫作而不集!就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作而不集?因为我们的心没调整好,我们平素的念头有太多的缺陷,有不少的嫉妒、嗔恚、骄慢、邪见等等,这些会聚集什么?聚集恶业。哪怕你做了不少的好事情,但善业没聚集起来,形不成果报,也就反应不到你的生活中。这一点大家一定注意。很多人不重视这个,却认为自己行善没有好报,是不了解因果的运行所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推荐】杨满爹捕蛇的恶报

父亲年轻时想学捕蛇与蛇伤治疗,他找了位师傅,人称杨...

过年杀生听高僧怎么说

春节将至,民间有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等民谣谚...

星云大师: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

远离杀生,能令你恶的果报消失

【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远离杀生。即是施与...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问: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断恶修善...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佛教词典】怀恽

(一)(640~701)唐代净土宗僧。高宗时,求天下贤能,...

【佛教词典】比丘尼戒本

(书名)揭比丘尼五百戒之本经也。每月比丘尼之布萨日...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现代经常有人说:生活压力太重!为什么会压力太重?怎...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

施舍的树

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有时爬...

前世吝于法施,今生得愚昧无知之报

唐朝法云法师,雁门赵氏之子,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

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的风潮

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

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 《文钞》中说,受苦时作消业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反应」

人的一生,影响自己最大的就是反应,你赞美我,我高兴...

「悲」的三种含义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