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2013/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解脱生死烦恼,降服其心最为根本。降服其心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降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心,降服其心,则不执我、法二见,能心生平等,口出爱语,身入正道。为何要断除我法二执呢?心生执著,必能引生烦恼,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痛则不通”。身体不通,会生身病;心里不通,会生心病。身心失衡,不生轻安,必然成为障道因缘。

我执又名人执,妄执人有实在的我体。众生身体原为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如妄执具有主宰作用、实在不坏的我体存在,进而就会产生“我”与“我所”等妄想分别。人生难免生、老、病、死,还有什么执著永存?法执,又名法我执,执着一切法实有。将所有存在的法认为本质是固定不变,进而就会产生“实法”与“定法”等妄想分别。应知一切法皆是方便,不能“得指舍月”。

所以,我们要具备四无量心,让心平等,才能断除烦恼,与道相应。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四心能够引导行者普缘无量众生,成就无量福智功德,称为四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不执而舍离如上三心,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修行就是“修心”,让行者的内心充满慈爱、大悲、欢喜和舍离,得以远离烦恼,自在解脱。

要想断除烦恼,必先了解人生烦恼的根本。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为人生固有的根本烦恼,称为六根本烦恼。根本烦恼,能够出生一切随行烦恼。贪是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骄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在不正见中,又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烦恼。身见是执取五蕴根身;边见是执取常断二见;邪见是谤无因果,坏诸善事;见取见是执持成见,非果计果;戒禁取见是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

贪、嗔、痴、慢、疑又名五钝使,即五种慢性烦恼;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又名五利使,即五种急性烦恼。贪、嗔、痴、慢、疑加上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惑是迷惑错误,是贪嗔痴等烦恼的总称;十根本烦恼又名十使,使是烦恼的别名,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谈到这里,不免有人会问:在生活如何用四无量心去对治六根本烦恼呢?是用慈心对治贪心,还是用悲心对治嗔心呢?法无定法,四无量心中任何一个无量心都能对治六根本烦恼中的任何一个烦恼。如果将四无量心和六根本烦恼的对治用相应方法的来排列,难免落入牵强,难免产生机械。佛在经典里面明示,如能明了一经、一偈,解行并重,法无高下,平等皆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文字的表面上下工夫,应该明了其内在的含义,落到实处才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随顺世缘少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问: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 慧律法师答...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宣化上人:烦恼即菩提

佛见一切众生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所以才发心出家修行,...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如本法师:为什么会做梦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

【佛教词典】遗落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食。六群手把...

【佛教词典】禅斋

(术语)禅室也。释氏要贤上曰:中阿含经云:佛入禅室...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逆境与是非

逆境、是非来临,心中要持一宽字。世间没有一样很容易...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佛说鹿母经

佛说:过去,有一个鹿群,有数百只鹿,因寻逐水草而接...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

【推荐】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 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

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