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2020/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念佛法门时,以虔诚之信心持诵弥陀名号,使心不散。念佛时舍弃我体,而与“阿弥陀佛”之念合之为一,即是一心不乱。

2.一生补处:

指等觉菩萨,一生即能补继佛位。如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当补释迦佛位。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故须再一生,断此一品生相无明,方证妙觉果位。妙觉即佛,故称一生补处。

3.念佛三昧:

有二种:1、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2、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

4.一行三昧:

心定于一行而修三昧,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此有事理二种,理之一行三昧者,为定心观真如之理。事之一行三昧,即念佛三昧之异名,一心念佛也。

5.三法印:

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证其为佛说。1、诸行无常印,言一切之有为法,念念生灭而无常也。2、诸法无我印,言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之实体。3、涅盘寂静印,灭一切生死之苦而为无为寂静。

6.四正勤:

1.为断除已生之恶,而勤精进;2.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3.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进;4.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长,而勤精进。以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称四正勤。

7.四念处:

1.身念处,观身不净,以对治净颠倒。2.受念处,观受是苦,以对治乐颠倒。3.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对治常颠倒。4.法念处,观法无我,以对治我颠倒。如此即可离四颠倒之苦,得常乐我净四德之乐。

8.四不退:

指在修行过程中,已证得不退转位时,有四种不退之别。1.信不退,指十信位中,第六位以上菩萨,不再生起邪见。2.位不退,指十住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萨,不再退回二乘之位。3.证不退,指初地以上菩萨,不再退失所证之法。4.行不退,指八地以上菩萨,能行各种有为与无为诸法而不退转。

9.四智:

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1.转第八识者为大圆镜智,此智照法界之事理,故又名一切种智,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2.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也。3.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说法断疑所用之智也。4.转眼等五识为成所作智,为利一切凡夫二乘类成种种变化事之智也。

10.五念门:

出自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五种忆念修行门。即:1、礼拜门,礼拜阿弥陀佛,愿生彼国;2、赞叹门,称叹如来名号、功德;3、作愿门,发大誓愿,如实修行;4、观察门,观察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功德庄严;5、回向门,所修功德,普皆回向一切众生。

11.五根:

指五无漏根。1、信根:信三宝、四谛、正信因果,实理实事;2、进根:勇猛修善法而不散失者;3、念根:忆念正法者;4、定根:使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5、慧根: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

12.五力:

信进、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1、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者。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者。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者。

13.五蕴:

旧译为阴,又作五阴。1、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2、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3、想蕴,对境而想象事物之心之作用也。4、行蕴,其他对境关于瞋贪等善恶一切之心之作用也。5、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

14.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15.六境:

谓色、声、香、味、触、法之六法,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界,故名六境。

16.七菩提分:

又称七觉支,谓能达到七种观察觉知法要。1、念觉知:常念于禅定与智慧;2、择法觉知:以智慧拣择所修法的真伪及适宜与否;3、精进觉支:勇猛精进,勤修正法;4、喜觉知:心得善法而生欢喜;5、轻安觉知:身心轻快、安稳;6、定觉知:摄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觉知:心无偏颇,不执著而保持平衡。

17.八识: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末那识及第八阿赖耶识也。末那识作用为了别第八识,恒常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阿赖耶识,译曰藏,以含藏一切诸法之种子故,为有漏无漏一切有为法之根本。

18.八圣道分:

指趋向涅槃的八种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9.九品往生:

因行业差别,故往生弥陀之净土有九品。

20.十八界:

六根、六境、六识的总称。

21.净业三福:

指往生净土者所修的三种净业,此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1、世福:如孝养父母、奉师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2、戒福:三皈、五戒乃至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行福: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劝进行者。

22.无生法忍:

指精进勇猛,观想净土之庄严,心想见之,功夫既深,廓然而悟,即得无生法忍。

23.专修:

指专门修习一事。在净土宗系指往生极乐世界之修行而言,通常指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五正行。

24.杂修:

唐善导大师于往生净土之行,分为五种正行与五种杂行。正行中,第四之念佛为正业,余为助业。念佛之一行,杂糅余之助行,名之为杂修。

25.凡圣同居土:

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娑婆世界是凡圣同居的秽土,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的净土。

26.方便有余土:

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以彼等所修为方便道,断尽惑通,故称方便;然彼等尚余断灭无明之惑,故称有余。

27.实报无障碍土:

纯属菩萨之居处,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菩萨之所居国土。

28.常寂光土:

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的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寂灭、光明之佛土。

29.五逆往生:

指犯五逆重罪者,藉念佛之力而得往生净土。五逆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30.正受:

远离邪相而领受正所缘之镜的状态。亦即入定时,以定力使身、心领受平等安和之相。

31.世间解:

佛十号之一。即佛能了有情、非有情二种世间之一切,既了知世间之因,世间之灭,亦了知处世间之道。

32.自力:

指依凭自己的力量以达解脱之境。在佛教中,依自力而获得证悟的修行称为自力法门,通常为利根行者所修,属难行道。

33.他力:

为“自力”之对称。指自力之外,特依佛、菩萨之力而得度脱者。净土法门认为仅以自力求圣道,而无佛陀之力,不能速得解脱。

34.印坏文成:

指以腊印印泥,腊印虽毁坏,然其迹则显成印文。净土宗以作为念佛往生之譬喻,即以印坏喻色身之断灭,以文成喻净土往生极乐世界。

35.边地:

有二义,1.指不能见闻到佛法,不信三宝,傍无因果之边隅下贱者;2.指极乐净土之边地。又称疑城、胎宫。即以疑惑心修诸功德之人,应其机感,死后于净土受生之处,五百岁中不得见闻三宝。

36.因地:

指修行佛道由因行至证果间的阶位。对初地以上菩萨而言,地前所有信、住、行、向各阶位皆为因地;对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觉菩萨以下皆为因地。

37.生即无生:

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此为净土往生的最究竟之说,这就是说往生极乐,并非依欲有、色有、无色有之虚妄的俗谛而生,而系依真谛之义,证得无生之生。

38.安养:

为西方极乐世界之异名。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可安心、养身,故称安养。

39.克期取证:

克期即是限定日期。意即为限定日期,办道修行,以得预期之果。如修一行三昧,于九十日夜精修,期得三昧。

40.化身:

佛三身之一。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为化身也。狭门之化身者,分上述之化身,为应身与化身二者,现佛形为应身,现其他异形为化身。

41.报身:

指佛之果报身。即酬报因位无量愿行之果报,为万德圆满之身。亦即菩萨初发心修行,至十地之行满足,酬报此等行愿之果身,称为报身。如阿弥陀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等皆为报身佛。

42.法身:

佛之真身也。为理智显现,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

43.菩提萨埵:

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44.难行道:

龙树菩萨所判二道之一。对于易行道而言,于此土积修行之功,入圣得果之教道,为难行道。念佛往生净土,于彼土成佛得道,谓为易行道。

45.定散:

定者禅定,心常住于一境者;散者散乱,心恒攀缘六尘之境而又暂住者。定心为贤圣之修成,散心为凡夫之自性。定心有有漏无漏之别,散心有善恶无记之三。以此二者统一切之心。

46.阿鞞跋致:

又作阿惟越致,译曰不退转。是菩萨阶位之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至此位。《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47.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旧译曰无上正遍知,谓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新译曰无上正等正觉,谓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也。《大智度论》曰: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8.横出:

净土门易行道有横超横出之二道。闻如来之本愿而不疑,信之一念,即得往生之益,死后直往生真实之报土,是为横超。以自力之心,修定散之诸行,生于方便之化土,是为横出。

49.顿教:

有二解:一为顿成之教。凡历劫修行,方出生死之法,名为渐教。顿成、顿悟佛果之法,名为顿教。二为顿说之教法。对未熟之众生,初说小法,渐次说大乘之法,此为渐教。对顿悟之机,自初直说大法,此为顿教。

50.坐脱立亡:

坐脱,又称坐化、坐亡,指端坐念佛而迁化。立亡,则为直立合掌念佛而往生,如宋代王日休、清代僧良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师

我们中国佛教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赵尊仁的往生故事

赵尊仁。法名培庚,江苏如皋县人。年三十余岁,从事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中国佛教的十大宗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

【佛教词典】玉柔

(杂名)牛肉也,言牛肉则显,故曰玉柔。出于冰揭罗童...

【佛教词典】有主物

指有一定所有者之财物。为“无主物”之对称。若为有主...

用「有情有义」的态度来温暖世间

如果我们能从消极的推寻外觅到积极的躬身实践,从被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女人比漂亮更重要的东西

1、善良 对于女人来说善良就是她的底线,自私自利心狠...

改变思维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很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增长...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

宏海法师2018天津行开示

好,各位,那我们先,既然是今天大家来行这个佛事,特...

印光大师: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

梵行王的宝马

在佛陀时代,一天,佛陀向弟子们说了一段本生故事──...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念了《地藏经》怎么还经常生病

有这么一个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说念了《地藏经》,一...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