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2011/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

(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

(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

(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

(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

(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

(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

(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醒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

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还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

【推荐】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

地藏占察前,为什么要念一千声地藏圣号

地藏菩萨说,除了供养十方诸佛,还得供养我地藏菩萨。...

《地藏经》的二十八种利益

【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言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

【推荐】修持地藏法门的功德利益汇集

一、地藏圣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 【更能每日念...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推荐】佛法初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

1.生平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

【佛教词典】根门

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

【佛教词典】名字罗汉

(术语)无罗汉之实,而昌罗汉之名者。法华经安乐行品...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大安法师:佛教徒要常常准备

诸位莲友,新的一年就要到了,整个社会上都在忙碌着过...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

放生牛的奇报

明朝江山人朱恺,字寿仁,性情淳厚好学。他们家里不吃...

佛教为何反对自杀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向死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

人与人之间要用爱语来摄受

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