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三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受教品第二十四之二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布施波罗蜜多,亦不以布施波罗蜜多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静虑,亦不以四静虑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无量、四无色定,亦不以四无量、四无色定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八解脱,亦不以八解脱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不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念住,亦不以四念住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不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空解脱门,亦不以空解脱门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无相、无愿解脱门,亦不以无相、无愿解脱门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五眼,亦不以五眼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六神通,亦不以六神通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佛十力,亦不以佛十力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不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无忘失法,亦不以无忘失法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恒住舍性,亦不以恒住舍性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切陀罗尼门,亦不以一切陀罗尼门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切三摩地门,亦不以一切三摩地门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切智,亦不以一切智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道相智、一切相智,亦不以道相智、一切相智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声闻乘,亦不以声闻乘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独觉乘、无上乘,亦不以独觉乘、无上乘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预流,亦不以预流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来、不还、阿罗汉,亦不以一来、不还、阿罗汉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预流向预流果,亦不以预流向预流果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亦不以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独觉,亦不以独觉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独觉向独觉果,亦不以独觉向独觉果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菩萨摩诃萨,亦不以菩萨摩诃萨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三藐三佛陀,亦不以三藐三佛陀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菩萨摩诃萨法,亦不以菩萨摩诃萨法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无上正等菩提,亦不以无上正等菩提分别远离不远离。

「如是人等,终不以空不空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空不空;不以空不空分别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空不空。不以有相无相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相无相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有相无相。不以有愿无愿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有愿无愿;不以有愿无愿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有愿无愿。不以生不生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生不生;不以生不生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生不生。不以灭不灭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灭不灭;不以灭不灭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灭不灭。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寂静不寂静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寂静不寂静。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极喜地,亦不以极喜地分别远离不远离;不以远离不远离分别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亦不以离垢地、发光地乃至善慧地、法云地分别远离不远离。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三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

佛说灭十方冥经

佛说灭十方冥经一卷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

佛说转女身经

佛说转女身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长寿王经

长寿王经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闢。理绝...

佛说轮王七宝经

佛说轮王七宝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宝云经

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经中说:梦见这四种相最为吉祥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中说: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在东林祖庭,我们...

盲聋喑哑可以往生吗

文钞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

念经能不能往生

问: 我于一九九七年念《大乘无量寿经》至二零零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