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转不转品第五十六之余(卷七十四)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众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八界事。

「何以故?常念观五众空相,十二入、十八界空相故。

「是菩萨摩诃萨不好说官事,何以故?是菩萨诸法空相中住,不见法若贵若贱。

「不好说贼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得若失。

「不好说军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若多若少。

「不好说斗事,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住诸法如中,不见法若憎若爱。

「不好说妇女事,何以故?住诸法空中,不见好丑故。

「不好说聚落事,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见法若合若散。

「不好说城邑事,何以故?住诸法实相中,不见有胜有负。

「不好说国事,何以故?住实际中,不见法有所属有不属。

「不好说我事,何以故?法性中住,不见法是我是无我,乃至不见知者、见者。

「如是等,不说种种世间事,但好说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婆若心。

「若行檀波罗蜜时,不为悭贪事;行尸波罗蜜时,不为破戒事;行羼提波罗蜜时,不为瞋诤事;行毗梨耶波罗蜜时,不为懈怠事;行禅波罗蜜时,不为散乱事;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为愚痴事。

「是菩萨虽行一切法空,而乐法、爱法。

「是菩萨虽行法性,常赞不坏法,而爱乐善知识,所谓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诸能教化令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是人常愿欲见诸佛,闻在所处国土中有现在佛,随愿往生;如是心常昼夜行,所谓念佛心。如是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起欲界心,若众生能行十善道者,及现在有佛处在中生。

「如是行、类、相貌,当知是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住四念处,乃至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于自地中了了,不疑我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何以故?乃至不见少许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若转、若不转。

「须菩提!譬如人得须陀洹果,住须陀洹地中,自了知,终不疑不悔;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住阿鞞跋致地中,终不疑。

「住是地中,净佛世界、成就众生;种种魔事起,即时觉知,亦不随魔事,破坏魔事。

「须菩提!譬如有人作五逆罪,五逆罪心乃至死时常逐不舍,虽有异心不能障隔。

「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自住其地,心常不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动转。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上,入正法位中,自证地中住。

「具足诸菩萨神通,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于十方佛所,殖诸善根,亲近、谘问诸佛。

「是菩萨如是住,种种魔事起,觉而不随;以方便力,处魔事着实际中;自证地中,不疑、不悔。何以故?实际中无疑相故,知是实际非一非二。

「以是因缘故,是人乃至转身终不向声闻、辟支佛地。是菩萨摩诃萨诸法自相空中,不见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乃至转身亦不疑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何以故?须菩提!诸法自相空,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住自证地中,不随他语,无能坏者。何以故?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成就不动智慧故。

「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若恶魔作佛身来,语菩萨言:『汝今于是间取阿罗汉道!汝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汝亦未得无生法忍,汝亦无是阿鞞跋致行、类、相貌,亦无是相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心不异、不没、不惊、不畏;是菩萨应自知:『我必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诸菩萨以是法受记,我亦有是法得受记。』

「须菩提!若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

「须菩提!是菩萨作是念:『是恶魔若为魔所使,作佛形像来语,佛不应教菩萨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住声闻、辟支佛道。』

「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当知是名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来到菩萨所,作是言:『汝所学经书,非佛所说,亦非声闻说,是魔所说。』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是恶魔,若魔所使,教我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已为过去佛所受记,住阿鞞跋致地。何以故?诸菩萨所有阿鞞跋致行、类、相貌,是菩萨亦有是行、类、相貌,是名阿鞞跋致菩萨相。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为护持诸法故,不惜身命,何况余物!是菩萨护持法故,作是念:『我不为护持一佛法故,我为护持三世十方诸佛法故。』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护持佛法故不惜身命?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法真空。』是时,有愚痴人破坏不受,作是言:『是非法,非善,非世尊教!』须菩提!菩萨护持如是法故,不惜身命。菩萨亦应作是念:『未来世诸佛,我亦在是数中、在中受记,是法亦是我法。』以是故不惜身命。须菩提!菩萨见是利益故,护持是法,不惜身命。须菩提!以是行、类、相貌,知是阿鞞跋致相。

「复次,须菩提!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闻佛说法,不疑、不悔,闻已受持,终不忘失。何以故?得陀罗尼故。」

须菩提言:「世尊!得何等陀罗尼,闻佛所说诸经而不忘失?」

佛告须菩提:「菩萨得闻持等陀罗尼故,闻佛说诸经,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闻佛说法不忘、不失,不疑、不悔;声闻、辟支佛说,天龙、鬼神、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说,亦复不忘、不失,不疑、不悔耶?」

佛告须菩提:「所有言说众事,得陀罗尼菩萨,皆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须菩提!如是行、类、相貌成就故,当知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

【论】

释曰:

佛更欲细说阿鞞跋致相故,告须菩提:「一心谛听!」

是菩萨常不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乐行毕竟空故,不喜说分别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决定相。

又不喜说国王等事。如余外道,受他供养,无正道故,虚妄深着,心懈怠故,说诸国事,分别过去世诸王力势等乐;阿鞞跋致菩萨不说是事;见一切世间常为无常火烧,众生可愍,「我未得佛道,我但应说度众生法,不应说余事。」一切法毕竟空故,大小相不可得。贼等事亦如是。毕竟空,即是如、法性、实际。

行六波罗蜜,不说六弊。

菩萨虽安住一切法空中,而乐法、爱法。何以故?

是菩萨不着是一切法空故。

又我行次第法,禅定、智慧等,然后得一切法空;此空不可但口说而心着,是故先行次第法。

复次,法性中不分别诸法故,法性非破坏相。

是菩萨不着法性,怜愍众生,为种种分别善、不善法等,令众生得解;虽为众生如是说,亦常赞叹不坏法,引导众生令入法性中故。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更无亲善,但以诸佛及大菩萨——诸能赞叹实相法者为亲善。

是人功德、智慧大故,随意所往,若欲至诸佛世界,随意得生。

是菩萨虽离欲得诸禅定,以方便力故,为众生生欲界有现在佛处。

「生欲界」者,故为众生留爱、慢分,不以此禅定果报生色、无色界;但以禅定柔和其心,不受其报。

复次,是菩萨安住内空等诸空中。

「安住」者,深入通达。

心无所着,故不生疑:「我是阿鞞跋致、非阿鞞跋致。」

自心中深入智慧故,是名「自地证」。

又是人不见一切法若转、若不转,是故不生疑。

「疑」,名取相有所得。如人夜见树杌,寻复生念:「人形亦尔」,便生疑心;若取此二相故名「疑」。

菩萨行无相三昧故,于一切法中不取相,则无生疑处。

此中佛说譬喻:「如须陀洹从无始世来,未得是无漏智慧;三结断故,即自知得无漏法,于四谛中定心不疑,若苦、若乐。」

阿鞞跋致亦如是;从无始世来,未得诸法实相,所谓阿鞞跋致地,得时亦不生疑。

诸生疑者,见违失事,不如本所闻故。

是菩萨于一切法毕竟空故,不得是不如所闻法,疑无住处故无疑;自知此是究竟道,不可论、不可破。住是地中,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亦能以方便力故,破种种魔事。

是阿鞞跋致法常随逐菩萨,乃至成佛。

此中佛说二譬喻:一者、须陀洹,二者、五逆。

是二心厚重故不可却:须陀洹心,常不却;五逆心,罪毕乃除——如人着衰,鬼常随逐。阿鞞跋致心,复过于是。

「阿鞞跋致心,一切无能动转」者,种种苦事逼迫不能动;种种供养利乐因缘,不能令舍实相心及慈悲心。

上来种种说阿鞞跋致相貌;今说其行事,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从诸佛所新种善根,从一佛谘问诸佛诸深法要及种种度众生门。

十方种种魔事起而不随逐,以方便力,观是魔事如佛法,观诸魔身如佛无异。

所以者何?一切法及实际同一相,所谓无相故。

是人转身,亦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是菩萨初得阿鞞跋致地时,知一切法实相空;转身,心亦不向二地。心不自疑若得无上道,若不得。

是菩萨世世无人能降伏破坏者。

佛为验是菩萨故作譬喻:「若魔作佛身来欲诳,试是菩萨,语言:『汝可今世取阿罗汉,汝无阿鞞跋致相可得佛道;无生忍法即是无一切法,是中云何可得忍?』」若菩萨闻是,心不退没,是菩萨自知必从诸佛受记。何以故?我有无生法忍,闻是魔事,心不怖畏故。

复次,恶魔知菩萨欢喜,与授声闻、辟支佛道记——若今世得阿罗汉,后世得辟支佛道。

若菩萨不随此变化佛身语,觉知是魔、若魔所使。何以故?身是而言非。如试金钱,弹之声出,则知其真伪。若佛与菩萨受声闻、辟支佛记,终无是处!所以者何?诸佛种种方便,欲令一切人尽入佛道,云何引菩萨与声闻记?

复次,魔作佛身,语菩萨言:「汝所行经书,尽是魔所说。」是菩萨觉知是魔事,当知是菩萨已得受记,安住阿鞞跋致中。

复次,阿鞞跋致菩萨深爱乐法故,闻即心深,衣毛皆竪;念佛大悲,则欢喜悲泣;或于甚深法中生大欢喜,当知是阿鞞跋致。

譬如大军,退败则怖懅迷闷,卧地似死;亲族见之,欲知活不,以杖鞭之,若瘾疹起者,则知必活。菩萨亦如是,皆是肉身,何以故知必能成佛?若闻说佛法,身中相现——衣毛为竪,颜色相异;余人闻不入心,则无异相,如死人无异。

是菩萨深爱法故,能舍身命为法。

若佛、若佛弟子,于大会种种因缘,说诸法毕竟空;有一狂人,取音声名字相,着是毕竟空,出其过罪:「若诸法尽毕竟空,则无佛、无法,无罪福业因缘,亦无修行精进,得道果报!」如是等出无量过罪。阿鞞跋致菩萨观察筹量,知说法有无着心,随佛语怜愍故说;知狂人着语言取相,破是毕竟空。尔时,阿鞞跋致则没命佐助言:「是狂人言!是邪见人自没邪见,亦多化众人令堕邪见,坏灭佛法。」深怀瞋恨故,或自杀,或使弟子杀。尔时,菩萨若死事至,为佐法故,不以怖畏而坏诸法性。

此中佛说因缘,菩萨作是念:「未来世佛,我亦在是数中,是法亦是我法;是我法故,不惜身命而守护之。」作是思惟:「我无量世中,为烦恼邪见故,丧身无数,今为十方三世诸佛法,佐助发起,若有益而死,胜无益而生。」如是等为法故,不惜身命。

复次,是菩萨未成佛道,从佛闻甚深法,能尽受、不失。

信力故「能受」;闻持陀罗尼力故「不失」;断疑陀罗尼力故「不疑」。

须菩提问:「但闻佛语能信持不疑,闻余语亦尔?」

佛言:「一切有所说者皆能持,若二乘、天、龙等,所说有道理,能信、持、不疑;无道理者,持之无疑而不信。」

复次,有人言:信是邪法,不疑不善、是善。

有人言:诸天、龙、二乘所说皆是佛法。

是阿鞞跋致相,闻则能持,无疑、无悔。是菩萨虽未作佛,于诸法实相中都无有疑。

如是等行、类、相貌,是阿鞞跋致菩萨。

问曰:

得何事来,名阿鞞跋致?

答曰:

《阿毗昙毗婆沙》中说:「过三阿僧祇劫后,种三十二相因缘。」从是以来名阿鞞跋致。

《毗泥阿波陀那》中说:「从见然灯佛,以五茎花散佛,以发布地,佛为授阿鞞跋致记,腾身虚空,以偈赞佛。」从是已来,名阿鞞跋致。

此般若波罗蜜中,若菩萨具足行六波罗蜜,得智慧方便力,不着是毕竟空波罗蜜;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如是等无量相待二法,因是智慧观,破一切生灭等无常相。

先因无常等故破常等倒,今亦舍无生无灭等,舍无常观等,于不生不灭亦不着,亦不堕空无所有中;亦知是不生不灭相,不得不着故,亦信用是不生不灭法。

三世十方诸佛真智慧中,信力故通达无碍,是名菩萨得无生忍法,入菩萨位,名阿鞞跋致。

是菩萨虽从初发心以来名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未具足故,不与授记。何以故?外道圣人、诸天、小菩萨等,作此念:「佛见是人有何等事而与授记?是人于佛道因缘中未住,云何与授记?」是故佛未与授记。

是菩萨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二者、法性生身。

得无生忍法,断诸烦恼;舍是身后,得法性生身。

肉身阿鞞跋致亦有二种:有于佛前得授记;有不于佛前授记——若佛不在世时,得无生法忍,是不于佛前授记。

问曰:

若尔者,有人读、诵、说、正忆念,随顺无生法忍义,是人未得禅定,或生疑心,或为着心所牵,如是人比,是何等菩萨?为是阿鞞跋致不?

答曰:

是人不名为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菩萨,于甚深佛法中尚无疑,何况无生忍初法门!

是未得阿鞞跋致者,有二种:一者、信少疑多,二者、疑少信多。

疑多信少者,于读诵经人小胜;信多疑少者,若得禅定,即时得柔顺忍,未断法爱故,或生着心,或还退没。是人若常修习此柔顺忍,柔顺忍增长故断法爱,得无生忍,入菩萨位。

略说阿鞞跋致相义。

◎大智度论释灯炷品第五十七

【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世尊!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大功德成就;是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功德成就。

「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故。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智慧中,生四无碍智;得是无碍智故,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穷尽。」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能以如恒河沙等劫叹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住是中,行六波罗蜜时,具足四念处,乃至具足一切种智?」

佛赞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问是深奥处。须菩提!深奥处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染、离、寂灭、如、法性、实际、涅槃。须菩提!如是等法,是为深奥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但空乃至涅槃是深奥,非一切法深奥耶?」

佛言:「一切法亦是深奥义。须菩提!色亦深奥,受、想、行、识亦深奥;眼亦深奥乃至意,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意识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世尊!云何色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佛言:「色如深奥故,色深奥;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奥。」

「世尊!云何色如深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深奥?」

「须菩提!是色如,非是色,非离色;乃至识如,非是识,非离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非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亦令离受、想、行、识处涅槃;亦令离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诤、若无诤,若有漏、若无漏法处涅槃。」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阿鞞跋致菩萨离色处涅槃,乃至离有漏、无漏法处涅槃。」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甚深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观察、筹量、思惟,作是念:我应如是行,如般若波罗蜜中教;我应如是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说。

「须菩提!若是菩萨摩诃萨能如说行,如说学,如般若波罗蜜中观,具足勤精进,一念生时,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是菩萨摩诃萨超越无量劫,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常行般若波罗蜜,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

「须菩提!譬如多淫欲人,与端正净洁女人共期,此女人限碍,不得时往。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人所念,为在何处?」

「世尊!是人念念常在彼女人所,恒作是念,忆想当来与共坐卧欢乐。」

「须菩提!是人一日一夜为有几念生?」

须菩提言。「世尊!是人一日一夜其念甚多!」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中说,行是道,一念顷超越劫数,亦如彼人一日一夜心念之数。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远离众罪,所谓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罪。

「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余功德,犹亦不减;于余残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亿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论】

释曰:

须菩提闻阿鞞跋致相时,具闻阿鞞跋致功德,心大欢喜;欲赞叹阿鞞跋致功德故,白佛言:「世尊!阿鞞跋致成就大功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佛可其所赞,更自说大功德等因缘,所谓「阿鞞跋致菩萨得无量无边智慧,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行」者,要先知而后行,行已受其功德;以是故说功德因缘:由于智慧无量无边。

「智慧」者,所谓般若波罗蜜。

菩萨住是般若波罗蜜中,能生四无碍智:一切法实义中,智慧无碍无障;既知义无碍已,分别种种诸法名字,为说义故,是名法无碍;是名字要由语言,由语言故出是种种名字,是名辞无碍;得是法无碍及辞无碍故,便乐说诸法实义,是名乐说无碍。

是菩萨安住四无碍中,一切众生问难,无能穷尽,如大海水,不可倾竭!

须菩提闻佛上二品中,说阿鞞跋致具足相;入此品,佛方开四无碍门,更欲说阿鞞跋致相。是故须菩提赞佛:「世尊智慧无量无边,阿鞞跋致功德亦无量无边;佛若恒河沙等劫乐说,乐说亦不可尽,阿鞞跋致相貌,亦不可尽。」

「世尊!何等是阿鞞跋致深奥处?阿鞞跋致菩萨住是深奥处,能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佛叹须菩提:「善哉!汝能为阿鞞跋致菩萨问深奥义。」

佛语须菩提:「空等乃至涅槃,是名深奥。」

问曰:

诸有法种种细分别,人不解故有深,空无所有,以何为深?

答曰:

非直口说名字故空,分别解诸有相,内不见有我,外不见定实法。

得是空已,观一切法相皆是虚诳,有诸过罪。

若灭诸相,更不作愿生三界。

此空是得道空,非但口说,是故言「深」。

复次,空亦复空;若着是空,则有过失,是不名深。若空从破邪见有故出,是为深;若于空中,亦不着空故亦深。

复次,观五众生灭,破常颠倒;观毕竟空,破生灭。何以故?空中无无常、无生灭故。无生灭有二种:一者、邪见人谓世间常有故无生灭。二者、破生灭故言无生灭。此中破生灭,亦不着是不生不灭故,名为「深」。

诸烦恼难除,故言「离欲」、「寂灭」故深;错误易,真实难故。

「如、法性、实际」为深。

「涅槃」,诸梵天等九十六种道所不能及,故深。

复次,涅槃中一切得道人入者永不复出,故深。

问曰:

此中说空等法深,是何等空?

答曰:

有人言:三三昧:空、无相、无作;心数法名为定,定故能观诸法空。

有人言:外所缘色等诸法皆空,缘外空故,名为空三昧。

此中佛说:「不以空三昧故空,亦不以所缘外色等诸法故空。」

何以故?若外法不实空,以三昧力故空者,是虚妄不实。

若缘外空故生三昧者,是亦不然!所以者何?若色等法实是空相,则不能生空三昧;若生空三昧,则非是空。

此中说:离是二边说中道,所谓;诸法因缘和合生,是和合法无有一定法故空。何以故?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是毕竟空。是毕竟空,从本以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诸佛为可度众生故,说是毕竟空相。

是空相,是一切诸法实体,不因内外有。

是「空」,有种种名字,所谓「无相」、「无作」、「寂灭」、「离」、「涅槃」等。

须菩提知诸菩萨利根,深着涅槃,为是菩萨故问世尊:「但涅槃甚深,诸法不甚深耶?」

佛答:「正观色等一切法得涅槃,色等诸法因涅槃故甚深。」

是故《经》中说:「色等如故甚深」;「色等如」即是正观。

须菩提问:「云何色等如故,色等法甚深?」

此中佛自说深因缘,所谓「如非是色,非离色。」譬如以泥为瓶,泥非即是瓶,不离泥有瓶,亦不得言无瓶。

须菩提知是因缘法甚深,如大海无有底故,赞言:「希有!世尊!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菩萨离色等诸法,处于涅槃,亦不着涅槃,亦不住世间,是微妙方便。」

佛可其所说,赞叹菩萨行诸法实相果报福德,告须菩提:「如是甚深法与般若相应,观察、筹量等,一念生时,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

问曰:

二乘无漏法,尚无果报福德,何况大乘毕竟空,观法得无量福德!而福德从大慈悲愍众生故生,如罪亦由恼害众生故得。

答曰:

二乘无漏心中烦恼尽故,无果报福德;菩萨烦恼未尽故,应有福德果报。

复次,二乘于实际证故,烧尽诸功德;菩萨不证,更有生故,便有福德。

复次,人于实事错谬故福德少,正行实事故得福多。如施畜生得百倍,施恶人得千倍,施善人得十万倍,施离欲人得十亿万倍,施须陀洹等诸圣人得无量福。

凡夫人虽离欲、行慈悲心,不得实法相故,不得作无量福田;须陀洹虽未离欲,分别诸法实相故,福田无量。

诸法实相,得有深浅。是故菩萨深入实相故,一念中福德无量无边。此中念念福德多故,说譬喻:众生心虽念念生灭,但相续生故,不觉随灭。淫欲人心深着所欲,不遂情故,心生忆念,取相种种分别不来因缘事,所谓「彼女为心自悔不来?为人遮不来?」如是等多生觉观心。是心易觉知故,以为譬喻。

如是一念因缘,事超一劫。如人服软药,一岁乃差病;服大力药,一日能差。菩萨亦如是,行五波罗蜜,久久乃成佛者;有行般若波罗蜜,疾得成佛者。

复次,一日行般若波罗蜜功德,假令有形,取满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于一日中正功德体,犹故不减,于此福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经】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宝:佛宝、法宝、比丘僧宝。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

佛告须菩提:「不如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中,一日如说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乘是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供养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诸佛,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入菩萨位,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于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一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母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生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能具足一切佛法。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行法施。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法施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则不远离一切种智;不远离一切种智,则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恒河沙劫远离般若波罗蜜,修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内空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一日修行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得福多。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于萨婆若转,则有是处。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常不应远离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财施、法施及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财施、法施、禅定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是第一回向,所谓般若波罗蜜回向;若远离般若波罗蜜回向,是不名回向。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方便学般若波罗蜜回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远离般若波罗蜜,如恒河沙劫寿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弟子善根和合,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罗蜜如说修行乃至一日,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学般若波罗蜜中,方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用是因缘起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知因缘起法亦空、无坚固,虚诳不实。

「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善学内空,乃至善学无法有法空故。

「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八空,种种观作法空,即不远离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渐渐不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

「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须菩提言:「世尊!颇有色亦无数、无量、无边?颇有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何等因缘故,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佛告须菩提:「色空故,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空故,无数、无量、无边。」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识空,非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我不说一切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说一切法空。」

「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异。」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着,空、无想、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法亦不可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世尊!不可说义有增有减不?」

佛言:「不也!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

「世尊!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当无增无减;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亦当无增无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亦当无增无减。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不增,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增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菩萨摩诃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增般若波罗蜜,乃至增檀波罗蜜。』当作是念:『但名字故,名檀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时,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回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一切法如相,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色如相,受、想、行、识如相,乃至涅槃如相,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如相亦不增不减。

「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常观是如法,不见有增有减。

「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檀波罗蜜亦不增不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增不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是不增不减法故,应般若波罗蜜行。」

【论】

释曰:

离般若波罗蜜,恒河沙劫供养三宝,不及一日行般若。

又复有人住寿如恒河沙等劫供养须陀洹等,亦不及一日行般若。

此中佛自说因缘:「菩萨行般若,过二地,入菩萨位,成无上道。」

又复远离般若,恒河沙等劫行布施等六法,亦不及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行布施等六法。

是中说胜因缘:般若是诸佛母;住是般若中,能具足诸佛法。(财施章)

若远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行法施,不及一日住般若中行法施。

复次,远离般若,用声闻、辟支佛法修行四念处如恒河沙等劫,不如一日如所说住般若中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自说胜因缘,所谓「不离般若,于萨婆若转者,无有是处。」

复次,菩萨离般若,如恒河沙等劫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财施、法施、禅定生福德,回向无上道。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杂毒,正回向故。

复次,若菩萨离般若,寿如恒河沙劫等,十方三世诸佛功德,随喜回向无上道,不如一日应般若随喜回向。

尔时,须菩提难佛:「如佛说一切有为法,虚诳不实如幻,不能生正见、入正位,云何菩萨一日福德胜?」

佛可其言:「如是!如是!有为法皆虚诳,不得以虚诳法入正位、得圣道。」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所作福德,知皆虚诳,空无坚固,心不着是福德;是福德清净故,胜余福德。如金刚虽小,能摧破大山。

此中佛说:「菩萨善学十八空。」

虽观空而能行诸功德;虽知涅槃无上道,而怜愍众生故,修集福德;虽知一切法相不可说,而为众生种种方便说法;虽知法性中无有分别、一相无相,而为众生分别是善是不善、是可行是不可行、是取是舍、是利是失等。

若菩萨虽观毕竟空,而能起诸福德,是名「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若菩萨常不离般若波罗蜜,渐得无数、无量、无边功德。何以故?若菩萨初学般若时,烦恼力强,般若力弱;渐渐得般若力,断诸烦恼,灭诸戏论,是故得福德无数、无量、无边。

「无数」、「无量」、「无边义」,佛自分别说:

所谓「无数」者,不堕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

三世量不可得,故名「无量」。

十方边不可得,故名「无边」。

须菩提问佛:「五众颇有因缘亦无数、无量、无边耶?」

佛答:「有,以五众空故,亦无数、无量、无边。」

须菩提问:「世尊!但五众空,非一切法空耶?」

佛答:「一切法空。」

须菩提言:「是空法即不可尽,不可尽故即是无数,无数即是无量,无量即是无边;是故空中,尽不可得故名无尽,数不可得故名无数,量不可得故名无量,边不可得故名无边。四事名虽异,义是一,所谓毕竟空。」

佛可其言:「如是!」

更自说因缘:「须菩提!是空法相不可说;若不可说,不名为空。佛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故方便为说,强作名字语言,令众生得解——所谓空,或说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等。」

是实相不生、不作故说「不尽」。

诸圣人得诸法实相,入无余涅槃时,不堕六道数;是实相法亦不堕有为、无为等诸法数中,是故说「无数」。

量名,以智慧称量好丑多少大小是非等;诸法实相中,灭诸相故是故说「无量」。

诸法实相不可量故说「无边」。

是实相法寂灭故说「无着」。

是实相法我我所定相不可得故说「空」。

空故无相,无相故则「无作」、「无起」。

是法常住不坏故「无生」、「无灭」。

是法能断三界染故名「无染」。

更不织烦恼业故名「涅槃」。

如是等有无量名字,种种因缘说是诸法实相。

尔时,须菩提白佛:「希有!世尊!诸法实相虽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说!如我解佛义,非但实相不可说,一切诸法亦不可说。」

佛可其言而说因缘:「一切法终归于空,归于空故不可说,不可说义即是无增无减。」

「若一切法无增无减,六波罗蜜等诸善法,亦无增无减;若六波罗蜜善法不增者,云何得无上道?」

佛可其言,更为说因缘:「法虽无增减,而可得无上道」,所谓「菩萨习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虽行檀波罗蜜诸助道法,我我所、憍慢断故,不作是念:『我增长是六波罗蜜等法』;不取内外诸法相行,是谓善法,如无上道相回向。」

须菩提问:「何等是无上道?」

佛答:「诸法如,即是无上道。」

须菩提问:「何等是一切法?」

佛答:「色等法乃至涅槃。」

是诸法如即是寂灭相,是无上道相。

「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亦能令布施等如寂灭相。

如是种种因缘说无上道相。

若菩萨常念无上道寂灭相,令一切法皆同寂灭相,亦观不可说义,所谓不增不减相;菩萨如是疾得无上道,以不增不减、不可得故。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四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

转法轮经忧波提舍翻译之记 转法轮经。如来初说。忧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论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一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

大宝积经论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归命世...

【注音版】悲华经

悲华经...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序 宋沙门遵式述 山门教卷自唐季多流外国...

罗云忍辱经

罗云忍辱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阿难曰:「吾从佛闻如是。...

【注音版】阿弥陀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

佛说譬喻经

佛说譬喻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

佛说转女身经

佛说转女身经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佛说妇人遇辜经

佛说妇人遇辜经...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师在《净土诗》里面常常点示我们:我们现在住的...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老板学佛记:从土豪老总到文明绅士的进阶

最近十多年来,喜欢佛教、学习佛法、信仰佛教的人越来...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吸烟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发表文章指...

天底下最难的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观 天底下,我们最不能正确面对的就是是与非...

念佛要离憎爱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

圣严法师《利人便是利己》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烦恼重...

日日是好日

经常有人叫我看看这个日子好不好,或者问哪个日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