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报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来了

大安法师  2014/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福报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来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

很多人都想有福报,他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他就很计较现世的这些情况。比如现在很多公司对大学生都不大感兴趣?因为他们一来不谈工作贡献,首先就问待遇。所谓的好工作就是用力少、轻松、能得高工资,那都搞错了。试问人家公司就问,我还不知道你的能力怎么样,不知道你能够给我们公司创造什么利益,我怎么就能给你高工资呢!那你应该说你要先老实的去做事,先不要去谈待遇,你的福报已经修到了,自然待遇就来了,你不要提人家都会给你加工资,否则你福报都没有修到,你天天叫嚷着都要加工资,这可能么!

看看孔子是如何教导我们去求福报。孔子的学生子张想学干禄,即求福报。孔子对他的请求怎么回答呢?多闻阙疑,我们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生活当中,都要见闻。那对闻到的这些事情,你要选择。阙即是回避,保留。你可以多闻,但对闻到的有怀疑的东西要保留。你不要随便下结论,也不要到处去传。慎就是意地当中经过你的选择,对那些有依据,真理性的,有好的正面价值的言语、事情,你可以言说出来,这样你就能够寡尤,少犯过失。

再就是我们眼睛见到很多东西时,有些是对个人、社会很好的东西,但有些把握不定它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你得要阙殆,殆就是有疑惑,不能肯定它是不是好的一面,你就把它保留下来,然后把你见到的正面的,好的东西从行为当中表达出来,就叫慎行其余。这样你就能够寡悔,就是少后悔。有的行为你一旦作的不对常常后悔,这就不行。由于你前面都有慎重的考量,就会减少后悔。这样言语上能够少过患,少过失,行为上还少后悔,禄就在其中了。就等于说你不求它自然就会来,这里面就谈因果的观念。

其实这一段是告诉我们身口意三业要精勤修行,你就能够外面很少过失,里面很好后悔,这就能够自求多福。这福是什么呢?孟子谈到福有两种:有天爵,有人爵。

什么叫天爵呢?你能够行持仁义忠信,做好事不疲不厌,这就是在修天爵。你修天爵,公卿大夫能够作高官。富贵就是人爵,所以修天爵是谈道德问题,在人爵层面是谈福德问题,福禄的问题。古代的人很淳厚,就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就是你不要追求你到底得多少待遇,你只要去修天爵,修仁义忠信等善行。你修了天爵,公卿大夫的人爵自然会来,是这么一个意思。那这里可不就是谈因果的观念么?所以通过这个因果的观念是要我们当下的行为去修天爵,不要注重一个现世的俸禄。

这段话我们看大部分的注解都是把这个禄称为俸禄,或者作官的禄。好像子张学怎么做官,得到高官厚禄,这种解释就是不正确了。是通过修天爵,人爵自然而来。修天爵你去修善业,这个过程当中,你不免要多闻多见,多闻多见中你一定要作到阙疑阙殆。如果我们在多闻多见当中不能保留那些怀疑的,或者有危险性的,不安定的东西而随波逐流,那你不仅禄得不到,灾祸也就来了。

那你说我们真的能作到阙疑阙殆么?其实不容易,这要有智慧的辨别能力。在多闻多见当中能够阙疑阙殆,慎言慎行这不容易。所以孔子说修天爵得天禄,你在现世身口意三业这样去作就可以。一定要作到修天爵,得天禄,就是禄在其中矣!法尔自然的因果法则就会现前,不是你求来,争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佛陀探病

佛陀住在只园精舍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为卧...

修福犹如炒股,看你往哪里投

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有关修福和惜福的事。 修福,就是人...

福报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当我们在念想极乐世界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三块...

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你

记得南师(南怀瑾)说过一句话,当你有福报时,不是你...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 导语: 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语。就是虽然在我们凡夫层面对这个...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佛教词典】瑜伽论记

凡二十四卷。唐代遁伦集撰。又称瑜伽师地论记。收于大...

【佛教词典】恶无过

又作恶无碍。即执著作恶而无过失之一种邪见。如恶取空...

星云大师《残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残障人士,我总是想起家乡那个踽踽独行的小女...

烦恼和生气有意义吗

大士阁有一副含义非常深远的楹联:上联是 若能转念无须...

忍一切的劳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师等师徒六,七人,上山参拜老和尚,...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前言 地藏王菩萨的法过去讲的人很少,一般人以为《地藏...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

心然法师《地藏菩萨本迹记》

序 白圣 菩萨以正智证到真如理之后,复起差别智,观见...

修练我们的定力

佛界有一宗著名的禅宗公案,六祖惠能受具足戒之前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