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忍让吃亏的前因后果

2013/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

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

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金刚经》说,假如受持此经的人罪恶大应坠落恶道,但因今生受人家的轻贱,他的罪业便都消除,而且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方面消除罪业,另一方面种了成佛的因,这个利益非常大。

还有些人说:“忍让是软弱,你越忍让,人就越欺负你。”这种看法也与佛教的观点相违背。

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大人”是指修菩萨行的人。

忍不是软弱而是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指的能够感化别人的力量。人格道德可以使别人受到感化。这个人就不是小人而是大人。

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实这句话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让人误认为要“狠毒”才是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有人认为:忍就是吃亏,我不愿意吃亏。佛教认为,吃亏是福。我们不能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将来就一定要吃大亏。我们要用佛法来作为人生的指导,作为做人处世的准则。这样,才能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害人就是恶。害人等于害己。所以学佛的人应该一切事情看得淡,要处处学吃亏,要有还债的想法。我们早一天把债务还清,就有利于在修行中扫除障碍。

弘一大师说:“我不认识什么人是君子,做事情愿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也不知道什么人是小人,做事情到处爱占便宜的就是小人。”这个标准很明确。处处愿意吃亏的人是懂得利人的人;处处贪便宜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弘一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时,儿子都跪在他面前说:“您要离开我们了,最后留点什么话让我们终生奉行吧。”他说:“你们要学会吃亏。”这正是他对儿孙的最大关怀,让他们懂得吃亏是福。

还有人说:“我生来就是这个个性,就是吃不得亏,受不得气。”好象这个毛病没有办法改。这种说法也是非常错误的。修行就是要针对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修。如果不改掉这些习气,就不能学佛;纵然学佛,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学佛就是要学舍,我们种种的习气,应该全部舍掉。保留这些东西就是学佛的障碍。障碍是自己制造的。

也有人说:“你欺负我,侮辱我,就是侮辱了我的人格。人格是最重要的。”从佛法的观点看,修菩萨行,忍受别人的侮辱,对自己的人格并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显示了我们人格的高尚。前面举的那个禅师,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侮辱,他的人格不但没有受损失,而且更显示出他人格的灿烂光辉。

我们平常与别人发生争执,常常怪罪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对,忍不下去。从佛教的观点看,我们应该检查自己,不应到别人身上找原因。宣化上人教导我们:“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个是我们做人做事,修行必须遵守的准则。

我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不是去修正别人的错误。一件事即使别人完全错了,我们也应该检查、忏悔自己的业障。星云大师有那么大的福报,与他待人处世那种宽阔的心胸很有关系。他经常教导弟子,在待人处世上就四个字-—“你对我错”。即使他诽谤我们,侮辱我们,他完全没有道理,也要相信三世因果绝对没错,肯定是在过去生中种有恶因,得罪了他,对不起他,今天应该忏悔。所以,不能割断三世因果看问题。

还有一种人,明明是自己错,也不愿意认错。他认为这样有损自己的威信。这是错误的。因为真正有威信,并不怕认错。若真正能认错,威信才会更高,上面说的那位禅师处理那件事并没有损伤他的脸面,相反,他的形象更伟大,大家对他更加尊敬。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保护他人,他做了很大的功德,感动了别人,教化了后人。他的威信并没有受损失。

以上举出的这些,是我们这些凡夫都不可避免的习气。归纳起来,有个根本的东西在作崇,这就是坚固的我执。一切都有个“我”,就会生起憎恨心、我慢心、就种下了恶因,障碍我们学佛,障碍我们从死苦海中解脱出来。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努力工作为何就是赚不到钱

偷盗的情况,严重的话来生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

你喜欢哪几种呢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

【佛教词典】沙弥三品

子题:驱乌沙弥、应法沙弥、名字沙弥 行事钞·沙弥别行...

【佛教词典】道信

(人名)禅宗东土之第四祖也。嗣法于僧璨,传于弘忍,...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吗

问: 有个修净土的法师说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印光...

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你...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推荐】我们的福气卡里究竟还有多少余额

我在读书时,经常狂饮烂醉,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老天...

念阿弥陀佛能否灭除定业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

人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