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欣往西方 厌离娑婆

智谕法师  2013/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欣往西方 厌离娑婆

阿弥陀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蒙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就知道,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非常地重要。如果念到一心不乱,可以说得到念佛三昧。

蕅益大师作弥陀要解,弥陀要解上说,上根人一天可以得一心不乱。钝根人七天可以得一心不乱;上根人能保持七天一心不乱,钝根人也可以保持一天一心不乱。大家打佛七,念到这个程度,就算你有成就了。

其实,一心不乱的涵义,很深很细。一心想念阿弥陀佛,愿见阿弥陀佛,自然欣往西方;不被六尘缘影所乱,自然就是厌离娑婆。凡夫修一心不乱,就要从“欣往西方、厌离娑婆”着手。欣往西方,合乎于道灭二谛,厌离娑婆就合乎于苦集二谛。所以求一心不乱,叫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大家不要认为这个样子是着相。欣往西方,厌离娑婆,实在就是行依小学的作为。

根据佛所说的经,一心不乱有很多层次,弥陀要解仅仅根据阿弥陀经七天念佛而说。别的经又说十念往生、三念往生、一念往生。往生自然须要一心不乱,十念、三念、一念一心不乱,它约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而说。临命终时最后十念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如果不能十念,临命终时,最后三念一心不乱,也得往生;必要的时候,一念也得往生。我们就知道,如果不得一心不乱,不能往生。不得一心,不往生,不欣往西方;被六尘缘影所乱,不能厌离娑婆。

大家不要认为一心不乱特别难,当然是,要时间久了,一生一心不乱,那很难。说起来,众生皆有一心不乱,不过在众生的时候,一心不乱非常羸劣。在众生位上,一心不乱就是率尔心,这个时候,没有寻求、没有决定、没有染净。短暂时间可以的,如果时间长久,一定有寻求、决定、染净。

一心欣往西方,就是往生的心切;不被六尘缘影所乱,就是死离娑婆的心切。所以念佛人要“生死心切”。生心切,就是往生的心切;死心切,就是厌离娑婆的心切。所以大家不要对娑婆生贪恋心,也不要执着理而误事。认为:“生死心切,好像是着相。佛说无生,我们为什么说生的心切呢?佛说无灭,我们为什么说死的心切呢?”不生不灭那是约真谛说,真谛随缘就是俗谛,俗谛就有生有灭。从俗谛会到真谛,叫生而无生、灭而无灭;从真谛会到俗谛,无生而生、无灭而灭。大家千万不可执理废事,高深的理论,你可以不懂,念佛的时候,生死心切,你应该知道。

小乘固然说四谛──苦集灭道,苦集灭道虽然是小乘修,我们行依小学。小乘和大乘没有分别的。四谛法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六度。怎么知道呢?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实相法,声闻乘把它听成苦集灭道,缘觉乘把它听成十二因缘,大乘人把它解为六度。唯有佛知道,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实相无相,是真谛;实相无不相,就不妨碍有四谛、十二因缘、六度。

今天佛七第七天,大家打完佛七就要回家了。要想修一心不乱的办法,就要长久念佛,多念佛。尽此一报身,求生极乐国。长时间念佛是按无量寿经所说,一念三念十念七天念佛是其它的经所说。不管它一念、三念、十念、一天、七天、一生,只要一心不乱就是一样。可是要知道,一念、三念、十念一心不乱,是从长久念佛来的。如果长时间念佛,慢慢地一定可以得到一心不乱。要得一心不乱,必须欣往西方厌离娑婆。所以大家回家以后要长时念佛,这就是修习念佛三昧。

大家千万不可贪恋娑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

两位大师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智者大师虽然他是在教下(天台)专攻专修,但对于西方...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大家观自在,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间也称这天...

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原文: 经言:万法唯心。错会者,谓无心则无因无果,故...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

【佛教词典】辨意长者子所问经

(经名)一卷,元魏法场译。佛应长者子之问,答生天乃...

【佛教词典】戒经王海月佛四喻

亦名:王海月佛四喻 子题:世间王为最、众流海为最、众...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

人生之意义

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上,天天有人生,天天有人死。长寿...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一碗饭与一念间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

若疾病缠绵者,当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人生的目标该如何设定

设定目标当中有二个内容:第一个是自利的功德,第二个...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

禅宗五家七宗——云门宗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