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虚云老和尚  2015/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既然说识得心无寸土,那就算了,何必还说许多名堂,什么三归五戒、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等,说这多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心而已。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众生无量劫来,被无明烦恼污染了真心,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今欲返本还原,要先调身,断除习气,把粗心变为细心,从有为到无为,在自性清净身上用功。行住坐卧,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谨慎,断除习气。胆要大,心要细,胆大包身,不被境转,心细则气细,否则粗心浮气。这种情形可以自己检查,一般人在劳苦奔波忙忙碌碌时就气喘息粗,有定力功夫的人再忙也不喘气,一天到晚总是心平气和的。

一心不乱,就是定。妄无本体,有定就无妄,就能复本心源。功夫从外头做起,先讲威仪教相,行住坐卧都有威仪。不要说忙得要死,还讲什么威仪。既然作如来之弟子、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就要做到“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使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昔日浮山远录公谓其首座曰:“所以治心,须求妙悟。悟则神和气静容敬色庄,妄想情虑皆融为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灵妙,然后导物,孰不从化?”所以有眼的人,看你一举一动威仪怎样,就知你有道无道。

佛在世时,舍利弗初为婆罗门,路逢马胜比丘,见他威仪很好,心生恭敬,从之问法。马胜比丘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偈得法眼净,归与亲友目连宣说偈言,亦得法眼净,即时各将弟子一百,往诣竹园,求愿出家。佛呼“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被身,即成沙门。

你看马胜比丘行路威仪好,便成如是功德,这就是以威仪导物、孰不从化的例子。初发心的同参们,要向古人习学,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虽说出家办道,都是空话,各人留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将佛法融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

素食也是修心

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

捡拾零碎时间修行

如果明天就要躺下来,面对死亡,想想你要去那里?想想...

【佛教词典】漏所随

【漏所随】 p1284 杂集论三卷八页云:漏所随者:谓余地...

【佛教词典】四行相

(名数)观苦谛之苦,空,无常,无我之四种行相也。...

现在好好享受,临终时靠助念可以往生吗

问: 每每逢缘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了脱生死,但常有一...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

如此忍辱

从前的时候,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人在绕行经走,而...

教育儿女比送经书更重要

一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

圣严法师《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

初习禅应如何调身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

心灵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