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学诚法师  2016/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一、经典与理论依据

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可见,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怀与自他不二、因缘果报的智慧。因此,历史上中国佛教大力倡导戒杀、素食,积极组织护生、放生,并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朝梁武帝颁布《断酒肉文》,开创中国佛教的素食传统。隋代智者大师凿大放生池,使沿海渔民受到感化,自愿捐弃捕鱼之业,沿海四百余里尽成放生之地。明代莲池大师作《戒杀放生文》,制作放生仪轨,在民间广为流传。近代弘一大师和丰子恺师徒二人合作完成《护生画集》。这些说明,放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放生仍然是我国广大佛教信众一种非常重要的信仰实践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如今,放生行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个体行为、道德行为和信仰行为,而是更多的具有了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因此,放生活动必须考虑到可能由此引生出来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这也正是佛教放生活动亟待加强引导与规范管理的地方。

目前佛教放生活动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跟放生活动的形式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有很大关系。主要的问题有:

1、影响群众生活

古代社会,动物原生态的生活空间非常广大。现代社会,动物的生活空间则急剧缩小。如果没有适当选择放生地点,放生的动物很容易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当影响,引发人类与动物在争夺生存空间与资源方面的矛盾对立。

2、影响生态环境

古代社会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生态平衡比较稳固。现代社会自然环境过度开发,生态平衡比较脆弱,大规模的放生很容易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造成种群崩溃与大面积伤亡。再者,古代交通不发达,捕猎和放生都是就近进行,不会造成物种入侵问题。现代社会运输发达,贩卖的动物多经过长途运输甚至跨境运输,这种远离原产地的异地放生容易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3、诱发非法行为

古代中国社会佛教信仰氛围浓厚,而且多有王臣名士支持护生放生,赎物放生更多的是一种教化行为和手段。现代社会佛教信仰氛围相对淡薄,放生者容易把放生看作单纯的商业行为,并掺杂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功利企图,而没有真正体会放生的信仰意义。再者,古代农业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捕猎贩卖者多是为维持生计,没有形成组织性,不存在规模效益。而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发达,贩卖行为往往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牟利空间巨大,因而容易形成诱发各种非法行为的土壤。

三、一些建议

放生的根本意趣在于启发人们对于生命的爱护和尊重。对于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任何时代都应积极肯定的正面价值。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政策法规,社会上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日益加强。佛教的放生活动也应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与社会需要,以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启发社会上人们爱护生命的善心善行。

1、规范活动规模

在放生中应本着一颗真正慈悲护生的心,在个人生活中随缘尽力去做,不应刻意追求数量和表面效果。日常生活中的护生行为可以多留心、积极去做,例如把飞到房中的鸟放出去,雨后把爬到路上的蚯蚓捡回花坛等。另外佛协组织与各地寺院可多种形式宣传戒杀护生、健康素食等理念,劝化世人戒杀护生。支持有条件的寺院与个人,可参与动物保护组织、资助动物保护项目。

佛教界应该提倡,佛教徒虽然希望通过放生求得身体健康、免除灾难等,那么这里的用心、发心就很关键,用心纯正、发心广大,功德就大,数量多则未必功德大。如果反而对生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盲目无知而造成放生动物死亡的过失。因此,放生必须谨慎而行,不可轻忽放任。

2、拒绝动物买卖

商业行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比个人行为能够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佛教徒放生如果进市场购买动物,就会牵连进一步的采购与捕捉,必须慎重而理性地看待,谨慎考虑。组织放生的时候,尽量不要在动物市场上赎买,不要选择奇异陌生的物种。对贩卖野生动物者,可向动物保护组织或公安部门报告,由他们解救动物,佛教界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对动物予以尊重和保护,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共识。买卖动物带来了大量野生动物乃至珍稀动物的捕杀,极大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严重侵蚀了人类道德良知。所以,消除和禁绝野生动物买卖是一种能够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放生”。佛教徒应该以各种方式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其他动物保护组织,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为地球上所有生命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3、普及放生常识

进一步加大引导教育力度,拓宽宣导渠道,帮助佛教信众树立科学放生观念。在这些方面,相关部门与专家学者的参与与支持,将对佛教放生活动的规范提供有益的帮助。

4、争取社会支持

放生活动要尽量争取当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己化人,避免造成对立与纠纷。在这些方面,需要各地政府,尤其是宗教部门的关心与指导,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理解与支持。

为此,中国佛教协会今日将向全国佛教界、各佛教团体、佛教寺院,发布《“慈悲护生、合理放生”倡议书》,吁请全国佛教四众弟子高度重视,切实按照倡议书的要求进行放生。希望共同努力把佛教放生这一具有信仰特征的公益活动如法如律地进行,令其始终发挥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与作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门里面为何有「三多」

明清以来,世间人对于佛教或佛法产生了种种的误解,现...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佛教中「卍」字由来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读作万或室利靺...

惟觉老和尚《吃素与学佛》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

邪的一定要远离,现在假冒的越来越多

问: 请问,有的寺院的法师要求居士只到他的寺院,只亲...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

腊八节

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传统的腊八节,佛家的佛成...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

【佛教词典】苦谛共相

云何苦谛共相?谓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何等无...

【佛教词典】龙华忏仪

凡四卷。全称“得遇龙华修证忏仪”。明代如惺撰。收于...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问: 为什么凡夫总是苦海常现? 证严法师答: 凡夫从...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康僧会大师:诚感舍利,传法东吴

康僧会(?-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师,随其父经商移...

不浪费一个苹果

有一个韩国家庭有三个儿子,有一回亲戚送给他们两筐苹...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

心性专一,有始有终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大自在:本焕图记

慈祥的笑、开怀的大笑、童真的格格笑、抿嘴狡黠的笑、...

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

这个忏悔的方法,什么叫做内资理观,外假坛仪,我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