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智圆法师  2016/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

第一,简单的记住几个结论,就认为自己懂了,学会了。照理来说,这些结论都要借助道理,如理观察,才证明成立,才生起佛法上的认识。很多人都不要因,都直接说一个结果。如果记住了一个结论,就等于学会了佛法,那佛法的结论并不太多,比如“一切万法都是缘起,所以就是无自性”。这一句话很容易记住。“一切轮回周遍是苦”,也很容易记住。这就会犯自欺的毛病,认为自己懂了,其实,根本就没有懂。拿着佛菩萨的东西,认为是自己的东西,这会障碍自己的听闻、思惟,修习。

第二,观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往往离开生活实际,谈一种抽象的理论,这就会导致没有具体、鲜活的体验。虽然理论上头头是道,但是一落到自己当下的身心实际当中,就不会观察对应。比如不知道自己的五蕴是怎样无常的、怎样苦的、怎样空无我的。

第三,观察不知道是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因为释迦佛的教法是经得起考验的,你可以不断地去观察,越观察,道理越明晰,越观察,内心对佛法就越生信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观念和心态。如果不做基本功,就会导致对佛法不能深深的以心融会、以心契入。

第四,观察不能准确的定位。本来观察应该是很严密、很具体,要知道观察的对象是哪一个,在哪一点上进行观察,按哪几步进行观察,这些没认定好,没有章法、盲目地、杂乱地进行观察,这也不会成功。因为世间、生活的现象多如牛毛,并且每一个现象也有方方面面的相状,如果自己的分别心没有规律的随意移动,从东想到西,又从南说到北,这样随便的跳动,不可能观察证明佛法所要求证的结论。

总之,自己内心里明确地显现缘起的法则,法本上的东西在心里呈现出来,之后再扩展开来,往其他方面去推,一一都是如此。这样自己的信心会加强,理解也会更深刻,如果量上达到了,心理的理解会越来越稳固。同时对佛法彻底生起信心。这样得到的就是夺不走的胜解,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扫除颠倒的见解、心态和行为。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就要反反复复地不断练习,不是用手脚去练,也不是用口去练,唯一的是用心去练。

这个练,很主要的一大部分是观察。观察的力量只会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按照佛法的理则正确地去观察,观察力就会起来。那麼一般人不会在低的地方做死功夫,认为很容易、很简单,在心理上首先就犯了“轻视”的错误,导致练不出观察的力量、得不到定解的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修行的真义

现在的人常说要修行,其实只不过是将修行当作懒惰的代...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学

从究竟意义来说,四无量心是我们每个人提升精神层面的...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

所谓的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呢?并不是在念与不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为什么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虚老和尚讲过一个偈颂,值得大家深思。倓虚老和尚有...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

【佛教词典】祖先崇拜

即对祖先亡灵之尊崇礼拜。在印度,以定住于某地方经营...

【佛教词典】离垢世界

(界名)舍利弗当来成佛之国名也。见法华经譬喻品。...

人生的劫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

感激月亮,否定太阳

有一则犹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我们花了太多的...

做个打不倒的人

有一只小蜗牛,总是嫌自己背上的壳既笨重又不好看。它...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

老和尚手术前诵此经,效果强大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有一天,性公长老(...

如何成为富翁

很久以前,有个很穷的年轻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一...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

大安法师:求往生是否先要做个善人

问: 如果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先要做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