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达西法师  2018/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们总认为,达到了外在的某个标准,如有钱、有权、或者有名,便会获得幸福。但事实上,当达到这些标准时,也不一定真的幸福。

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喜欢当官的人,一旦获得官位,就会觉得幸运;假如没有机会当官,那就是不幸了。希望成家的人,谈上合适的对象,觉得幸运;找不到理想的对象,就觉得不幸。有的人觉得长寿是幸运的,纵然我们能够活到两百岁以上,但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手脚失去了往日的灵活,感官也逐渐退化,生活没有趣味。更伤感的是,假如我们的孩子、孙子死了,还要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苦,长寿也没什么幸运可言。也有的人觉得有钱是幸运的,如果买不到健康的身体,那就很不幸了。我们也认为考完试是幸福的,但如果碰到不极格也是不幸运的。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假如给她三天光明,她就是最幸福的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反抗种族歧视入狱27年,后来他在《回忆录》里说:“坐牢时每天晒半小时太阳,便是最幸福的事。”当然,如果他们的幸福观成立,对照起来,绝大多数人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光明,每天也可以晒半小时太阳,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幸福的感觉。

佛教认为,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第一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解无常,认为世间上一切东西都是永恒不变的,比如说执着这个色身,认为可以长生不老,永远不变,每天去打扮它等。但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是迁流变化的,我们这个色身亦是五蕴假合而成的,是非我、非我所、无常的,如《万善同归集》所说:“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这些都是说明人生无常的道理。

第二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我们要知道一切烦恼皆由 “我执”而起,正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执着是痛苦的根源,是我们轮回生死不得解脱的原因。我们想要自己的人生过得安乐,生命得到究竟的解脱,得大自在,就要破除对“我”和“我所”的执着。

第三贪嗔痴:从十二因缘来说,无明是贪嗔痴的根源,而无明是由过去的贪嗔痴烦恼所遗留下的问题,无明不破,恶习不除,则轮回难出。假如我们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最终必将堕落三途,受苦不止。所以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树立起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人生才会过得很幸福,才能在无上的菩提大道上不断前进。

第四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福的因素。假如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就应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从因上去避免造作不善业,身口意三业都是向着好的、善的、积极的、利人的方面去努力,就不会有苦果。

既然金钱、爱情、权力、长寿等都不是究竟的幸福,那么佛教的人生幸福是什么呢?以下略举几点说明:

第一:良好心态

幸福的根本首先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心地纯善,平时多培养公德心,顾念大众的利益,与人多结善缘,因缘具足,幸福自然指日可待。

第二:无所得、不受

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伤害不了你。所以要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第三:学会谦虚

万事成于谦虚,败于骄矜,谿壑因为低下,所以能容纳百川,成熟的稻子头总是俯得更低,我们昂藏六尺之躯,生活在五尺高的天地之间,要学习谦下,要懂得虚怀,如大地之谦卑,才能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第四:广种幸福之因

生活中多行十善事,行布施喜舍,开发生命中幸福快乐的源泉,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

第五:学会知足

《佛遗教经》:“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总是不满足,生不起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为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只有这样才能究竟获得幸福人生的结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熏习这颗念佛的种子

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实际上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我们...

如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丰子恺有次画了一幅《牵羊》,画一个人用两根绳子各牵...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

佛教中的四种涅槃

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

宏海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讲)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各位...

【佛教词典】如法治

(术语)突吉罗Du?k?ta之异名。如法治罚之罪科也。资持...

【佛教词典】寂业师子

又作释师子救世、释迦师子救世。乃释迦之别称。释迦之...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

传印长老的临终开示是慈悲之极的话

去年我们上传下印长老往生,你说他出家七十多年,临终...

专心无杂的摩陀大师

传说,过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这座山名字的...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

北宋高僧元照律师

人世间常有一句俗话:叫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其...

您能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您认得出那是谁的肉?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以不生灭心来作你的发心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