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宏海法师  2018/1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是必到之处,就是慧济寺。慧济寺呢俗称叫做佛顶山,也是我出家的地方。从山下一路一千零八十个台阶拜上来,等到这个山门进来的时候呢,迎面就有这么一幅石头的牌匾,叫“佛顶顶佛”。如果诸位来这里做旅游的话,通常都会听到导游们给大家介绍,有一幅非常有趣的对联,下面有一块石头叫云浮石,后来有那个郭沫若呢,一个文艺作家嘛,来游普陀山的时候,对的对联就是“云浮石浮云”,对的“佛顶山顶佛”。这是导游给大家讲的这个情况。

今天呢我们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真正意义上的,为什么叫“佛顶顶佛”。在整个普陀山呢,全部都供的主殿是观音菩萨,叫圆通宝殿。只有这个佛顶山慧济寺呢,供的是释迦牟尼佛,叫大雄宝殿。因为观音菩萨的本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他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师承关系。那么观音菩萨的根本道场在极乐世界,这是他在极乐世界的师承关系,他的师父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每次见到观音菩萨的形象呢,一定是在他的发髻上,有他的师尊阿弥陀佛的一个坐像。

那这么讲来,应该说是菩萨顶佛,怎么能叫佛顶顶佛呢?这个就有所不知了。观音菩萨,他属于果后行因的菩萨。可能大家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儿。说白了就是说,他已经老早就成佛了,为了辅佐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所以又示现成一个快要成佛的菩萨,来作为上首弟子,合作弘化一方。所以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他的名字叫正法明如来。由于正法明如来现的菩萨,头顶顶了一尊阿弥陀佛,这就是“佛顶顶佛”的由来。

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个讲究呢?其实也是给我们表法的。大家要知道,在我们佛教里边呢,常有一句话,叫做“上报四重恩”。我们报的一个是国土恩,这个国土养育了我们;一个是父母恩,我们的色身是由父母养育而来;还有一个是师长恩,教导我们学修佛法;再一个就是众生恩,我们每吃的一顿饭,每住的一个房间,每天的日用,是这个世界大家一起合作呈现出来的,对我们每一位人都有恩德。所以,佛顶顶佛,其实就是表的这个恭敬感恩法。在佛教里面常讲到说,要恭敬、要谦卑,特别是要恭敬一切众生,他都是我们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那么再一个来讲的话,为什么“佛顶顶佛”呢?这是一个更高的法了。如果大家有常念阿弥陀佛,修净土的人呢,读过经典就知道,每一尊佛啊,他已经修得觉行圆满了。但是他不是呆着就什么都不干了,他还有自己依然修的法门。佛修的法门是什么法门呢?就是念佛法门。在经典里面讲到:佛佛互念。这就是佛顶顶佛的又一个深意。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常念常恭敬。

当我们念的时候啊,肉眼凡胎我们自己看不见,实际上阿弥陀佛,或者观音菩萨,常住其顶。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只有佛才能顶佛。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有佛性,每一位众生都有顶佛的功德,就看我们的心有没有在佛上。希望大家常念佛,常能够佛顶顶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以生死大事为急

省庵祖师曾经写一封信给茅静远居士,师对茅静远居士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

转五浊为五清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

生活处处是佛法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方式去做...

【推荐】邪淫极大损害人的福报

很多戒色文章都会讲到邪淫会影响一个人的运气,手淫也...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凉方为道,退...

【佛教词典】香偈

又作烧香偈、烧香回向文。于佛前上香时所唱之偈文。礼...

【佛教词典】每日祝赞

即于禅林中,每日斋粥之时,于佛殿诵三遍无量寿咒,以...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

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这个不是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

观音菩萨近代显化的一段真实圣迹

台湾有一个海洋学院毕业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

佛教的战斗观

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要生存于天地之间,「战斗精神」无...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佛教十恶与十善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

见坏法者能呵责,当知是人真佛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样...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