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面对生病

如瑞法师  2021/1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怎样面对生病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识,给大家作个参考。

我们知道,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就是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在《无常经》中告诉我们:“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又说,“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佛说这些法,无非是为了警觉我们,早日觉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积极寻找解脱老病死的方法。既然知道了生病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用佛法的智慧来面对病苦。

首先,保持淡定,该治则治。

生了病,应避免焦虑恐慌,不要被病吓倒。心态要稳,智慧地分析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待病苦,更需要善用其心。反省一下自己:我的饮食睡眠是否科学合理?我的心念和行为,有哪些不善的地方?并且能从三世因果来思惟病因。通过反省,借助于医药、忏悔、改过等手段,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佛制出家人每天晨起作念:身体健康就要精进办道,生了病就要及时治疗。这样作念,可以策励自己珍惜命光,利用人身努力成办自利利他、解脱成佛的事业。因此,在家佛弟子,不妨也学习效仿一下这种做法。

其次,不执着于治疗结果。

如果已经积极地治疗了,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这个时候就应当用一颗惭愧忏悔的心,更加努力地断恶修善,祈请三宝加被。就如佛陀在《法句经》中所开示的:“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这两句话提醒我们:在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地为自己建造起一片安全之洲。那些迅速、精勤地修习诸善以及解脱成佛之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最终才有希望脱离老病死苦,到达究竟安乐的涅槃彼岸。

事实上,不论我们怎样爱护这个身体,都不可能避免老病死苦,人人都要经历。因此,唯有用佛法点亮自己内心的那盏智慧灯,才能不被境转,不为病累,无所畏惧地奋勇向前!

可谓:

生病切莫乱方寸,

积极善调身与心。

智慧识得无常理,

一句弥陀常精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预防「坐」出来的六种病

一、颈椎病 原因: 颈椎病的根源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生病时能吃几天肉做补充吗

问: 我看到有一些人持素很长。但是,当生病时,认为...

人生欲得无病健康之法

重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 人生欲得无病...

星云大师《如何面对老病》

人不一定老了才会有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病,黄泉路...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尊者阿姜曼治疗弟子们身心疾病的方法

当尊者阿姜曼住在清迈的时候,生了好几次病。如果依赖...

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病人看病,碰到有病...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佛教词典】菩萨修利益有情戒时当正观察六处摄行

【菩萨修利益有情戒时当正观察六处摄行】 p1136 瑜伽七...

【佛教词典】二边中间无碍

受五蕴身心是一边,解脱五蕴身心又是一边,受了今之五...

【推荐】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

学佛后,不要去讲碰运气,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么时...

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原文】 吾人是生死凡夫,不可瞎造谣言。己所知者,不...

忙人最简单的净宗早晚课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

在方中做人,在圆中归真

○ 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

家庭也是道场

【提要】: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序 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单提正令,嘉惠后学。而机薪既...

无常

三千多年前,佛法兴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于舍卫国的只...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

圣严法师:如何看待「只在乎曾经拥有」

电视上曾经流行一句广告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