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面对生病

如瑞法师  2021/1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怎样面对生病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识,给大家作个参考。

我们知道,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就是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在《无常经》中告诉我们:“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又说,“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佛说这些法,无非是为了警觉我们,早日觉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积极寻找解脱老病死的方法。既然知道了生病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用佛法的智慧来面对病苦。

首先,保持淡定,该治则治。

生了病,应避免焦虑恐慌,不要被病吓倒。心态要稳,智慧地分析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待病苦,更需要善用其心。反省一下自己:我的饮食睡眠是否科学合理?我的心念和行为,有哪些不善的地方?并且能从三世因果来思惟病因。通过反省,借助于医药、忏悔、改过等手段,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佛制出家人每天晨起作念:身体健康就要精进办道,生了病就要及时治疗。这样作念,可以策励自己珍惜命光,利用人身努力成办自利利他、解脱成佛的事业。因此,在家佛弟子,不妨也学习效仿一下这种做法。

其次,不执着于治疗结果。

如果已经积极地治疗了,但结果还是不尽人意,这个时候就应当用一颗惭愧忏悔的心,更加努力地断恶修善,祈请三宝加被。就如佛陀在《法句经》中所开示的:“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这两句话提醒我们:在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地为自己建造起一片安全之洲。那些迅速、精勤地修习诸善以及解脱成佛之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最终才有希望脱离老病死苦,到达究竟安乐的涅槃彼岸。

事实上,不论我们怎样爱护这个身体,都不可能避免老病死苦,人人都要经历。因此,唯有用佛法点亮自己内心的那盏智慧灯,才能不被境转,不为病累,无所畏惧地奋勇向前!

可谓:

生病切莫乱方寸,

积极善调身与心。

智慧识得无常理,

一句弥陀常精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问: 《影尘回忆录》中提到,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治好一切病的五个根本

治好一切病的五个根本的方法就是,不管什么病,通过这...

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

素食帮你击退病魔

各界世界著名人物,从哲学家柏拉图和尼采,政治领袖本...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面对流行瘟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

为临终的病人指一条路

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有人神游极乐世界,还...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

痛苦是把双刃剑

众生的疾病都是来自于长久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不和谐。...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佛教词典】仁达哇薰努洛追

(1349~1412)西藏佛教萨迦派僧。生于西藏仁达(今萨...

【佛教词典】发生不信

【发生不信】 p1160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三因...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推荐】四觉观除去淫欲爱念

世间的邪思淫欲生生世世常更换,前世是女身时见到男的...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

8种水果让你秀发飘飘

一、奇异果 可谓水果的营养之王,富含胡萝卜素、维他...

游本昌:无烦无恼无忧愁

25年前的一部《济公》,让所有人都牢牢地记住了游本昌...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