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谈「佛教慈济功德会」

证严法师  201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慈济功德会,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念,服膺印顺上人“为佛教、为众生”之志节,从事济贫教富之志业。

因此,我们的理想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与乐拔苦,缔造清新洁净之慈济世界。

我们的方法是:以理事圆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之福田;勤植万慈心莲,同造爱的社会。

我们的工作是:集慈善、医疗、教育与文化四大单元于一炉。

而我们的精神是减、正、信、实。

我们深信众生平等,人人具有佛性,只要能从慈门入,必能一窥佛门的庄严美妙殿堂;只要能从善门入,富者施之,必能得福而乐;贫者受之,必能得救而安。

人生无常,生命随日俱逝,我们应该把握难得的人生,造善因,得善果,才不致有深入宝山,空手而回之憾。

慈济委员以智慧相结合,以爱心相扶持,以殊胜之因缘携手阔步于菩萨道上。

我们的委员,因为能够“以佛心为己心”,故一眼观时干眼观;能够“以师志为己志”,故一手动时干手动,闻声救苦,即时解难,何异于观世音菩萨之干手千眼。“一月普现干江水,干江水月一月摄”,佛陀以慈眼视众生,法雨普施,故干山竞秀,何等慈悲,又何等智慧。

凡我慈济委员都应以正信、正念,励行慈济善道,以实际之参与,体悟生老病死、成住坏空之真谛,群策群力,共创慈济志业于千秋,同传美誉于世代,给自己留下人生美好的回忆,让子孙以今天我们所做的为荣。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吐果,今生作者是”,人生难得今已得,在菩萨道上,我们应该勇猛精进,让爱心充满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有善的循环,这才是福慧双修、正信、正念的佛门弟子。愿与所有的慈济委员共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造佛像的功德利益

自从优陀延王造像以后,佛教造像一直延续到现在 ,可见...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

供灯的功德利益与仪轨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

念佛三昧的12种功德利益

念佛三昧功德广大无边,具说如净土诸经中所示,实在都...

善知识者应具足八种功德

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何持戒修行才能为善知识?...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如何用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

问: 何谓「用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 证严法师答:...

十恶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恶」。 身...

证严法师:最健康的人生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

把自己的家庭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问: 人活着,只要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佛教词典】四种资粮

(名数)瑜伽论所说。一福德资粮如前。二智德资粮,如...

【佛教词典】三迦叶

(杂名)三迦叶者兄弟也,皆为佛弟子。长云优楼频螺迦...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度化众生,要有缘才行

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之邻居,佛祖虽是无缘...

俞良臣的故事

明嘉靖时候的人,姓俞,名都,字良臣,他博学多才,乡...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问:同样杀一只蚂蚁,果报有可能堕到地狱,也有可能只...

被牛感化的斗牛士

这张不可思议的照片,记下了斗牛士Torero Alvaro Mun...

心能转业卖斋立毙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随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凡事都要随缘,人必须随着天定的因缘来处理事情。反之...

人最大的障碍从哪里来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你知道障碍是哪里来...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