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于业力而活着

如瑞法师  2017/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睡觉的时候听见两个大臣在争执。一个大臣说:“我是依于国王活着。”另一个说:“我是依于业力活着。”业力就是说依于自身所造的善与恶,自己来承受相应的果报。

波斯匿王就想:说依王活着的那个人,我一定要奖励他。于是就把他喊进来说:“某某,我现在有喝剩的残酒,你送给夫人去。”说完,他又赶快派人对夫人说:“当这个人把酒送上去的时候,你一定要给他很多很多好的东西,财宝衣服种种。”

说依于王活着的这个人拿着酒就出了门。结果,没走几步鼻子就流血了,流得走不了路。但他又怕耽误事情,于是便赶快喊那个依业力活着的人说:“求求你,你把残酒送到夫人那里去吧!这是国王的令。”这样,那个人就把酒给夫人送去了。到了夫人那里,夫人就想国王告诉了要多多地奖赏,所以就拿了很多的宝贝衣服给了他。结果,他就抱着一大堆东西回来了。

国王一看,怎么换人了?于是就把那个说依于国王活着的人喊来问:“让你去送,怎么是那个人得到了东西?”他这个时候就说:“我刚拿出去的时候鼻子就流血了,不能继续走,便让那个人代替我送了。”从那以后,波斯匿王就开悟了,他感叹说:“谁也不能依于谁呀!”

国王想奖励某人东西却无法如愿,能依王活着吗?是个人依着自己所作的善恶业来受报。所以,如果有福报,已经培植了福报,便可以得到。

业力,业是造作的意思,造善能产生一种力量,造恶也会产生一种力量。为什么人们会说,临命终时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呢?因为幸福和吉祥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终极的敌人是人心中的恶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

坠入啼哭地狱的婆提老者

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一天黄昏,波斯匿王来到佛陀...

知因达果

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论...

打坐中险些投胎成猪的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

祸与福来自我们的自造自受

当知祸福无虚,冥冥之中自有公平主宰。而祸之与福本来...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阿难的七个梦

《阿难七梦经》载,阿难在舍卫国做七梦,来问佛,佛一...

请不要预支烦恼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现在很多人认为诚实就是吃亏。其实,一个人如果失去了...

迦叶三兄弟受化之宿缘

过去,佛为众人说频婆娑罗王因听闻佛说法即得法眼净之...

【佛教词典】前念

(术语)心法相续,竖分析之,至其极处谓之一念,念之...

【佛教词典】死苦比丘

(杂语)生死苦比丘之略,胁尊者也。南山戒疏四下曰:...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

无益的苦行与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问: 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 济群法师答: 我们每天...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有时解释,反而会增添烦恼

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语言虽十分通俗,但...

我在职场的戒烟戒酒经验

在职场中坚持学佛,还要如法持戒,这确实很不容易。但...

远离五种邪命

缘有两个,第一是远离恶缘,远离恶缘就是要远离五种邪...

本焕老和尚:佛教与慈善事业

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