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难陀尊者-多闻第一

星云大师  2011/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的因缘

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就自然的会记得文殊菩萨赞歎他的话:「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关于阿难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对于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

阿难陀和罗侯罗一样,所谓童年入道,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究竟是几岁出家的,这很难考证,不过,据可靠的说法,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予其中。

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原因是佛陀回乡说法时,白饭王怕阿难陀会受到佛陀出世思想的影响,在见过佛陀不久后,就把阿难陀在到毘舍离国去,不让他有接触佛陀的机会,可是后来佛陀也到了毘舍离国,白饭王只得又把阿难陀带回到迦毗罗城城。

说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佛陀在诸王子中,最希望阿难陀能跟他出家。在有先见之明的佛陀心中想:「假如阿难陀出家,将来可以绍隆佛种,把佛法永传于后世。」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

佛陀得悉阿难陀回到迦毗罗卫城,也马上就到达白饭王的宫殿,住在阿难陀隔壁的房间,房门和房门相连,阿难陀一见佛陀,就恭恭敬敬的礼拜,并且还拿了扇子替佛陀搧风,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阿难陀小小的心灵中,早就有对佛陀恭敬的信心!

因此,一有机缘,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一同加入僧团,披剃出家。

帮助女人出家

在教团里渐渐长大的阿难陀,有著温和慈悲的天性,有著打动人心的俊容,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众尊敬的人,对比丘尼,他尽心关切;对在俗的信女,他给予安慰。

假若没有阿难陀,今日的僧团里,是不是允许女人出家做比丘尼,那就难说。

说起女众在僧团里能允许依正法出家,那完全是阿难陀尊者的力量。

原因是圣母磨耶夫人的妹妹憍昙弥,是佛陀的养母,她看到佛陀成道的五年内,光是释迦族中就有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陀、难陀等皈依佛陀剃度出家,王孙罗侯罗也做了沙弥,夫君净饭王也驾崩了,她思前想后,感慨万千,大概是她的善根发芽,她要求佛陀允许她在僧团中如法出家。

憍昙弥第一次请求,佛陀没有考虑就拒绝她,她又两次、三次的请求,都被佛陀拒绝。后来佛陀怕姨母的纠缠,就带领弟子往距毘舍离不远的那摩提尼精舍去教化。

憍昙弥夫人不因佛陀的拒绝而灰心,她集合了和她有同样想法的五百名释种女众,剪去头发,赤著脚,离开迦毘罗卫国,往毘舍离追赶佛陀。据说迦毘罗距离毘舍离有两千里以上的路途,住在深宫中的她们,连上下楼都会觉得疲倦,现在变成三衣一钵的比丘尼,赤著脚赶二十天以上的行程,因此惊动不少路旁的人,他们带著好奇心来看这些花容月貌的比丘尼,有的人甚至预备很多食物给她们带著,终于她们赶到那摩提尼精舍。

当她们到达精舍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不惯于走路的她们,这时已喘不过气来,她们疲倦憔悴的徘徊在精舍门外,不敢进去。恰巧,阿难陀刚从里面出来,看到憍昙弥等五百女众,都穿了比丘尼的服装,满身灰尘,满面泪痕,对人间有丰富感情的阿难陀,吓了一跳,他问她们道:「你们是为了什么?」

憍昙弥夫人回答道:「我们是为了求道,割爱辞亲,弃家远来请求剃度,佛陀再不允许,我们就死在这里不回去!」

憍昙弥的话,使阿难陀深深的感动,他也不住的流下眼泪来,安慰她们道:「你们放心吧!我只见到你们这样,心中就非常难过。你们在此等一会,我为你们请求佛陀允许。」

年轻而又富于感情的阿难陀,把憍昙弥等五百女众的愿望,告欣佛陀,并请求佛陀可怜她们,允许她们出家。

佛陀拒绝道:「我可怜她们,但为正法流传,你去替我回绝她们吧。」

阿难陀不肯去回绝,他仍向佛陀禀告道:

「佛陀!如果是别人我可以去回绝,但对方是佛陀的姨母,假如非要拒绝她不可,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后果。她们说,就是死,也不回去。」

「阿难陀!僧团中是不允许女众出家的!」

「佛陀!难道佛法有男女的分别吗?」为了替女众讲话,阿难陀在佛陀座前,真是鼓足了勇气。

「阿难陀!我的法,天上人间都一样,我不拣别男女,就是一切众生,我都平等看待。女众可以和男众一样照我的法信仰、修持、证果,但不一定要出家,这是法则问题,不是男女平等问题。女众出家,好像良田中生长了稗草,会伤害收获的。」

有远见的佛陀,他的话,是有深长意义的。当然,照人情说,是应该允许女众出家的,不过,照法理来说,两性要共同在一起修道,那是很困难的事。智慧与情爱是背著路走的,或许有人为了情爱而弃道不修,佛陀所以不准女众出家,也就是为了这一点。或者,佛陀以为女众虚荣心、憍慢心比男人重,才以不允许出家给她们一个教诫。

看见佛陀那么坚决的拒绝,温和得从不曾违背过佛陀一句话的阿难陀,他流泪顶礼说道:

「佛陀!难道您忍心见她们白白的死去,不能慈悲的伸出救援之手来吗?」

佛陀感到世间上法和情有时候是不能兼顾的,佛陀更知道由于众缘和合的关系,世间上没有清净常住不坏的法。佛陀沉默了一会,终于收回自己的主张,象是不得已的向阿难陀说道:「实在是没有办法,你去叫她们来吧!」

佛陀的慈命一出,阿难陀欢欢喜喜的急忙出去传报这个喜讯,憍昙弥等五百女众听了都欢喜得流出了眼泪。

见了这五百女众的佛陀,像和平常不一样似的有一个挂心,佛陀允许她们出家为比丘尼,但要她们对比丘能奉行八敬法。

因为阿难陀的帮忙,比丘尼的教团终于成立了,憍昙弥对阿难陀很感激,她恳切的说出自己的欢喜道:「阿难陀!我们能奉行这八敬法,就好像佳人获得美装。」

阿难陀就是这么一位肯帮女众忙的人,今日僧团中能允许女众出家,这都是阿难陀的功劳。

女众,应该感激阿难陀。

阿难陀有功于女众,所以女众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最受女众欢迎的人物!

摩登伽女的诱惑

阿难陀年轻貌美,因此所引起的麻烦也很多,有一次阿难陀持钵到舍卫城街上乞食,归途中经过一口井旁,有一个首陀罗种姓的姑娘正在那里汲水,他觉得口渴,就走上前去说道:

「姑娘!请布施我一瓢水!」

姑娘抬起头来,一看是一位庄严的少年比丘,并且她认识他是阿难陀,她看看自己的装束,很害差的说道:

「尊者!我并不是怜惜一点水,我实在是一个下贱的种姓,怎有资格供养你?」

阿难陀一听,就安慰她道:

「姑娘!我是比丘,没有贵贱上下的分别心!」

姑娘很高兴的把刚汲上来干净的水供养阿难陀,阿难陀喝过后,说声谢谢,就静静的走开了。

正在情窦初开的妙龄姑娘,情不自禁的目送著阿难陀的背影,那王族出身的崇高仪表,那温和的语言,象是在她白纸般的心灵上浓浓的画了一笔,永远无法擦掉。甚至她妄想到假若能够嫁给他,不知多么的幸福!

姑娘回到家里,就像失魂落魄一样,茶饭不思,懒于工作,整天睡在床上沈思妄想。母亲问她,起初她不肯说,再三追问,她要求母亲请阿难陀到家里来,她希望他能做她的丈夫。母亲想想也没有办法,已经出了家的比丘,而且是王族的种姓,怎么可以招赘他为婿?但心爱的女儿不能不顾,她请了会念魔咒的外道,想等阿难陀出外托钵经过她门前时,就以魔咒迷惑他。

魔咒有灵感没灵感这是不知道的,但阿难陀不能忘记这位姑娘也是真的!他经过她家的门前时,姑娘向他微笑,向他招手,他就昏昏迷迷的进入姑娘的家里,姑娘又喜又羞不知所以,这时的阿难陀想到自己是受过具足戒的比丘,他忆念起佛陀,佛陀的威力加被到他,智慧顿然生起,象是给佛陀如风一般的护著,他回到祗园精舍去了。

第二天阿难陀静下心来,在城里托钵,奇怪的是那个姑娘穿著新衣,挂著花鬘,站在路上等候阿难陀,她一见阿难陀,就像飞蛾追随灯火一般,一直跟在他的身后不肯离开。阿难陀急得没有办法,回到精舍告诉佛陀,佛陀叫他把姑娘叫来,佛陀要亲自和她讲话。阿难陀只得又回到门口,见到那个姑娘,阿难陀就问她道:「你为什么老是跟著我?」

「你真傻,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佛陀说要见你,叫你跟我来!」

一听到佛陀要见她,她的心里一惊,但是为了要获得阿难陀,不得不鼓起勇气去见佛陀,佛陀见到她就说道:

「阿难陀是一个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须先要出家修行一年才行,你愿意吗?」

「我愿意,佛陀!」姑娘意外的觉得佛陀真慈悲,这么容易就成全她,她也就很快的认许!

「依我的法出家,必须要父母的允许,你能叫你的父母来为你证明一下吗?」

佛陀没有为难人,佛陀的条件都很容易做到,姑娘随即回去把母亲找来,母亲在佛陀座前也欢喜说好,让姑娘先出家修行然后再和阿难陀结婚。

姑娘为了想做阿难陀的妻子,非常高兴的剃发染衣,做了比丘尼。她很热心地听佛陀说法,也很精进的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在比丘尼的教团中,和众比丘尼们共同经营著佛化的生活。

姑娘欲海痴情的心,一天一天的平静下来,还不到半年的出家生活,使她知道过去执著爱情是可耻的行为。

佛陀常常宣说五欲是不净之法、众苦之源。愚痴的飞蛾,自己投火烧死;无知的春蚕,自己作茧自缚,去除了五欲,内心才能清净、生活才能安宁。

现在的她,已经体会到自己迷恋阿难陀,完全是不善不净的思想。她很后悔,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泪忏悔著说道:

「佛陀!我已从梦中醒来,我不会像过去那么愚痴胡来,我此刻所证悟的圣果,或许超过阿难陀比丘,我非常感激佛陀,佛陀为了度化我们这些愚昧的众生,真是用尽种种的苦心与方便!今后我愿永远做一个比丘尼,踏著佛陀的足迹,做一个真理的使者!」

佛陀恳切的教化,终于打动了她那敏感的少女心,醒悟地回到清凉的天地,成为一个模范的比丘尼!

这位姑娘的名字,就是有名的摩登伽女,佛陀让一个下贱的首陀罗种姓的女孩子出家,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消息传出去以后,不少人批评反对,但大圣的佛陀,反而说出四姓平等的主张,百川流入海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摩登伽女为了爱恋阿难陀的英俊,而转祸为福的佳话,在僧团中留下千古的美谈!

对比丘尼说法

因为阿难陀的俊貌多情,不但在俗的女众追求过他,甚至连出了家的比丘尼恋慕他的也有。

阿难陀对女众的出家,尽心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好,所有的女众,尤其比兵尼对他特别恭敬。有时他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先请阿难陀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可是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强过阿难陀,但比丘尼们不管这些。

出家的生活,在心里好像有一个战场一样,那就是理智与情感交战的战场,理智战胜了,可以成佛作祖;情感战胜了,仍然是凡夫俗子。假若说,要求每个出了家的人,都像枯木死灰的样子,没有一点人间的情感,那是不可能的。

住在只园精舍里的一位年轻的比丘尼,见到阿难陀那潇洒文雅的神态,日里夜里,一刻不能忘怀,可是,中国的古语说,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严格的僧团?这一位比丘尼虽然默默的恋爱著阿难陀,但她怎样也无法突出那禁戒的范围,除了偷看阿难陀几眼,其它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一天,这位年轻的比丘尼病了,她请人带了一个口信去对阿难陀说:「尊者!我现在生著大病,恐怕是没有好的希望了,请求尊者慈悲,前来看我一次!」

像这样可怜的要求,最使阿难陀动心,第二天早晨,他就在著衣持钵出外乞食前,顺便去看她,她衣服不整的躺在床上不起来,见到阿难陀走近时,她用多情的眼睛,眨都不眨的注视著他,阿难陀见到她那含情的姿态,已明白一切,他马上转身就走,不好意思再看她,她见到已经来了的阿难陀,不说一句话回身而去,一定是不满意她的行为,她马上生起惭愧心,赶快起床,著衣敷坐具,追上阿难陀,请他就坐,阿难陀坐后,就开示道:

「你不可以用不净的东西来养身,不可以憍慢养心,不可以存碰触之想、淫欲之念,你病了,把身心安住于无所求的境界,你就会痊愈了。」

年轻的比丘尼,象是忘记她已经出家的身分,仍然低著头,含情脉脉的说道:

「我不是不懂你的道理,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穿的,我都能忍受,唯有对你的情爱,我怎样努力也抑制不住。人,为了保身安心,不能不有所求!」

「你千万不可这么想,人求衣食住是为了保身,保身是为了修道,修道才能安心,忘道而求身上不实的欲乐那就错了。商客涂酥油于车,但无染著之想,只为了使车转动;生疮者涂酥油于身,并非为饰身,也非为欲乐,只是为治疮而已!我们养身安心,要断欲念,离乐想,远离有漏心,求真实之道,不可为虚幻无常之法所迷!」

比丘尼听后,深深感动,息灭爱欲之念,获得法眼。

分饼的流言

阿难陀了为女众的事,常常为自己招来麻烦,被人嫉妒、被人批评,佛陀为了他,也常常烦心。

不过,他和迦留陀夷不一样,他不去找女众,而女众常常来找他,他对女众有著纯洁的感情,而没有爱慾的念头,我们从他对比丘尼的开示就可以知道。

可是,不管你对女众有怎样纯正的念头,在教团中,好像凡牵涉到女众的事,总不是光荣的事,因为男女相爱,虽不是什么大的罪恶,但总是不净的行为。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个檀越做了很多糯米糕前来供养,佛陀叫阿难陀将米糕分给诸比丘,阿难陀分好以后,还剩下很多,佛陀就叫他再分给舍卫城中贫苦的人!

阿难陀遵照佛陀的指示,召集贫苦的人前来领糕,这一集合,就有好几千的穷人,阿难陀看看人数,再看看米糕,一个人分一个是没有问题。

阿难陀在分糕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裸形外道的美丽少女,正当阿难陀要分给他的时候,真不巧,有两个糕黏在一起分不开,阿难陀没有办法,就把它当做一个分给他,这本是无心的事情,可是给惯于说人是非的人看到这情形,就引起了他们很大的讥嫌,一面嫉妒,一面好奇,好多人都在议论纷纷的说著:「英俊的阿难陀,将双份的米糕分给漂亮的少女,难道他们很早就有了特殊的交情?」

阿难陀听到别人这么说,心中非常不高兴,想到人言可畏,真不知如何做人处事才好?尤其是做一个修行的人,有很多吃亏的地方,社会上的人,以为修行者应该忍辱,他们总喜欢用冷嘲热讽来伤害修行者的心!

佛陀常常教诫弟子们要避免社会讥嫌,尤其是男女问题,不管你的修行怎么好,若人批评与女人有染时,你就不能扬眉吐气,事实上还没有证得圣果的修道者,说完全不会被女色诱惑,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修道者对于爱欲的防线比较坚固,警觉性比较坚强,阿难陀常感到为女众苦恼,有一次他在静处思维的时候,想道:「世人都是由爱欲而生的,每日的生活也是在滚滚的爱欲中而不知厌倦,人们一面自己喜欢追求爱欲,一面又喜欢嘲笑别人与爱欲的关系,爱欲为人间带来苦恼,带来纷争,佛陀常常诃欲,实在是有甚深的道理。」

阿难陀从来不曾这么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这次为了多分一块米糕给一位美貌的少女,引起了讥嫌,他才如此痛切的思维这个问题,到了日没时,他就起坐,徐徐的整衣,来到佛陀的面前,把自己的感想告诉佛陀。佛陀听了以后,还说了一段他往昔因中的事:

「阿难陀!你说得不错,人们浸在欲海中不知厌倦,在过去世中,有一位名叫顶生的国王,以正法治民,不用刀杖而能降伏恶人,可是他不能满足有限的国土,于是设法征服他国,到处都有人称赞顶生王的德化,国土人民的欲望满足了,各国的佳丽,任他选择,他又为美色所囚,很多美女日夜侍候他,他还不满足,想把别国的国王刺死,把王后夺来,就因为贪欲无厌,沉迷色海,王政日弛,终于民怨沸腾,政权崩溃,凄惨的度过了晚年!

「阿难陀!欲的无止境,其害如此,所谓顶生王者,便是我的前生。」

听了佛陀开示以后的阿难陀,也知道像他这样温和的人,对于爱欲问题,是急需下工夫远离的!

做佛陀的侍者

因为阿难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绍隆佛种的人,可是他的女难特别多,为了让阿难陀把持自己,专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难陀做自己的侍者。

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

在这以前,佛陀初成道不久,曾有舍利佛和目犍连侍奉过佛陀,后来那迦波罗比丘也侍奉过佛陀,可以说,二十年来,佛陀没有常随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诸比丘轮流。

大概由于佛陀渐渐年老了,需要一个常随的侍者,诸比丘弟子们就集合一起,公推一位能侍奉佛陀的人做侍者,这次集合的上首弟子很多,在这些人中,憍陈如首先站起来自荐佛陀的侍者,他是五比丘之一,是佛陀习苦行时跟随的旧臣,可以说他是有比丘的第一人,他的年纪虽高于佛陀,却有著终生侍奉佛陀的赤诚,但佛陀不允准他,佛陀说他的年纪已老了,只要自己照顾自己就好,后来还有好多位要求准予做侍者,佛陀都叫他们各处去弘法而辞谢之,这时目犍连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来劝阿难陀道:

「阿难陀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楼阁东面开窗,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轻有为,聪明温和,我们希望你能够承担!」

阿难陀听后,以任重而推辞,经过目犍连、舍利弗的劝说,阿难陀提出三个条件:

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不要穿著。

二、如有信众请佛陀应供,他不侍奉前去。

三、不是去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去见,此外都愿侍奉佛陀。

目犍连和舍利弗把阿难陀的意思转呈给佛陀,并向佛陀转达阿难陀的条件,佛陀非但没有生气,而且非常欢喜的赞歎道:

「阿难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为了避免讥嫌,是必要的预防。因为阿难陀比丘是怕别人批评,说阿难陀是为了穿衣才侍奉佛陀的,阿难陀是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预防,才有这样的要求。」

从此阿难陀做了佛陀的侍者,这时他的年龄也只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他都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依教奉行,跟随佛陀的身后,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陀的心中。

年轻的阿难陀,每天跟随著佛陀,女难是少有了,他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在僧团里,他经常保持著谦虚、虔敬、惭愧的心里,不少的信众,因为阿难陀的关系而皈依了佛教,虽然阿难陀遇到不少女难,大家对他有过非常不利的批评,可是一到他负担责任时,就修养得更成熟了。

友情法爱

已经做了佛陀的侍者,但还没有开悟的阿难陀,在僧团中,大家把他当做上首一般的尊敬,尤其它那温和的性格,使接触的人,都有如沐春风一般的感觉,他和人相处,从不扬己之长,显人之短,他总是隐恶扬善,尽力帮助人,尽力给人方便,就是有时和外道谈论到佛法,也只是限于显正而不是破邪,他从不愿割人的肉而补自己的肤,他像和暖的春阳,慢慢的溶解冰块。

阿难陀住在竹林精舍时,曾使俱迦那外道不敢提出问题来向僧团问难,在瞿师罗园的时候,他曾感动旃陀外道,欢欢喜喜的奉行佛法,阿难陀虽不和人滔滔雄辩,但从他在外道中的知名,由此可知他的摄受力。

因为阿难陀的人缘好,在俗的朋友,在僧的比丘,和他交往的人很多,他肯听人说法,也肯说法给人听,佛陀曾说过,阿难陀一见到人的容貌与风采,就能预知其人性情,他对在俗的人,像慈母一般的爱护,对于上首的长老,他是如父亲一样的敬重。

阿难陀有一位在俗的旧友卢夷,住在波婆城,有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光临时,城中的摩罗族都很高兴的欢迎,并且相约说,哪一个不出来欢迎佛陀,就罚他黄金百两。卢夷对佛法毫无信心,除阿难陀外,他不尊敬任何一位出家人,甚至连佛陀在内。

可是,这一天,卢夷跟在欢迎佛陀的行列中,阿难陀一见,很惊奇的问他,他说是为了怕罚百两黄金才跟著来欢迎的,阿难陀一听,很是扫兴,但他仍很热情的和他招呼,不过,在到达后不久的休息时,阿难陀把卢夷的为人说给佛陀听,佛陀很同情,说他可怜,命令阿难陀把他带到面前来,佛陀对他开示很多话,他终于心开意解,发心皈依三宝,受持五戒。

后来卢夷常以衣服、医药、卧具等等供养佛陀。本来就是老朋友,现在又是同一信仰,使阿难陀把他的家看做自己的家一样。

有一天,阿难陀少一件衣服穿,就去卢夷家中要,真不巧,那天卢夷不在家,阿难陀想,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回,他就不客气的叫卢夷的妻子把衣箱搬出来,随便拿了一件回去,后来卢夷回来听到妻子说起,他马上跑去访问阿难陀,他说:

「你为什么不选一件好的衣服,偏偏拿那件粗衣?」

阿难陀回答说:「好的衣服,我现在不需要,我把那件衣服做了浴巾替你送给上座的比丘去用了。」

他俩的感情是如此的亲密,当然教团里有一部份人反对这种无拘无束的态度,可是,佛陀却不曾阻止阿难陀的这种行为。

做了侍者的阿难陀,虽然不像舍利弗和目犍连有那么活跃的进取精神,但也不像大迦叶那么保守,因为温和的人,他的性情,总是中庸的为多。

阿难陀曾协助佛陀将为了爱欲要还俗的掘多比丘劝回来,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他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他曾在祗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研讨「灭」、「六触」等问题;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睒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歎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在教内教外,他对人的法情友爱,充份的表现出他已尽了大弟子的任务了。

最大的憾事

阿难陀一生的遗憾,恐怕要算他有一位哥哥提婆达多了。

提婆达多也是当初七王子出家之一的王子,或许他是为了凑热闹才出家的,而不是真正发心出家,所以出家后他不安心修道,专门显异惑众,并想求得神通。

做哥哥的提婆达多,和做弟弟的阿难陀,完全是两种性情,提婆达多生来本性就是具有野心而不安本分的人。佛陀曾劝他还俗做在家弟子来护持佛法,千万不可在僧团中惹是生非,但他不肯接受佛陀的忠告。

他要佛陀教他学习神通的法门,而佛陀叫他先要净化身心,不要贪求神通,因为神通不能代表德行。当佛陀拒绝他后,他很不服气,就要求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阿罗汉僧教他求学神通法门。舍利弗等知道他的习性,也加以拒绝,只教他观察佛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就好。

提婆达多叛逆的心逐渐扩大,他觉得不害死佛陀,不能发泄胸中怨恨,今后也不会有他的天下。

有一次阿难陀跟随佛陀经过耆阇崛山下,适巧被在山顶游玩的提婆达多看到,他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就用巨石从山上推下来伤害佛陀,虽然他见到嫡亲的弟弟阿难陀跟在身后,也没有一点同胞之情,就将巨石推下,佛陀没有躲让,阿难陀则奔逃到很远,大石滚在佛陀的身旁,过了一会,阿难陀才慌张的前来问佛陀道:

「佛陀!没有什么事吧?这可能又是我哥哥提婆达多想来杀害佛陀,我真难为情,佛陀的处境太危险了。」

佛陀安详的回答道:「阿难陀!用暴力或阴谋危害佛陀,这是不可能的。过去提婆达多派恶汉行刺,后来又放出醉象来蹴踏,现在是投下巨石,你不要难过,各人造业各人当,佛陀的处境不危险,我看危险的是你,你看你刚才的样子。」

阿难陀的修养到底不及佛陀,他羞涩的笑道:「我刚才慌张恐惧的样子,给佛陀看到了。」

佛陀也笑笑,用手拍拍阿难陀,然后又再前进。

在投石事件后不久,有一天阿难陀又随侍佛陀出外行化,在路上遇到提婆达多带领很多人迎面而来,佛陀很快的避开道路,走另外一条小径,虽然一向温和的阿难陀,此刻也激动著情绪,怏怏不乐的说道:

「佛陀!您为什么要避开提婆达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难道佛陀还要怕他吗?」

佛陀知道阿难陀心中不平,安慰他道:「阿难陀!我不是怕他,不过我不要和他相逢,何必同愚人见面呢?如同打恶狗,恶狗更是狂吠,他现在满怀著邪念,不要理睬他,不就好了吗?」

师父让路给弟子,就是在今日,像提婆达多这样的弟子仍然很多。

阿难陀听了佛陀的话,心中虽然仍是不平,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有一次,提婆达多来扰乱佛陀的道场。佛陀在静室里静坐,他就在集会所大声的说道:「你们相信我的人站过来!」

佛陀的弟子们没一个理睬他,他对阿难陀斥责道:「阿难陀!你是我的弟弟,你也敢不相信我!」

一向温文儒雅的阿难陀,此刻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也不客气的回答道:

「今天是你幸运,若是尊者舍利弗和目犍连在座的话,一定不会容你放肆,佛陀此刻已在静坐,请你不要吼叫,你这么凶恶,想到你未来不幸的果报,我真为你忧愁!」

提婆达多大怒,他几乎要动手打阿难陀,但当他看到从来没有如此震怒的阿难陀后,竟不敢把手伸出去,只得不声不响的走了。

不久,提婆达多的恶报现前,很凄惨的死去,但在阿难陀的心中,总觉得有这么一位哥哥,是终身的遗憾!

梦的预言

阿难陀做了佛陀二十七年的侍者,他很能观机,当比丘、比丘尼以及在家信徒来参拜佛陀时,他总能安排适当的时间。尤其远道而来求见佛陀的比丘,在未见佛陀之前,他们总欢喜先和阿难陀谈谈,因为阿难陀对他们有亲切的慰藉。比丘尼最欢喜听阿难陀的教诫,当阿难陀说:「各位!好好的遵守圣戒吧!」她们总欢欢喜喜的接受。在家男女信徒,也喜欢听阿难陀说法,阿难陀总是教他们尊敬三宝,受持五戒,侍奉双亲,供养僧团。在家善男信女爱听他讲而不愿他沈默,他还是没有开悟的人,就已经具备有这些美德。他跟随佛陀在各地弘法,时光迅速,转眼间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城的普会讲堂对波斯匿王说法时,阿难陀的面色现出忧愁的样子,佛陀问他为何如此,阿难陀说出他在一夜之中,梦见七项稀奇古怪的事,才会心里有些惊慌。佛陀又问道:「你是梦见哪七事呢?」

「佛陀!我第一个梦,是梦见大江河海,都被烈火焚烧起来,并且火焰直冲天上!」

佛陀听后,面色一变,像有所感触似的解释道:

「阿难陀!圣者本不必说梦,但你的梦确实奇怪,大海江河被火焚烧,这是象征著未来僧团中的比丘,恶逆盛,善心少,取得供养,复起斗争,这就如澄清的净水,变成了火焰一般。你的第二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太阳将没,娑婆世界一片黑暗,天上没有一个星星!」

已经将近八十岁的佛陀,很感慨的解释道:

「阿难陀!佛陀不久要涅槃了,诸大弟子也都会涅槃,这表示人天的眼睛即将消灭。你第三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出家僧伽堕落陷坑,在家人踏在他们的头上!」

佛陀喟然的叹息一声,说道:

「阿难陀!这是暗示未来比丘开演说经大会,口头宣讲,并不奉行,他们互相嫉害,不畏因果,终于堕落,白衣乘机上座,轻蔑僧宝,他们走进寺院,诽谤比丘,毁坏塔寺,你第四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比丘法衣不全,踯躅在荆棘之中!」

佛陀像有些激动,说道:

「阿难陀!这是说未来的比丘,舍弃法衣不穿,弃戒乐俗,蓄养妻子,这真是大法的不幸!你第五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茂密的森林中,有很多的山猪爬掘著旃檀大树的树根!」

佛陀像忧愁的样子说道:

「呵!这是说未来比丘只为生活打算,贩卖如来,鬻经为生。你的第六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大象厌弃小象,百兽之王的狮子死去,名华撒在头上,禽兽仍然恐怖远避,但不久身内生虫,还食狮子肉!」

佛陀无可奈何的摇摇头道:

「大象弃小象不顾,这是说未来僧团长老比丘,自私自利,不肯提拔年轻的后进!狮子虫还食狮子肉,这是说没有外道能坏佛陀正法,还是我的出家在家七众弟子,自坏我法!你的第七个梦呢?」

「我梦见我头顶须弥山,我并不觉得重!」

佛陀那黯然的样子稍为宽解了一些,说道:

「阿难陀!这是说佛陀三个月后,进入涅槃,诸大比丘,诸天人民,要靠你承教启经,结集法典!」

阿难陀的七梦,经过佛陀这么解释,这是预言著未来佛教的衰颓,和时代的变化。尤其是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这是讽刺著今日僧俗的弟子,这样的教言,对于我们,是一个酷烈通髓的痛事!

我们可以猜想得出,在佛陀晚年,为了阿难陀的梦,那么感慨的解说,其心情的沈重可想而知,末法时代惭愧的我们,如何才能给佛陀欢喜,就让这些预言,不要成为事实!

涅槃床前问遗教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动归静,佛陀宣布在迦毘罗卫城三十余里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

如同夕阳西下会投射出奇丽的光辉一般,佛陀在涅槃前特别发射和平常不一样的光明,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难陀,蒙受到佛陀的感召,德慧日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佛陀吉祥卧的睡在阿难陀为他敷设的床座上,头在北方向西,这时太阳已西下,黑暗渐渐笼罩著世间,娑罗树不在开花的时候却开,没有夜风而美丽的花瓣一片片的散在圣体的旁边。阿难陀跪在佛陀的枕边,轻轻的问道:

「佛陀!我们以后对女众应采取什么态度?请佛陀再说一次给我听!」

佛陀看看跪在床四周的诸大弟子,然后对阿难陀说道:

「阿难陀!想要离烦恼证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众放在心中的。你要将老的女众看做自己的母亲,年长的女众看做姐姐,年轻的女众看做妹妹,阿难陀!你千万要把我的话记好!」

佛陀回答上面的问题以后,又把荼毘、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说明,感情脆弱的阿难陀,想到这是佛陀最后的遗诫,一阵心酸,不觉流出眼泪来,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床前,赶快跑到园中哭了一场!

阿难陀想到佛陀将要涅槃,别的大弟子们都已开悟,唯有他,今后依谁来证悟呢?想到从今以后,再没有恩师给他服侍,他像断肠一样的伤心!

佛陀看到阿难陀不在身边,就叫人去把他叫来,佛陀又再对他说:

「阿难陀!你不要悲伤!有相会就有别离,有繁荣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对你说吗?世间是无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坏了的车子用修补来维持,那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有为的色身要坏,佛陀会在法性中照顾你们。你服侍我那么久,勤劳而能忍耐,你对我没有什么缺陷,我将以这个功德报答你。你用心精进修道,你不久就会离开烦恼的系缚,能开悟证果!」

佛陀说到这里,阿难陀感激得泣不成声,佛陀又看看大家,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阿难陀非常忠实的侍奉我多年,他很温和而善良,他听闻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将来能在世间上发出光辉!」

阿难陀用手蒙著脸,悲泣地离开佛陀。这时二月中旬的满月,静静的光如同流水一般的照著娑罗林,佛陀寂然而崇高的心也照彻林中所有的人。这是无法经验到的感人庄严场面,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时都悲伤的哭泣,就是开悟的圣者,也是如此。

大家都流泪不止,可是像这样的流泪有什么用?要紧的是提出有关如何使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对,大家商量以后,又把阿难陀找回,公推他请问佛陀道:

「第一、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

第二、佛陀涅槃后,以什么安住?

第三、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

第四、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仍像往常一样,慈祥恺悌的回答道:

「阿难陀!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应依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就叫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佛陀的话,大家听了更感动!更伤心!这是多么有权威的声音啊!佛陀就这么进入安养的涅槃!

四面八方的弟子听到佛陀涅槃,都集拢而来,阿难陀想到佛陀生前,很少有妇人能到面前来参拜,于是他就先让比丘尼和在家信女来亲礼佛身,由此可知他永远是妇女们的同情者!

参加结集大典

佛陀涅槃后,如同离开慈母的婴儿一般的阿难陀,参加佛陀荼毘的仪式圆满后,独自的回到精舍里思念着恩师佛陀,这时几日来的疲劳一起涌上身来,感到身体不适,他就把自己关在房中静心,每天只喝一点点乳汁,什么东西也不吃,什么话也不讲,就这样生活、静思,一共过了三天!

三天后,他赶往南方王舍城,因为那边四月十五日安居要结集佛陀的经典,阿难陀虽然还没有开悟,但在佛陀的教法中,他有著极重要的地位,他不能不为法忘我的前去为佛陀法身慧命报效微劳。

在途中,他曾弯路到毘舍离国去了一次,有一些跟随他的比丘就因此和他失散而各自去行脚,为了此事,他到达王舍城时,曾被严厉的大迦叶诃责一顿,他默默的忍受,不敢和大迦叶尊者说理。

现在我们还是说阿难陀弯道到了毘舍离国的金刚村,这时是佛陀涅槃后的一个多月,阿难陀是佛陀的常随弟子,人们哀慕佛陀的心自然集中到他身上来,他们每天集合在精舍里,要求阿难陀为他们昼夜说法。阿难陀没有办法拒绝,只有顺从大家的意思,方便的在这向大家开示。

这时,跋阇弗比丘也在这精舍里,因为信众群集,走路和说话的声音很大,那些嘈杂的音声传进跋阇弗的耳中,使他不能安安静静的参禅,他已是进道证果的大比丘,因此非常讨厌阿难陀自己不求开悟,而徒为众人说法,甚至他还说出偈子来讽刺阿难陀。

阿难陀受此打击,不敢强辩,他究竟是一个尚未开悟的身分,王舍城的安居又迫在眼前,经典诵出的大任,他可以稍微猜测得出来,在这极重要的时候,徒劳的玩弄饶舌,有什么利益?生性就温和让人的他,就预备起程南下。他不是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程度,但他生来就是易为群众的愿望所支配的性格,一直被俗流所激荡,一直在代人受过,一直给一些以道学自居的人冷嘲热讽,跋阇弗的责怪,像锐利的箭矢一般,大大伤了他的心,他从此发愿将向外的心转向于内,祈求早日开悟。

阿难陀到达王舍城时,已经是结集经典的前一天,这时被推为首座的大迦叶尊者,选了五百位大比丘参加,这五百位大比丘都是证果的罗汉,因为阿难陀他还没有开悟的缘故,所以没有把他的名字列入。

当然,大迦叶也承认阿难陀的特长,尤其佛陀的说法,他能记忆不忘,但他恐怕这般重大的事情,倘若也给未断烦恼结习的阿难陀参加,对于已经涅槃的佛陀,以及对于后世的众生,不知会引起什么过失来。阿难陀虽未开悟,但他那丰富的感情,以及一向和大家的和睦相处,使他对一切人都有左右的力量,所以当大家推举阿难陀时,大迦叶说:

「阿难陀还没有开悟,我也知道他是狮子,但现在他好象是野牛群中的狮子一样!」

阿那律尊者也和大迦叶持一样的看法,这又给阿难陀一个意外的打击,不过,有弹性的阿难陀,你对他压得重,他越跳得高,打击是他的增上缘,他不灰心,好像冬日的梅花,必须经过一阵严寒的风雪,才开得格外清香,所以,当天晚上,他发奋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于中夜即开悟证果。第二天,他现大神通,不等门开就进入窟内。

此刻阿难陀的道貌风姿,恰如初出云间的明月一般的光辉,恰如在朝阳照耀下开放的莲华一般的美丽,诸大比丘对他都投以惊奇的眼光表示欢迎。在大迦叶的领导下,他被全体比丘推到狮子座上,开始诵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某处云…」,他将所记忆的统统诵出来,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再一次的接受到佛陀的教诫,大家都感激万分,像尊者憍陈如老衰的身体,不堪这感激之情而终于昏倒。

最初的经典,所谓《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以及《譬喻经》、《法句经》等,都是这有名的第一次结集圣典大会,由阿难陀尊者诵出来的。

恒河上空入涅槃

佛陀涅槃后,继承佛陀衣钵的是被尊为首座的长老大迦叶,二十年后,大迦叶已经一百多岁,他就往鸡足山里面涅槃。在他临走时,他把佛陀的家业传嘱给阿难陀,阿难陀以将近八十岁的高龄,继承法统,象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一样的自然,这就是佛陀当初对他的希望。

如此,佛法在阿阇世王的护持之下,很平和的弘扬开来,自从大迦叶入灭以后,亲近过佛陀的大弟子恐怕就剩下阿难陀一个人,领导著教团的阿难陀,年龄也一年比一年高,当他一百二十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在过路中,听到一位青年比丘正诵著佛陀讲过的偈语,那位比丘诵的是:

「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见之。」

阿难陀一听这首偈语被诵得错误得离谱,简直可说是牛头不对马嘴,就很恳切的上前纠正这首偈语应该如下诵念:

「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那个青年比丘听了阿难陀的教诫以后,回去告诉他的师父,哪知这位师父听了反而不高兴的对青年比丘道:

「你不要听阿难陀胡说,阿难陀现已老朽,已经失去记忆和智慧,我教你的不会错。」

青年比丘听了师父的话,又再去告诉阿难陀,阿难陀听了想去找他的师父,问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愚痴的话来?后来他想想,跟这种人讲话,他也不会听你的,也就中止了。一向温和让人的阿难陀,统理当时的教团,有著无上的教权,但仍是以忍让为处世的根本。

不过,已经一百二十岁的老人,而且又是开悟的圣者,对世间早就没有丝毫的留恋,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他更深深的厌离世间,他想:「这个世间真没有办法,佛陀涅槃未久,谬解佛法的人就这么多,未来教团中有邪知邪见的更不用说,我为佛陀诵出大法,而人们乃我见我执,并不依法奉行,我在世间上还有什么用呢?」阿难陀这么想时,自然就怀念起佛陀,更连想到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诸大弟子,他又继续思维道:「啊!这些人如同飞鸟追随飓风一般进入涅槃,众多的圣者中,现在只剩下我一人,如同被砍光的森林一般,留著一颗大树也不能遮风挡雨,人间很寂寞,我也进入涅槃吧!」

阿难陀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下了决心,把大法流传的责任付嘱给他久已培植的弟子商那和修,自己则拿起钵向北方的恒河走去。因为这时摩揭陀国的阿阇世王正要和毘舍离国开战,阿难陀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国入灭,遗骨就不会分给毘舍离,如果到毘舍离入灭,他们也不会将遗骨分给摩揭陀国,所以他打算在两国交界处的恒河中间上空进入涅槃。

当阿阇世王知道阿难陀要涅槃的消息时,几乎昏了过去,他赶快带领人马在后追赶,当他到达恒河岸边的时候,阿难陀已经坐船到恒河中间,阿阇世王立刻五体投地的大声叫喊道:

「最胜自在的佛陀!请您慈悲,施给我们寂静的尊者!三界明灯的尊者!请您回来吧!」

岸那边,毘舍离的人也这样叫著,阿难陀就在船中大声说道:

「我考虑了你们两国的怨恨,所以才特地来到恒河中间入灭,让你们两国各得半身!」

阿难陀说完以后,就坐在虚空中入火光三昧,进入涅槃,把圣体分成两半,给两国建塔供养。一个是在毘舍离城北方的大林重阁讲堂,一个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边。摩揭陀和毘舍离两国因为阿难陀入灭的因缘,遂释嫌修好,不再战争,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财产。阿难陀尊者的牺牲,真是伟大崇高!

阿难陀尊者入灭了,他对佛陀的功劳,对佛法的贡献,他那温和善良、谦虚忍让的圣格,每在春风秋雨之际,更增加人们的怀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宽忍法师: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

富楼那尊者

富楼那尊者:为释尊十大弟子之一。全名富楼那弥多罗尼...

多闻第一的阿难

阿难:又称阿难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

迦旃延-论议第一

和哥哥对台演讲 南印度阿槃提国的狝猴食村上,有一个...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八岁论师的舍利弗尊者

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修禅要除去比较的心态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

放弃自杀的念头

有一个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樱桃树,准备从树上跳下...

【推荐】每个人都是贼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

【佛教词典】无上道

指最上无比大道之佛道。盖如来所得之道,无有出其上者...

【佛教词典】圣人

(术语)梵语阿离野ārya,译言圣者圣人。对于凡夫之称...

如梦如幻的修学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

散乱称名,皆已成佛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

受菩萨戒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