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2011/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害佛陀,自立为佛。于是,提婆达多教唆阿阇世王杀害自己的父亲,自立为王,并且帮他一同杀害佛陀,如此新佛、新王共统天下,才是痛快之事。阿阇世王听信其言,便杀害父亲,自立为王。

人民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愤恨,对于出家比丘心生厌恶,致使比丘入城乞食皆空钵而回。比丘们回到山中禀白世尊,因为提婆达多的恶行,让人们对出家沙门咸起恶心。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若有众生对身着袈裟之沙门起恶心,便等同于向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辟支佛及阿罗汉起恶心;因向三世诸贤圣起恶心故,便获无量罪业果报,因为袈裟是三世贤圣的标志。若有众生剃除须发,着此袈裟,出家修行,此人不久当得解脱一切诸苦,获无漏智慧,能救拔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若有众生能对身着袈裟之沙门,生起无比的信心与恭敬,则能获得无量功德福报。’佛陀亦举自身为例,表示过去在因地修行时,也是因为对身着袈裟之人深生敬信,最后终得成佛。佛陀于是向阿难尊者及与会大众叙述过去因缘。

过去无量阿僧只劫前,阎浮提有一大国王名为提毗,总领八万四千诸小国王。当时并无佛法在世间流传,只有辟支佛在山林中坐禅行道,飞行变化,度化众生,林间野兽皆来亲近。有一狮子名叫迦罗毗,全身金色,光明晃耀,只吃草及果子,不会伤害其他众生。当时有一猎人,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并将弓箭藏于衣内,到处寻觅猎物。当他发现迦罗毗时非常开心,因其毛皮可为自己带来一大笔财富,于是他趁着迦罗毗熟睡之际,以毒箭射之。迦罗毗惊醒后,本欲杀害猎人,但见其身着袈裟,便自思惟:‘此人不久当得解脱,远离种种苦患,因为袈裟是三世贤圣的标志,我若加害于他,如同以恶心加害三世诸贤圣人。’如此思惟,害意便息,自知不久当离世间,便说偈言:‘耶罗罗,婆奢沙,娑呵。’迦罗毗说此偈时,大地震动,万里无云的晴天瞬间下起大雨,诸天即以天眼观察世间,见猎人杀害菩萨狮子,便于虚空雨诸天花,供养迦罗毗的尸体。

猎人将狮子的皮毛献给国王,并要求赏金,国王见此金色毛皮便自思惟:‘经书上说,若有畜兽身为金色相,必是菩萨化身,如果现在奖赏此人,便如同与他共同杀害菩萨。’此时猎人不断哀求,国王因而怜悯,给予少许钱财,并问猎人:‘狮子死时有何瑞相?’于是猎人告诉国王当时所见到的瑞相及狮子所说的偈子。国王听完之后悲喜交集,信心坚定,便召集大臣及有才德、有智慧的人,为其解说偈子的涵义,但无人能解。

当时山林中有一仙人,名叫奢摩,智慧通达,国王便请他来解说偈子的意思。仙人表示:‘耶罗罗是指剃除须发而着袈裟者,能于生死中速得解脱。婆奢沙是指剃除须发而着袈裟者,皆是贤圣之相,能速趋涅槃。娑呵是指剃除须发而着袈裟者当为一切诸天世人所共敬仰。’国王听完非常欢喜,便召集八万四千小王同来集会,以七宝高车展示狮子皮,令所有人皆当恭敬,以烧香散花供养;此外,更打造一座金棺,存放狮子皮,并起塔供养。人民因发此善心,寿终之后皆得生天。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及四众弟子:‘狮子迦罗毗因向着袈裟之人起一念善心,十亿万劫作转轮圣王;又由于能供给一切众生所需,广植福田,而得成佛。其实,迦罗毗就是我的前身;国王提毗因为供养狮子皮的缘故,十万亿劫生于天上人中,尊贵第一,修诸善法,是弥勒菩萨的前身。而当时的仙人即是舍利弗尊者,猎人即是今日的提婆达多。’

所有人听完后,心中非常欢喜,并向佛陀至诚忏悔。于是,佛陀慈悲为大众开示四谛妙法,听闻者亦随过去因缘皆获妙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三》

省思

僧宝舍家修行,披如来衣,于出世法中精进不懈,并且引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当以虔诚恭敬之心护持。《六祖坛经》云:‘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一念恭敬心,获福无量,造作种种恶,终将回归自身,故应慎护自心,莫造诸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我看出家前后那些人生无常

出家后,有亲人看望我,说,你瘦了,天啊,你怎么瘦成...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

女孩出家几年后想还俗,还可以有家吗

问: 请问如果一个女孩子发心出家了,也许几年以后想还...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心灵哲学小故事

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

佛为病比丘洗身因缘

过去,在贤提国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

佛陀最初的慈心因缘

为期三个月的夏安居结束时,比丘们深得法益,身心自在...

【佛教词典】无漏通

清净无烦恼的神通。在六通中,前五通是有漏通,第六漏...

【佛教词典】慧文

北齐时高僧,俗姓高。师读大智度论三智在一心中得之句...

杨绛的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明心见性的方法

问: 明心见性的方法。 梦参老和尚答: 明心见性方法...

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问: 请问法师,如何对佛法生起胜解心而不退转呢? 大...

五阴缠缚乃众生

过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