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二

问缘一切法非我行相。自体是何。答慧为自体。如自体我物相分。自性亦尔。已说自体。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为缘一切法非我行相。答此慧行一切法起非我相故。名缘一切法非我行相。界者此行相。唯欲色界无色界中。亦有此行相而不能缘一切法。后当广说。地者此行相在七地谓欲界未至静虑中间。及根本四静虑。此则总说。若别说者。闻所成慧。唯在五地。谓欲界四静虑。思所成慧唯在欲界。修所成慧唯在六地。谓前说七地中除欲界。四无色地。亦有此行相。而不能缘一切法。谓空无边处。非我行相。缘四无色。彼因彼灭。一切类智品道。及四无色非择灭。一切类智品道。非择灭并一切虚空无为。或欲令是一物。或欲令是多物。此行相尽能缘。识无边处非我行相。缘上三无色。彼因彼灭。一切类智品道。及上三无色非择灭。一切类智品道。非择灭并一切虚空无为。或欲令是一物。或欲令是多物此行相尽能缘。无所有处非我行相。缘上二无色。彼因彼灭。一切类智品道。及上二无色非择灭。一切类智品道非择灭。及一切虚空无为。或欲令是一物。或欲令是多物。此行相尽能缘非想非非想处。非我行相。缘非想非非想处。彼因彼灭。一切类智品道。及非想非非想处非择灭。一切类智品道。非择灭并一切虚空无为或欲令是一物。或欲令是多物。此行相尽能缘。有余师说。空无边处非我行相。缘五地非择灭。谓四无色第四静虑。余如前说。乃至非想非非想处非我行相。缘二地非择灭。谓彼自地无所有处。余如前说。评曰。应知此中前说者好。问何故无色地。无缘一切法。非我行相耶。答若地中有顺决择分。及彼加行相似善根。彼地可有缘一切法。非我行相。无色不尔故彼地无。有说。若地中有行谛善根。彼地可有如是行相。无色不尔。有说。若地中有现观边世俗智。彼地可有如是行相。无色不尔。有说。若地中有见道及见道加行。彼地中有如是行相。无色不尔。有说。若地观胜有此行相无色止胜故彼地无。所依者。此非我行相。依欲色界身。初起依欲界身。行相者。作非我行相。所缘者。缘一切法。念住者。是杂缘法念住。智者是世俗智。三摩地俱者非三摩地俱。根相应者三根相应。谓乐喜舍。问亦有善忧根能缘一切法。何故此行相非彼相应。答互相违故。谓此欢行相转。彼慼行相转。故不相应。世者此行相堕三世。缘三世及离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三种三界。系不系者。欲色界系。缘三界系及不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三种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是修所断缘三种。缘名缘义者。名义俱缘。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三种俱缘。闻思修所成者。通三种。加行得。离染得。生得者。可言通三种。此则总说。若别说者。欲界闻思所成非我行相。唯加行得。色界闻所成非我行相。可言加行得可言生得。云何可言加行得。谓若此间于自共相善。修习者生彼便得。若不尔者生彼不得。云何可言生得。谓虽此间善修习已。若未生彼终不能得。生彼方得。彼闻所成非我行相。必依此间所修加行。生彼得故。色界修所成非我行相。是加行得及离染得。亦可言是生得。问若欲界没。生第二静虑。第二静虑没生初静虑。彼得初静虑非我行相不。答若先善修习者得。不尔者不得。乃至生第四静虑亦尔。问若欲界没。生无色界。无色界没。生初静虑。彼得初静虑非我行相不。有说。不得。以极远故。如是说者。若先善修习者得。不尔者不得。乃至生第四静虑亦尔。问若初静虑没。生第二静虑。第二静虑没。生初静虑。彼得初静虑非我行相不。答若先善修习者得。不尔者不得。生余地亦尔。问何等补特伽罗得此行相。为但圣者。为通异生。有作是说。唯圣者得。非诸异生。如是说者。异生亦得。问异生有二种。谓内法外法。何等异生得此行相。有作是说。内法者得。非外法者。彼着我故。不能修习空无我见。如是说者。外法异生亦得此行相。然与内别。谓内法者。亦加行得亦生得。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外法异生。唯生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在前。以着我故。问云何起非我行相耶。答若生欲界。起欲色界非我行相。俱能缘一切法。若生初静虑。起初静虑非我行相。不定者亦能缘一切法。定者唯缘从初静虑乃至有顶。起上三静虑非我行相。亦唯能缘从初静虑乃至有顶。若生第二静虑。起第二静虑非我行相。不定者能缘一切法。定者唯缘从第二静虑乃至有顶。起第三第四静虑非我行相。亦唯能缘从第二静虑乃至有顶。若生第三第四静虑。如理应说。若生欲界色无色界。起无色界非我行相。缘法分齐如前已说。问欲色二界非我行相。何者缘法多耶。答色界非我行相。若不定者。所缘法与欲界等。若定者则所缘法少于欲界。谓不能缘自随转色。欲界非我行相。无随转色故。能缘一切色故。有说。言有身念住。缘一切色无有受心。法念住缘一切受心法。问此缘一切法非我行相。为有漏为无漏耶。答是有漏非无漏。所以者何。有世俗非我行相。尚不能缘一切法。如顺决择分。何况无漏非我行相。能缘一切法耶。以此行相别谛缘故。如诸邪见尚无一时缘二谛者。况缘多耶。如所对治能对治亦尔。问有漏非我行相。能断烦恼不。答不能断。问若尔圣者何故起耶。答令根转利入圣道故。复次由四缘故圣者起之。一为现法乐住故。二为观本所作故。三为游戏功德故。四为受用圣财故。问此非我行相。为欣作意俱。为厌作意俱耶。设尔何失。若欣作意俱者。云何缘可厌法。若厌作意俱者。云何缘可欣法。答应作是说。欣作意俱。问若尔云何缘可厌法。答彼瑜伽师。于可欣法生欣尚故。设于无量可厌聚中。有一可欣则生欣乐。何况多耶。如铜钱聚上置一金钱。便于此聚总生欣乐。此亦如是。故无有失。

颇有二心展转相因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因缘无体。为止彼宗欲明因缘实有体性。或复有执。一补特伽罗。有二心俱生。如大众部。为止彼宗明一补特伽罗无二心俱生。或有外道。引世现喻执后为前因。彼作是说。现见泉涌。后逼于前。令其涌流。此中后水为前水因。如是诸法行三世时。未来世逼令入现在。现在世逼令入过去。故未来世为现在因。现在复与过去为因。为止彼宗欲明后法非前法因。若是因者。便违内外缘起诸法。违内法缘起者。谓应行缘无明。乃至老死缘生。父母因子。眼色因眼识。乃至意法因意识。又应羯逻蓝因頞部昙。乃至壮因于老。如是等违外法缘起者。谓应种子因芽。乃至花因于果。如是等复有大过。谓应未造业而受果。受果已方造业。其事云何。应先受苦乐异熟。后造善恶业。先得律仪不律仪果。后受律仪不律仪戒。先堕地狱后造无间。先作轮王后造彼业。先得无上正等菩提。然后乃修六到彼岸。若未作业先受根者。应已作业而便失坏。是则应无解脱出离。是故不可后为前因。由此因缘故作斯论。颇有二心展转相因耶。答无。所以者何。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又非后心为前心因。此中无者。即止拨无因缘实体。谓无二心展转相因。然有余法互为因义。无一补特伽罗等者。即止大众部执。一补特伽罗有二心俱生。一补特伽罗者。遮多补特伽罗。非前者遮过去。非后者遮未来。此则显示一补特伽罗现在一刹那顷无有二心。有别诵言。非曾非当非现一补特伽罗二心俱生。此则显示一补特伽罗三世。一刹那顷皆无二心。又非后心为前心因者。此即止外道执后为前因。显示后法非前因义。此中俱依五因作论故答言无。若依六因应答言有。以能作因皆遍有故。无一补特伽罗等者。遮相应俱有因义。又非后心为前心因者。遮同类遍行异熟因义。皆不遮者。谓能作因。如说二心无互为因义。如是二受二想。二思二触。二作意二胜解。二欲二念。二定二慧等。诸心所法二眼。乃至二身等诸色法。二命根二众同分等。心不相应行法同类。皆无互为因义。

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乃至广说。问此中不应先作此论。应先作此论。何故无一补特伽罗。乃至广说。所以者何。先说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虽作是说。而未说其因缘。故次应说。何故无一补特伽罗。乃至广说。而不先作是说者。有何意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阿毗达磨为显诸法性相故说。不应求其次第。但不违法相。若先若后。俱不应责。有说。论有二种。一根本论。二傍生论。此中颇有二心。展转相因相缘等者。是根本论。何故无一补特伽罗等者。是傍生论。二根本论。理应先说。一傍生论理应后说。故此先说。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前说无二心展转相因。勿谓亦无二心展转相缘。为除此疑。显有二心展转相缘。复有说者。为止拨无所缘缘体者。意显所缘缘体性实有。故作斯论。

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答有。如有心起无未来。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乃至广说。问此中但应总答言。有不应更说。如有等言。所以者何。如说若法与彼法为所缘。此法与彼法。有时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故。答虽总言有于义已足。而为饶益诸弟子等。令得明了故复重说。如有等言。如有心起无未来。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者。谓先起一刹那邪见。或唯谤未来邪见聚。或总谤未来有漏诸蕴。后起第二刹那邪见。或唯谤过去邪见聚。或总谤过去诸蕴。彼二邪见。相应心展转相缘。如邪见后生邪见于彼谤无。如是邪见后生有身见。于彼执我我所。边执见计。断常见取执。第一戒禁取执能净疑犹豫贪染。恚憎慢自举无明不了。又邪见后或生正见。于彼起非常苦空非我。因集生缘。是有是实是性是分。有因有起。有处有事行相。或生无覆无记心。于彼起非如理。非不如理行相。是名邪见。相应心与诸有漏心。展转相缘。如邪见心余染污心应知亦尔。此中且说邪见为门。同染污故。如有心起有未来。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说邪见心。与有漏心展转相缘。今欲说正见心。与有漏心展转相缘。故作此论。谓先起一刹那正见或唯于未来正见聚。或总于未来有漏诸蕴。起有行相。后起第二刹那正见。或唯于过去正见聚。或总于过去有漏诸蕴。起非常等行相。如正见后生正见。于彼起非常等行相。如是正见后或生邪见。于彼谤无有身见。执我我所。广说乃至无明不了。又正见后或生无覆无记心。于彼起非如理非不如理行相。是名正见。相应心与诸有漏心。展转相缘。如正见心。无覆无记心应知亦尔。同不染故。如有心起无未来道。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说邪见心。与有漏心。展转相缘。今欲说邪见心。与无漏心展转相缘。故作此论。谓先起一刹那邪见谤未来道。后入正性离生。起苦忍苦智。或集忍集智。于彼过去邪见聚。起非常苦空非我。因集生缘行相。如是二心展转相缘。应知此中遮刹那遮流注。不遮时分。不遮众同分。不遮无始以来。遮刹那者。谓必无有前刹那起邪见谤圣道。第二刹那即能入正性离生故。遮流注者。谓必无有一流注中。先起邪见谤圣道。后即能入正性离生。不遮时分者。谓初日分时。起邪见谤圣道。中日分时。即能入正性离生。中日分时。起邪见谤圣道。后日分时。即能入正性离生。夜三分亦尔。如是昼夜半月月时年诸位皆悉不遮。况众同分。无始已来。如邪见疑无明应知亦尔。同缘道故。如有心起有未来道。心即思惟此起第二心。问何故复造此论。答前说正见心。与有漏心展转相缘。今欲说正见心。与无漏心展转相缘。故造斯论。谓先起一刹那正见。或唯于未来无漏心。或总于未来无漏诸蕴。起有行相。后起圣道。或惟于过去正见聚。或总于过去有漏诸蕴。起非常苦空非我。因集生缘行相。如是二心展转相缘。应知此中诸有欲令唯共相作意无间起圣道者。彼遮刹那。不遮流注等。遮刹那者。此有未来道心行相。是自相作意故。诸有欲令二种作意无间皆起圣道者。彼亦不遮刹那。如有二知他心者。彼二心展转相缘。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说自相续心。与自相续心展转相缘。今欲说自相续心。与他相续心展转相缘。故作斯论。问此中说何等二知他心者。彼二心互相缘耶。答此中说根等地等道等。二知他心者。彼二心展转相缘。根等者。谓同利根中根软根。地等者。谓同依初静虑。乃至同依第四静虑。道等者。谓同有漏。同无漏。同法智品。同类智品。同学同无学。问彼二心云何相缘。答但缘彼心。非彼心所缘及能缘行相。若缘彼心所缘及能缘行相者。则有自缘之过。问亦有余智俱心展转相缘。何故但说他心智俱。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但说明了不杂易可知者。余智不尔。问有多种他心智。此中为说何者。答说加行得离染得者。问何故不说余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但说名义胜者。谓加行得。离染得者。是修所成。通慧所摄四支五支。胜静虑果。有说。此智于境无有谬失。余则不尔。是以不说。今因此文动尔焰海。如说。二心展转相缘。应知受等诸心所法相缘亦尔。又亦应说部界善等诸心相缘。部者。谓见苦所断心。与见苦集修所断心展转相缘。见集所断心。与见苦集修所断心。展转相缘。见灭所断。有漏缘心展转相缘。见道所断。有漏缘心展转相缘。见道所断。无漏缘心与无漏心。展转相缘。应知无漏心亦展转相缘。修所断心展转相缘。修所断心与无漏心展转相缘。应知修所断心。与见苦集所断心展转相缘者。谓善无覆无记。与无漏心。展转相缘者唯善。界者欲界心。与欲色界及不系心。展转相缘。色界心与色无色界及不系心。展转相缘。无色界心。与无色界及不系心。展转相缘。应知无色界心。与色界心展转相缘者。谓空无边处近分。善等者。谓善不善无记心。各与三种心。展转相缘。唯除不善异熟。以彼唯在五识身故。余无覆无记心。有展转相缘义。又此中所说。邪见谤因谤果者。有四句差别。谓或依因谤果。或依果谤因。或不依因谤果。或不依果谤因。依因谤果者。如说。妙行恶行无果异熟。依果谤因者。如说。一切士夫补特伽罗所受苦乐无因无缘。不依因谤果者。如说。无有化生有情。不依果谤因者。如说。无有妙行恶行。

问缘有四种。此中何故但说因及所缘。非余二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彼二亦在此所说中。谓若说因缘。应知已说等无间缘。如无二心展转为因。亦无二心展转为等无间故。若说所缘缘。当知已说增上缘。如有二心展转为所缘。亦有二心展转为增上故。何故无一补特伽罗。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等无间缘。体非实有。为遮彼意。欲显实有等无间缘。或有执。一补特伽罗二心俱生为重遮彼显唯一心。有说。此文是傍生论。前说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未说所以。今欲说之。故作斯论。何故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答无第二等无间缘故。谓心心所法生必依止等无间缘。既无第二等无间缘。故必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此复应问。何故无第二等无间缘。故复答言。有情一一心相续转故。谓有情心。法尔一一相续而转。无二无多。此是展转更相答义。有说。此文重答前问谓先问言。何故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今重答言。有情一一心相续转。谓一一有情由法尔力。但有一心相续而转。所以者何。未来心聚。必由现在和合故生。不和合则不生。现在但有一和合故。令未来心一一而起。犹如多人经于狭路。一一而过尚无二并。何况有多。又如牛羊圈门狭小一一而出。无二无多。如是有情未来心聚。依现和合一一而生。设现在世有多和合。为开次者。则应一时有多心起。但无此事故一一生。又由和合有先后故。假使先有修道和合。后见道者则应修道。先见道生但无此事故。先起见道。由此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于此义中复有分别。谓何故无一补特伽罗。非前非后二心俱生。尊者世友说曰。于一刹那身。唯有一心。依彼转故无有二。复次于一刹那命根唯一心。依彼转故无有二。复次于一刹那。唯有一类众同分心。依彼转故无有二。大德说曰。法生时和合唯一无二。不可一和合有二果生故。一刹那心唯有一。复有说者。若有二心俱生。则应不可调伏。如今一心刚强[怡-台+龙]悷。犹难调伏况二心耶。若心不可调伏。则无得解脱义。故一相续无二心俱。或有说者。若一相续二心俱生。则有杂染清净。俱时起过。谓一心杂染。一心清净。如是则无得解脱理。又应一时生善恶趣。复次若一相续二心俱生。何妨有三。若有三者。应一时受三界异熟。是则界坏亦无解脱。复次若一相续三心俱生。何妨有四。若有四者。应一时受四生异熟。是则生坏亦无解脱。复次若一相续四心俱生。何妨有五。若有五者。应一时受五趣异熟。是则趣坏亦无解脱。复次若一相续五心俱生。何妨有六。则应一时六识俱起应一时取一切境界。复次若一相续六心俱生。何妨有百。若有百者何妨有千。乃至何妨无数俱起。若尔诸法从未来世。应一时生。于现在世一时而灭。是则应无未来现在。以观未来现在故。说有过去。未来现在无故过去亦无。若无三世则无有为。若无有为则无无为。如是则一切法皆无。是为大过。是故无有二心俱生。有余师说。若一相续二心俱生。则应受等诸心所法亦二俱生。则一刹那应有十蕴。则有情坏。有情坏故所依身坏。所依坏故则五部坏。五部坏故则对治坏。对治坏故则遍知坏。遍知坏故沙门果等一切皆坏。勿有此过。故一相续无二心俱。问如一刹那有多心所。而无前过心亦应尔。尊者世友说曰。心所虽多而与心同一。等无间缘之所引起。如心是一受等亦一。故无有过。大德说曰。心与受等一和合生。如心是一受等亦一。故无有过。复有说者。心与受等一作意生。如心是一受等亦一。虽皆名心所而体类各异。故无有失。

问如前所说。等无间缘自体是何。答除阿罗汉最后心心所法。诸余过去现在心心所法。是谓等无间缘自体。问何故阿罗汉最后心心所法。非等无间缘耶。答彼心心所法。若是等无间缘者。彼后应有心心所法生。若尔便无究竟解脱。有余师说。彼亦是等无间缘。彼后心心所法不生者。有余缘故。非彼为碍。设当生者亦与作缘。犹如意根意界意处。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等无间缘依作用立。若法与彼法作等无间缘。无法无有情。无咒术无药物等。能为障碍令彼不生。意根界处。依根相故立。虽后识不生。而有根等相故。得名根等问何故阿罗汉最后心有意根等相而无等无间缘相耶。答意根界处。不必观于后法。故立观心所等。亦得名故。等无间缘。观后法立后不生故。不说为缘。复次不生法中。有意识相。故最后心是意根等。不生法中无等无间相。以杂乱住故。是以最后心等。不立等无间缘。问等无间缘。以何为相。答体即是相。相即是体。不应离体别求其相。尊者世友说曰。能开避义。是等无间缘相。复次与次第义。是等无间缘相。复次与作用义。是等无间缘相。复次能生心义。是等无间缘相。复次能引发心义。是等无间缘相。复次能警觉心义。是等无间缘相。复次能令心相续义。是等无间缘相。大德说曰。能引生无间心义。是等无间缘相。尊者婆末罗说曰。能令未已生心续已生心义。是等无间缘相。阿毗达磨者说曰。能令各别自相法无间生义。是等无间缘相。各别自相法者。谓受想等心所。及心自相各别。俱时而生无容有二。有余师说。令相似法无间生义。是等无间缘相。已说体相。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曰等无间缘。答此缘能引等无间法。是故名曰。等无间缘。

问前后刹那。诸心所法。或多或少。云何名等。如欲界心所多非色界。色界心所多非无色界。善心所多非不善。不善心所多非无记。有漏心所多非无漏。如何可说此缘能引等无间法耶。答。依事等说。不依数等。故无有过。若一心中。有一想二受等者可不名等。以一心中受等心所随所应生。各唯有一。是故名等。问为心但与心。受等但与受等。作等无间缘。为不尔耶。相似相续沙门说曰。心但与心作等无间缘。受等亦尔。各与自类作等无间缘。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必尔者。应善心还生善心。不善心还生不善心。无记心还生无记心。贪心还生贪心。恚心还生恚心。痴心还生痴心。如是便无究竟解脱。又诸心所。或少或多。少生多时。便应缘阙。多生少时。便应果减。如是则一心聚中。有从缘生。有不从缘生。有作缘者。有不作缘者。又无漏心聚。应无缘而生。应作是说。心与心亦与受等。受与受亦与心等。作等无间缘。余心所亦尔。

问为心与心。作近等无间缘非受等。受等与受等。作近等无间缘非心等。为不尔耶。相似相续沙门说曰。心与心作近等无间缘非受等。受等与受等。作近等无间缘非心等。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前已说能开避义是等无间缘相。开避义中。无远近故。应作是说。前生心聚与后生心聚。作等无间缘。无有差别。如豆等聚。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十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舍利弗阿毗昙论

舍利弗阿毗昙论序 释道摽撰 阿毗昙。秦言无比法。出自...

阿毗昙心论

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阿毗昙毗婆沙论

毗婆沙序 释道挻作 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

佛说阿遬达经

佛说阿遬达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 佛在...

佛说法常住经

佛说法常住经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人名今附西晋录 闻如...

佛说小道地经

小道地经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注音版】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意经

佛说意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婆...

佛说作佛形像经

佛说作佛形像经 阙译人名出后汉录 佛至拘盐惟国。有诸...

【注音版】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

八吉祥经

八吉祥经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对于冥顽不化的恶人,我们该坚持吗

问: 法师,实在难以对恶人和我讨厌的人生起真实的慈...

买智慧

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虚空藏菩萨名号的利益

第一:可以往生净土 第二:可以消灾避难 第三:现获大...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

请衣服吃饭

一休禅师有一位将军弟子,有一天将军请师父吃斋,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