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百录序
隋沙门灌顶撰
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初隐天台。所止之峰旧名佛陇。询访土人云。游其山者多见佛像。故相传因而成称。至太建十年岁在戊戌。降陈宣帝勅名修禅寺。吏部尚书毛喜题篆牓送安寺门。到太隋开皇十八年其岁戊午。太尉晋王于山下。为先师创寺。因山为称是曰天台。王登尊极。以大业元年龙集乙丑。勅江阳名僧云。昔为智者创寺。权因山称。今须立名。经论之内有何胜目。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诸僧表两名。一云禅门。一云五净居。其表未奏。而僧使智璪启国清之瑞。勅云此是我先师之灵瑞。即用即用。勅取江都宫大牙殿牓。填以雌黄。书以大篆。遣兼内史通事舍人卢政力送安寺门。国清之称从而为始。先师神光而生。结跏而灭。处证妙法。出作帝师。备是渚宫法论会稽智果国清灌顶等三传所载。又沙门智寂。编集先师遣迎信命。搜访未周而智寂身故。笔墨之功与气俱弃。余览其草本。续更撰次诸经方法等。合得一百条。呼为国清百录。贻示后昆。知盛德之在兹。
国清百录序
丹丘沙门有严述
夫事无鸿纤。但有补于见闻。使人警寤而趋善道者。则不可以不录而贻诸后也。昔我祖智者禅师。本灵山圣众之一人也。陈隋朝出现世间。代佛宣秘为人天眼目。六十余州直指人心。具佛知见加修圆行。则妙果不远。复其所谈教法外余事委积。章安尊者撮其可录者凡一百条。以国清为目。天圣年中。伏蒙圣朝编入大藏。既缄以函帙。故世人罕得而见之。禅师自开皇十七年丁巳入灭。至绍圣四年足五百岁。明年春四明陈宗逸。始谋镂版印行果。冠冕法俗因得以读之。有以知禅师释部中豪杰之士也。虽不得而见其面。读其文亦得以见其心。见心愈于见面也。奉命序述。以冠首云。
国清百录卷第一
隋沙门灌顶纂
立制法第一(并序)
夫新衣无孔不可补之以缕。宿植淳善不可加之以罚。吾初在浮度中处金陵。前入天台诸来法徒各集。道业尚不须软语劝进。况立制肃之后。入天台观乎晚学。如新猿马。若不控锁。日甚月增。为成就故。失二治一。蒲鞭示耻非吾苦之。今训诸学者。略示十条。后若妨起应须增损。众共裁之。
第一夫根性不同。或独行得道。或依众解脱。若依众者当修三行。一依堂坐禅。二别场忏悔。三知僧事。此三行人。三衣六物道具具足。随有一行则可容受。若衣物有缺。都无一行则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本以四时坐禅六时礼佛。此为恒务。禅礼十时一不可缺。其别行僧行法竟。三日外即应依众十时。若礼佛不及一时罚三礼对众忏。若全失一时。罚十礼对众忏。若全失六时罚一次维那。四时坐禅亦如是。除疾碍。先白知事则不罚。
第三六时礼佛。大僧应被入众衣。衣无鳞陇若缦衣悉不得。三下钟早集敷坐执香罏互跪。未唱诵不得诵。未随意不散语话。叩头弹指顿曳屣履起伏参差。悉罚十礼对众忏。
第四别行之意。以在众为缓故。精进勤修四种三昧。而假託道场不称别行之意。检校得实罚一次维那。
第五其知事之僧。本为安立利益。反作损耗割众润己自任恩情。若非理侵一毫。虽是众用而不开白。检校得实不同止。
第六其二时食者。若身无病病不顿卧。病己瘥皆须出堂。不得请食入众。食器听用铁瓦。薰油二器瓯椀匙筋。悉不得以骨角竹木瓢漆皮蚌。悉不得上堂。又不得摚触己钵。吸啜等声含食语话。自为求索私将酱菜。众中独噉。犯者罚三礼对众忏。
第七其大僧小戒。近行远行寺内寺外。悉不得盗噉鱼肉辛酒。非时而食。察得实不同止。除病危笃瞻病用医语。出寺外投治则不罚。
第八僧名和合。柔忍故和。义让故合。不得诤计高声丑言动色。两竞者各罚三十拜对众忏。不应对者不罚。身手互相加者。不问轻重皆不同止。不动手者不罚。
第九若犯重者依律治。若横相诬。被诬者不罚。作诬者不同止。若学未入众时过众主不受。学众未摄故。彼自言比丘故入众。来犯重诬他者。治罚如前。
第十依经立方见病处药。非于方吐于药有何益乎。若上来九制听忏者。屡忏无惭愧心不能自新。此是吐药之人宜令出众。若能改革后亦听还。若犯诸制捍不肯忏。此是非方之人。不从众网则不同止。
敬礼法第二(并序)
此法正依龙树毗婆沙。傍润诸经意。于一日一夜。存略适时。朝午略敬礼用所为三。晡用敬礼略所为。初夜全用。午时十佛代中夜。后夜普礼。
一心敬礼常住三宝。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供养已如法行道。行道竟敬礼常住三宝叹佛咒愿。咒愿云。色如阎浮金。面逾净满月。身光智慧明。所照无边际。摧破魔怨众。善化诸人天。乘彼八正船。能度难度者。闻名得不退。是故稽首礼。叹佛功德三界天龙皇国七庙师僧父母造寺檀越一切怨亲等。会真如共成佛果。上座当用智力自在说。
敬礼常寂光土毗卢遮那遍法界诸佛。
敬礼莲华藏海卢舍那遍法界诸佛。
敬礼娑婆世界释迦牟尼遍法界诸佛。
敬礼东方无忧世界善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南方欢喜世界旃檀德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西方名善世界无量明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北方无动世界相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东南方月明世界无忧德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西南方众相世界宝施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西北方众音世界华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东北方安隐世界三乘行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下方广大世界明德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上方众月世界广众德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无忧道树下毗婆尸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邠陀利树下尸弃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娑罗道树下毗首尸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尸利沙树下迦求村驮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优昙钵树下迦那含牟尼佛遍法界诸佛。
敬礼拘楼陀树下迦叶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那迦道树下弥勒如来遍法界诸佛。
敬礼舍利形像支提宝塔。
敬礼十二部经清净妙法。
敬礼三乘得道一切贤圣僧。
为梵释四王八部官属持国护法诸天神等。愿威权自在显扬佛事。敬礼常住诸佛。
为诸龙王等。愿风雨顺时含生蒙润。敬礼常住诸佛。
为天台山王王及眷属峯麓林野一切幽祇。愿冥祐伽蓝作大利益。敬礼常住诸佛。
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太后七庙圣灵。愿神游净国位入法云。敬礼常住诸佛。
为至尊圣御。愿宝曆遐长天祚永久。慈临万国拯济四生。敬礼常住诸佛。
为皇后尊体。愿百福庄严千圣拥护。敬礼常住诸佛。
为皇太子殿下。愿保国安民福延万世。敬礼常住诸佛。
为在朝群臣百司五等。愿翼赞皇家务尽成节。敬礼常住诸佛。
为经生父母历世师僧四辈檀越财法二恩。愿早超苦海永出爱河。敬礼常住诸佛。
为基业施主命过檀越往化诸僧等。愿六度早圆七财具足。敬礼常住诸佛。
为州牧使君六曹参佐此县镇将五乡士女。愿风祥雨顺阖境丰宁。敬礼常住诸佛。
为创寺已来开治垦伐田园厨庾行住运动凡所侵伤。愿命过归真将来无对。敬礼常住诸佛。
为法界怨亲识性平等断除三障诚心悔罪至心忏悔。十方无量佛所知无不尽。我今悉于前发露诸黑恶。三三合九种。从三烦恼起。今身若先身是罪悉忏悔。于三恶道中若应受业报。愿于今身偿不入恶道。受忏悔已礼诸佛。
至心劝请十方一切佛现在得道者。今请转法轮安乐诸群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命。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劝请已礼诸佛。
至心随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禅行从身口意生。去来今所有习学三乘人成就三乘者。一切凡夫福皆随而欢喜。随喜已礼诸佛。
至心回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为诸众生故。正回向佛道罪应如是忏。劝请随喜福回向于菩提。回向已礼诸佛。
至心发愿。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复愿诸众生永破诸烦恼。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发愿已归命礼诸佛。
一切普诵。诵已当梵。梵已忏悔。忏悔已礼佛恭敬。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和合无碍。
愿诸众生。三业清净。奉持尊教。和南佛法贤圣僧。
次依时说偈竟唱随意。
普礼法第三(恭敬咒愿等悉如前)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寂灭道场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普光法堂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忉利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炎摩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兜率陀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他化自在天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重会普光法堂上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祇洹林间善财童子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七处九会圆满顿教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虚空不动戒藏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虚空不动定藏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虚空不动慧藏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归佛得菩提善心常不退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归法萨婆若入大总持门卢舍那佛。
普礼十方三世诸佛归僧息诤论入大和合海卢舍那佛。
愿诸众生。三业清净。奉持尊教。和南佛法贤圣僧。
请观世音忏法第四(直录其事观慧别出余文)
经云。三七日七七日。悉应六斋建首当严饰道场。香泥涂地悬诸幡盖。安佛像南向观世音像。别东向日别杨枝净水。烧香散华。行者十人。已还当西向席地。地若卑湿置低脚床。当脱净衣。左右出入洗浴竟着净服。当日日尽力供养。若不能办。初日不可无施安毕。各执香罏一心一意。向彼西方五体投地。使明了音声者唱云。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一心顶礼西方无量寿世尊。
一心顶礼七佛世尊。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世尊。
一心顶礼消伏毒害陀罗尼破恶业障陀罗尼六字章句陀罗尼。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声闻缘觉贤圣僧。
礼竟烧香散华而作是言。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供养十方法界三宝。念想竟口发诚言。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无量声闻众。以起光明台。过于无边界。无边佛土中。受用作佛事。普熏诸众生。皆发菩提心。供养讫当向于西方。结跏趺坐系念数息。令心不散。勿数风喘气。为众生故。经十念顷成十念已。次念十方佛及七佛世尊。色身实相妙身犹如虚空。又当慈念念一切众生。作此念时如一上禅。久运念已安详徐觉。一人装香火。各各互跪召请。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释迦文佛(三遍奉请前所礼三宝)。
召请竟云我今已具杨枝净水。唯愿大悲哀怜摄受(三说)。
次三称三宝名观世音名。次合掌说偈。愿救我苦厄去讫。偈后四长行经文。次诵消伏毒害咒。说咒后七行经文(或三遍或七遍)次更称三宝名。诵破恶业障陀罗尼咒。次更称三宝名。诵六字章句咒竟。自以智力披陈忏悔。破梵行人作十恶业。荡除粪秽还得清净。次当发愿忏愿竟。一心作礼。礼上来所请三宝。礼竟如法行道。或三或七旋竟三自归。自归竟令一人登高座。唱诵请观音经。午前初夜施上方法。余时坐禅礼佛依常法。是为一日一夜规矩。至第二乃至第七七日。亦复如是。
金光明忏法第五(直录其事观慧别出余文)
庄严道场。别安唱经座。列幡华等如上法。安功德天座在佛座左。道场若宽更安大辩座。四天王座在右。诸座各烧香散华。尽力营果菜。又别飣一盘杂果菜。拟散洒诸方。当日日洗浴着新净衣。经云。七日七夜应用六斋。建首初日午时各执香罏。一人唱言。
一切恭敬。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一切三宝。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心默供养讫。口说是言。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如上法。作是说已。当召请。
一心奉请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心奉请东方阿閦佛。
一心奉请南方宝相佛。
一心奉请西方无量寿佛。
一心奉请北方微妙声佛。
一心奉请宝华瑠璃世尊。
一心奉请宝胜佛。
一心奉请无垢炽宝光明王相佛。
一心奉请金炎光明佛。
一心奉请金百光明照藏佛。
一心奉请金山宝盖佛。
一心奉请金华炎光相佛。
一心奉请大炬佛。
一心奉请宝相佛。
一心奉请金光明经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
一心奉请信相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金光明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金藏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常悲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法上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金光明经内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一心奉请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贤圣僧。
一心奉请大梵尊天三十三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散脂大辩功德诃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徒党。一切皆是大菩萨。亦请此处地分鬼神(三遍召请)。
复述心建忏之意。随智力所陈自在说。说竟三称宝华瑠璃世尊。金光明经。功德天。三称竟以杂盘食洒诸方。当说波利富娄那。以去至今。我所求皆得吉祥。若竟唱一切恭敬还一一礼。上来所请三宝礼竟。三遍旋。旋竟三自归。自归竟方共坐食。此是午前方法。余时如常。唯专唱诵金光明经也。
方等忏法第六(略出五意观慧出余文)
劝修第一。经言。我去世后此方等典。在阎浮提。犹如日月照明世间众生遭恩得见四方。言阎浮提者。无明域也。闻方等经深识因果。如见日月鉴览四方。故知深经妙法能示世间相。所谓示是道是非道。非道即世间苦集。道即出世道灭。如是四法。皆由方等照了分明。经又言。是方等经无量势力。能令一切人天修罗地狱饿鬼悉至道场。如是章句甚为希有。能灭一切大罪业报者。岂非示世间因果。所以者何。既举五道即是明苦。复云。灭罪业岂非是集。经又言。若能修行得全分宝。但能读诵得中分宝。华香供养得下分宝。乃至二乘受记成佛。岂非示出世因果。解通四谛事理分明。已如上说。行转三障今当说。经云。若犯三自归。乃至六重菩萨二十四戒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等戒。能至心忏。若不还生无有是处。当知方等能灭一切恶业罪障必无疑也。又云。地狱饿鬼极恶报处。以经威力闻即悟道。改丑陋形。又云。身有白癞一心忏悔。若不除瘥亦无是处。当知此经能转一切重恶报障。金口诚言决无虚也。若行此实法初华聚观世音来。次宝王释迦佛来。乃至第七日诸佛大众皆来。量根说法发菩提心。而不退转者。当知此经能破烦恼障。明文在兹孰当不信。是故行者以寂灭相。行六波罗蜜。无所求中吾故求之佛实法。随意往生妙乐世界及诸佛前。破诸烦恼出无明壳。长与苦别。具足圣道上菩萨位。度脱一切众生。广为三界而作父母者。若非方等慈力莫由。譬如日月欲除闇瞑生长万物。此经亦尔。能灭非道显示正路。是大法王良药无价宝珠丰乐国。若闻此经如囚闻赦。如病得医。如贫得宝。如行到家。欢喜踊跃亦复如是。为法故尚不悋惜身之与命。况复其余。若闻此经当知不从小功德来。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瞑无智者。故云辩若文殊于一劫中。教化一切令登补处格其功德不及下分宝者。况上分耶。又一切声闻辟支佛。十信补处如恒河沙。同入深禅思惟。功德不如一分。又四天下宝。奉施如来。不如有人施持经者一食充躯。何唯疑审如是否。七佛即现证实不虚。三世如来。皆由此法得成佛道。
方便第二。行者既闻方等有大势力。令我增寿法中生心。譬如死已还生。亦可为母。岂不发心建勇勐意。伤己昏沉无量劫来。不修出要惭愧悔责。若犯严刑一心悚慄。如履氷谷。念此毒箭要急当拔。烦恼重病勤加救治。若能至心则事无难者。念是事已归依十二梦王。求乞瑞梦。若不感者徒行无益。倍加恳到餐啜无忘。随见一王即是听许。见是事已办诸供具。既不能碎骨卖身。亦须破悭竭力。若先有道场。更应光净。若其无者当须营立。便利汤火燥浴等处。皆令稳便。办好华香灯油果菜不限广狭。若不能日日初后叵无。自力不能当求外护。委以经纪须新净衣一通。无新浣故。依一明解内外律师发露受二十四戒。受咒预诵使诵十佛十法王子十二梦王名。忆持勿忘。弃舍一切色声香味触等。深生厌恶。知色如热金。声如毒鼓。香如恶风。味如沸蜜。触如虺蛇。皆不可着。着则伤害。又断奠一切世间缘务。生活人事技能作作。勿使经怀。尽其根源莫令恼乱。又舍贪瞋痴等不善觉观。无余思念求世福乐。唯志无上清净菩提。心心相续入善境界。
方法第三。前诸方便弄引淳熟。渴仰顒顒不惜身命。剋日定时道场行法。初入之始月有二日。道伴多少十人已还。香泥泥地散诞圆坛。彩画庄严拟于净土。烧香散华悬五色盖及诸缯幡。请二十四躯像。设百味食。一日三时洗浴着新衣。手执香罏。一心一意散礼一拜。互跪运念念此香云。遍覆十方普雨一切。宝一切味衣服卧具。楼阁殿堂絃出法声。上供诸圣下施众生。承佛神力广作佛事。利益一切皆入佛道。与虚空法界等。作是念已当奉请三宝。使声声运念泪流于脸。如向死地求于大力。
一心奉请南无宝王佛(乃至十佛具出经文)。
一心奉请南无摩诃袒持陀罗尼方等父母。
一心奉请十法王子华聚雷音。
一心奉请舍利弗等一切声闻缘觉。
一心奉请梵释十二梦王(凡三遍召请)。
次叹佛。
世尊智慧如虚空 悉覩众生去来相
十方一切悉见闻 我当稽首礼法王
次一一礼十佛十王子等竟。互跪发露披陈哀泣。雨泪首悔三宝。具实志诚不谀不谄。不致覆藏。随行者智力自在说。次发愿。愿共法界怨亲。改革洗浣熏修清净。次百二十匝旋。诵百二十遍咒。一匝一咒。声不麁不细迟疾允当。旋诵讫当礼十佛十王子。更略披陈发愿。然后却坐思惟。观一实相。观法出余文。思惟竟更起整服。礼佛一拜。更旋百二十匝。诵百二十遍咒。咒旋讫礼三宝。自陈罪咎。还坐思惟。如是作已。周而复始。唯第二日略去召请。余事终竟七日也。
逆顺心第四。夫四重五逆佛海死尸。依小乘经。如断多罗树毕竟不生。无忏悔此。依大乘经。听许洗浣。如咒枯生果。如死者还生。虽有此法要须至心。但理无逆顺事有违从。就恶论者。违于涅槃。顺于生死。略为十。一无明醉惑。触境生着。二内心既醉。外为恶友所迷。耽惑非法恶心转炽。三内外缘具。自破己善亦破他善。于诸善事无随喜心。四既不修善唯恶是从。纵恣三业无恶不作。五所造恶事虽复未广。而恶心遍布。欲夺一切乐与一切苦。六恶念相续昼夜不断。心纯念恶。初无暂停。七隐覆瑕疵讳藏罪过。内怀姦诈外现贤善。八邪健保常增上作罪。不畏恶道。九鲁扈羝突无惭愧心。了不羞耻。十拨无因果不信善恶。断诸善法作一阐提。如是十心无明为本。增加添足极至阐提。顺入生死从闇入闇。织作结业无解脱期。是为生死违顺也。既识无明始终。今欲忏悔修善改恶。须违生死顺于涅槃。运十种心以为对治。一正信因果。为善得善。为恶得恶。虽无现行华报。当来果报不失。虽念念灭。而善恶之业终不败亡。信为功德之母。信为入道初门。顺于涅槃。翻破不信阐提心也。二当惭愧。我此罪不预人流。惭愧我此罪不蒙天护。惭愧悔过。是为白法。亦是三乘行出世白法。是为惭愧翻破无惭黑法也。三怖畏无常。命如山水。亦如假借。一息不还随业流转。冥冥独往。谁访是非。唯凭福善为险资粮。当竞泡沫食息无暇。是为观于无常。翻破保常不畏恶道。四发露忏悔罪即消灭。如露树根枝叶彫悴。是为发露翻破覆藏。五断相续心毕竟舍恶。果决雄勐犹若刚刀。是为决定翻破相续。六发菩提心普与一切乐。愿救一切苦。横竪周遍。翻破遍恶心也。七修功补过。勤策三业精进不休。是为修功翻破三业无事作恶也。八守护正法。不令外道恶魔毁坏佛法。誓欲光显是为守护。翻破灭一切善事。九念十方佛无量功德神通智慧。愿加护我是为念佛。翻破念恶友心。十者观罪性空罪从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无。我心自空罪云何有。罪福无主非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字之心名为罪福。名字即空还源返本毕竟清净。是为观罪性空翻破无明颠倒执着。无明灭故诸行灭。诸行灭故生死灭。十二因缘大树坏。亦名出世因果。分明得见四方。此之谓也。
表法第五。行者。既识十心逆顺。以正观心历众事。一一缘中皆表胜法。心心相续观道无间。入不二门。言方等咒者。观实相理。理不可说。而无不说。赴四机缘作四方法。说于实相故名为方。虽作是说说即无说。无说即空。空故不见说与不说。无边无中名之为等。又复逗机有说。说于此咒咒于三障。能咒之法既不可说。所咒之罪亦不可说。无罪故无生死。无咒故无涅槃。毕竟清净故名方等咒也。香泥涂地采画庄严者。地表法性。香表福德。画表智慧。福慧二种庄严法身也。五色盖者。表于五阴。不即佛性不离佛性。起无缘慈普覆一切也。二十四形像者。表十二因缘逆顺观也。凡二十四支。顺观十二觉三佛性。逆观十二觉三佛性。所谓无明爱取是了因佛性。行有是缘因佛性。识名色等是正因佛性。觉二十四支。即二十四佛也。百味食者。表一切法中皆有中道法喜禅悦味也。一日三时洗浴者。即表缘一实修三三昧。遣荡无明尘沙见。思垢腻显净法身也。着新衣者。表寂灭忍覆二边丑陋也。绕百二十匝者。即表十二因缘。凡十种观有百二十支。束而言之但是三道。爱取是烦恼道。行有是业道。识名色等是苦道。循环三道常为观境。故绕百二十匝也。一咒对破一支即破三道。三道破即是三障破。经云。发菩提心。而得不退即证破烦恼障也。若犯诸戒。若不还生无有是处证破业障白癞除瘥。即证破报障也。观诵咒声声不可得。如空谷响无我。观绕旋足。足不可得。如云如影。不来不去。若坐思惟。思惟一念之心。不从意根生。非外尘合生非离生。又非前念生故生。亦非前念灭故生。亦非前念生灭合共生。亦非前念非生非灭生。又非生生亦非不生生。亦非生不生共生。亦非不生不生生。毕竟无一念。不知从何生。但有生名字。名字非内外中间名无名。故观心既尔从心所生。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观一切法悉与修多罗合。如是观时何者是我。我作何事何者是罪。何者是福。以观力故豁然开悟。空慧明彻如水性冷。饮者乃知。唯独明了。余人不见。所得智慧禅定功德。皆不可说。如此悟时自识遮障。不俟分别。若未阶此位。止获事功德者。应当护口。勿向人言。若陈说者。得障道罪。青盲[(虺-兀+元)-虫+虎]瞎白癞顽痴。又复行者本誓。七日中途懈退亦得障道罪。何以故。欺本心欺诸佛欺一切众生。深须慎之。其间诸相不能自了。当向方等师面决也。
训知事人第七
吾少婴勤苦备历艰关。游学荆扬雍豫。唯着一纳三十余年。冬夏不释体。上至天子。下至士民。虽有所施受而不私。一果一楼。入众已后尚不希念。况故侵之。所以然者。众宝尊重。若能增益名甘露苑。若有减损。即蒺[卄/梨]园。自饱自伤。因倒因起。可以意得。何俟多言。夫人发心随有所作。为读诵听学讲说经行忏悔供养舍力。未有首尾慎莫中止。中止者违本心。若再有所作。至前止处留难。即起修业不成。今生现障后弥障道。此行人大忌。应须竭力善始令终。业既坦然报亦圆满。此亦可意得。昔有一寺师徒数百。昼夜禅讲时不虚弃。有净人窃听说法。闻已用心每扬簸洮汰。系念存习。谓以净心扬簸不善。以禅净水洮汰不净。随有所作念念用心。一时执爨观火烧薪。念念就尽无常迁逝。复速于是。蹲踞灶前。寂然入定火灭汤冷。维那惧废众粥。以白上座。上座云此是胜事。众宜忍之。慎勿惊触。听其自起。数日方觉往上座所。具陈所证。叙法转深。上座止曰。尔向所言皆我境界。而今所说非我所知勿复言也。因而顾问。颇知宿命不。答云薄知。又问。何罪为贱何福易悟。答云。此贱身者。前世之时。乃是今日徒众老者之师。亦是少者之祖师。徒众所学皆昔所训。尔时多有私客。恒制约不敢侵众。忽有急客辄取少菜忘不陪备。由此谴责。今为众奴前习未久。薄修易悟宿命罪福。其事如是。一众闻此悲不能胜。鉴镜若斯岂可不慎。同学照禅师。于南岳众中。苦行禅定最为第一。辄用众一撮盐作斋饮。所侵无几不以为事。后行方等忽见相起。计三年增长至数十斛。急令陪备。仍卖衣资买盐偿众。此事非久亦非传闻。宜以为规。莫令后悔。吾虽寡德行远近颇相追寻。而隔剡岭难为徒步。老病出入多以众驴迎送。此是吾客私计功醻直。令彼此无咎。吾是众主驴亦我得。既舍入众非复我有。我不合用。非我何言。举此一条。余事皆尔。
陈宣帝勅留不许入天台第八
京师三藏虽弘皆一途偏显。兼之者寡。朕闻瓦官济济。深用慰怀。宜停训物。岂遑独善。一二曹义达口。具得朕意也。四月一日臣景历。
太建九年宣帝勅施物第九
智顗禅师。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供薪水。主者施行。二月六日臣景历。
太建十年宣帝勅给寺名第十
具左僕射徐陵启。智顗禅师。创立天台宴坐名岳。宜号修禅寺也。五月一日臣景历。
至德三年陈少主勅迎第十一(凡五勅)
春寒犹厉道体何如。宴坐经行无乃为弊。都下法事恒兴希相助弘阐。今遣宣传左右赵君卿。迎接迟能即出也。正月十一日。臣徵神笔。一二君卿口具。便望相见在促。
少主第二勅。得使人赵君卿启。并省来答表。志存林野兼有疾病。愿停山寺不欲出都。不具一二。岩壑高深乃幽人之节。佛法示现未必如此。且京师甚有医药。在疾弥是所宜。故遣前主书朱宙迎接。想便相随出都。唯迟法流不滞。会言在近。二月八日臣徵神笔。朱宙口述一二。
少主第三勅。前虽遣两使殊未委悉。意存三宝故有相迎。今复遣龙宫寺道昇。并令面陈一二也。二月二十八日臣徵。
少主勅。东阳州刺史永阳王。闻王在州迎顗禅师大弘法事。甚会朕心。今迎出都。王宜敦谕申朕意也。正月十日臣徵。
路次迎陵。勅书迎候。近得永阳王启。知禅师遂能屈德随朕使出都。甚有欣迟当稍次近。路涉险道殊足为劳。今遣勅左右黄吉宝迎候。但未知欲安止何寺。想示使人仍令前还。即勒所由料理房舍也。迟近会言此未委悉。三月二十四日臣徵。
至开阳门舍人陈建宗等宣少主口勅第十二(凡十二勅)
禅师舟渚日久固劳道德。今遣主书陈建宗齎舆往。必希上至敬寺。三月二十六日。
在至敬宣口勅。仰延略成劳。动但禅静必依空闲今。葺灵曜寺。权充宴坐。勅主书罗阐相送。四月。
在灵曜寺宣口勅。护国之力莫过数演。仰屈于太极殿。开大智度论题。还寺就讲。今遣舍人施文庆往。论相开法施也。
在灵曜寺。主书罗阐宣口勅。送真金像一躯(光跌五十)释论一部。阚宝缕[片*令]桉一面。山羊[髟/口/?]麈尾一柄(并匣)虎面香罏一面(并合)东田口二。
罗阐又宣口勅。不许让口。且留山中使役勿劳输送。罗阐宣口勅送。扶月供夏服一通。细蕉五端。绢布各十匹。绵十觔。黄屑二斗。扶月白米五石。钱三千文。果菜付随。由扶月送学士三人弟子三十人。人各给夏服。扶月供依旧式。
罗阐宣口勅。不许让扶月供扶月薄。少无所致让。受已舍施弥会功德之心。
罗阐宣口勅。不许让嚫衣物。法施无尽。财物有竭。所送不多忘怀纳受。九月二十四日。
罗阐宣口勅。施槟榔二千子。节子一百枚。[卄/邪]席一领。罗阐宣口勅。请讲。国家一年旧有仁王两集。仰屈于太极殿开讲。法式处分一听指撝。今遣主书罗阐取意。
口勅。于光宅寺讲仁王经。今欲于寺舍身。僧得大施。敬屈讲仁王经。日自欲听闻。今遣后閤舍人李善庆。往达知一二。
口勅。治光宅寺。光宅是梁武龙潜之地不整处多。今勅善量随由就功一二。罗阐取来意。
国清百录卷第一
国清百录卷第二
随沙门灌顶纂
少主后沉手令书第十三
妙觉和南。今遣内师许大梵往。稽首乞传香火。愿赐菩萨名。庶藉熏修菩提眷属。谨和南答令名海慧菩萨。
沉后扶月供。熏陆沉檀各十觔。黄屑一斗。细纸五百张。烛十挺。赤松涧米五石。钱一千文。
右件月月供光宅寺。三月十二日。
少主皇太子请戒疏第十四
渊和南。仰惟化道无方。随机济物。卫护国土。汲引天人。昭触。光辉託迹朋友。比丘入梦符契之像久彰。和尚来仪高座之德斯炳。是以翘心七净渴仰四依。庶三自之归可弘。五戒之法永固。窃寻内外两教。大小二乘。重道尊师。由来尚矣。伏希俯从所请。世世结缘遂其本愿。日日增长。今月十五日于崇正殿。设千僧法会。奉请为菩萨戒师。谨遣主书刘璿。略申诚欵。殊未宣悉。弟子渊和南。正月十三日。
皇太子扶月供。熏陆香一合。檀香三十觔。中藤纸一垛。乳酥一斗。钱二千文。
右牒月月供光宅寺
陈永阳王手自书第十五(凡三书)
秋气凄冷。愿安乐行耳弟子寡末。未能治道。愿欲延屈方凭开导。今遣左右陈文强往。悉其一二。弟子陈伯智和南。八月十日。
王第二书。弟子少奉正真。长而弥笃。州中事隙时得用心。但至止以来实有钦睠。前书要师出镇讲说。未辱还告。良以郁陶伫听之情不忘瞬息。重遣今信必望翻然。学徒多少并希携带。故前有白寻勒人般所迟来仪。会言在促。弟子陈伯智和南。
王第三书。使人山返仰具高怀。域诚不果更深为恨。本知山水得性为物忘怀。复须安忍。今遣迎接伫望光临。弟子陈伯智和南。高丽昆布人参等送去。是物陋返仄。
永阳王解讲疏第十六
菩萨戒弟子陈静智稽首和南。十方常住三宝幽显冥空现前凡圣。伏惟法王法力。悯三界之颛愚无漏。无为开一乘之奥典。深宗绝称仰莲华以立名。实智难思借宝珠而喻理。殷勤弘接。始则大事因缘指掌言提。终令小乘解悟。接须弥掷世界。未是为难。开秘密导苍生。斯为勿易。天台顗阇黎。游浪法门贯通禅苑。有为之结已离。无生之忍现前。仰屈来仪阐扬极教。高轩层殿广闢齐宫。圣众云集仙群雾委。俱奉传灯之曜。共把悬河之流。法侣忻庆神祇踊跃。弟子飘荡业风沉沦。爱水虽餐法喜弗祛。蒙蔽之心徒仰禅悦。终怀散动之虑。但日轮驰鹜曦和之辔不留。月镜回轩嫦娥之影难驻。适启金函。便收宝轴法轮辍轸。鹫岭之说何期。清梵停音。渔山之唱方息。有离有会。叹息奚言。爱法敬法潺湲无已。谨于今月十三日。解讲功德仰设法会。并度人出家。又观音菩萨法身大士。拯危拔难利益人天。奉造灵仪即日鎔铸。用斯福善。上资清庙圣灵。又奉为即日至尊。愿御膳胜常安。德宫太后菩萨寝兴纳豫。皇太子起居万福。诸王诸主咸保嘉庆。末及弟子自身并息。谌等内外眷属。一切因缘。寿命长远身心快乐。唯愿显扬三宝。通达五乘。戒与秋月俱明。禅与春池共洁。生生世世与阇黎及讲众黑白。见闻觉知恒结善友。恒将济度还同智积。奉智胜如来便似药王觐雷音种觉。或见生安乐世界。或处兜率天宫。俱荡三乘行。俱向一乘道。恒沙菩萨为等侣。恒沙国土为佛事。得法自在。得心自在。同修七觉分。同趣三菩提。虚空有边此愿无尽。仰希幽显证明。法界怨亲同入愿海。回向萨云若。为无所得故。
永阳王手书属真观惠裴二法师第十七(裴是东王萧释门师观出梁湘浙江永阳王尝师事之)
静惠和南。更雪寒重。愿礼忏不迺仰疲。弟子眩怳无理。真观法师愿得入山摄虑禅寂。今以彼书仰呈裴公。又正束装待小晴适便当就路。但观公非唯义解。又诵法华。既朗慧灯方澄定水。仰惟阇黎。德侔安远道迈光猷。遐迩倾心振锡云聚。绍像法于将坠。以救昏蒙。显慧日之余光。用拯浇俗。兼孔山阴舍良田以供耕垦。姚宝女舍净财以给菹菜。禅堂行就修缉。粮廪不虑阙。无诸善因缘。亦各随喜弟子。劣薄竭诚供养。愿勿以资待继意徒众为忧。凭兹福业庶遣烦劳。藉此熏修冀荷冥祐。弟子陈静惠和南。
王送经像入天台。金铜坐像一躯。涅槃经一部。烛一百挺。大幡二十张。绢一百匹。净人白石。净人阿甘。
右牒
陈义同公沉君理请疏第十八
菩萨戒弟子吴兴沉君理和南。窃闻大乘者。大士之所乘也。高广普运直至道场。复作四依周旋六道。仰惟德厚深会经文。于五誓之初请开法华题。一夏内仍就剖释。道俗咸瞻延伫嘉唱。慈悲利益不违本誓耳。谨和南。
陈左僕射徐陵书第十九(陵书最多门人竞持去追寻止得三纸并愿书)
陵和南。昨预沉仪同法席。餐奉甘露无畏之吼。众咸归伏。然正法炬。朗诸未悟。自庆余年得逢妙说。寻事谘展。此不申心。谨和南。
陵和南。注仰之心难可敷具拔。公至蒙三月二十日旨。用慰积岁倾心麦冷体中何如。愿一日康胜。山中春夏无余障恼耳。迟复存旨。弟子二三年来。溘然老至眼耳聋闇心气昏塞。故非复在人。兼去岁第六儿夭丧。痛苦成疾由未除愈。适今月中又有哀故。频岁如此穷虑转深。自念余生无复能几。无由礼接係仰何言。敬重璪公今还白书不次。弟子徐陵和南。
陵和南。放生星闻。公家极相随喜事。是拔公口具谨不多谘。唯迟拔公廷出。数百里水全其命根。如此功德算数无尽。随喜无量。此不委谘。弟子徐陵和南。
陈徐陵五愿上智者禅师。陵和南。弟子思出樊笼无由羽化。既善根微弱。冀愿力庄严。一愿临终正念成就。二愿不更地狱三途。三愿即还人中。不高不下处託生。四愿童真出家如法奉戒。五愿不堕流俗之僧。凭此誓心以策西暮。今书丹欵仰乞证明。陵和南。
陈吏部尚书毛喜书第二十(凡五书)
累年仰系不易可言。承今夏在石像行道。欣羡无极。又闻欲于天台营道场。当在夏竟耳。学徒远近归依者理应转多。安心林野法喜自娱。禅讲不辍耳。四十二字门令附。虽留多时读竟不解。无因谘访为恨转积。南岳亦时有信照禅师在岳岭。徒众不异大师在时。善公于山讲释论。彼亦悒悒迟望。还纲维大法。不者归锺岭摄山。亦是栖心之处。何必适远方诣道场希勿忘。京师边地之人。岂知回向倾心无时不积。未因接颜色东望欷懑。敬德信人今返白书不具。弟子毛喜和南。
弟子诸弟及儿等。悉蒙平安。第二任鄱阳郡。第三为豫章王司马。第四大廷卿。第五入閤任度支郎。大儿由在东宫为中书舍人。仰蒙垂顾。以大善知识大同学。辄复远谘。
喜次书。秋色尚热道体何如。禅礼无乃损德。弟子老病相仍汤药无效。兼不得自闲。转有困尔。仰承移往佛陇。永恐不复接颜色。悲慨俱深。仰惟本以旷济为业。独守空岩。更恐违菩萨普被之旨。近与徐丹阳诸善知识共详量。等是一山。锺岭天台亦何分别。必希善加三思。不滞于彼我。京师弥可言师一二因。拔师口具其间。愿敬道德。弟子毛喜和南。
喜次书。适奉南岳信。山众平安。弟子有答具述甲乙。后信来当有音外也。今奉寄牋香二片。熏陆香二觔。槟榔三百子。不能得多示表心勿责也。弟子毛喜和南。
喜又书。庆讲。今者仰餐敷说。训往绰然。道俗嗟味。般若照明。岂是拙辞所能称述。弟子毛喜和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文第二十一
陈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东海徐孝克撰夫太易无体。品类所以咸享。太一无名。至人于是设教。仰观俯法远取旁求。兼三以才。吹万维物。建官台铉则五岳作镇。辨方伯牧。故四渎分流。闢伊阙览八紘。凿龙门陂九泽。播厥习险因之以利民。相生卜洛树之。以君长坎之。时用大矣哉。我皇帝。作圣凝神乘图御籙。无为无欲道契汾阳。垂拱垂衣德隆至治。辰象贞明管灰合序。方外无虞海内有截。被风雅于华戎。盛雍熈于曩代。巍巍乎难得而称者也。至如光启法式荣敷道树。化彰十善。弘济四生。天台修禅寺智顗禅师。蔬练自居苦节行矣。奉扬皇风总持像季。禅师。俗姓陈氏。頴川人也。乃有妫之后焉。四友惊座逖听多美六奇。列爵世载。其贤祖诠早世。父起祖梁使持节散骑常侍益阳县开国侯。禅师童真出家。聪敏易悟。寓居荆峡。游化幽并。自北徂南。兼行禅智。禹穴胜探台山是卜。白鸡路出青髓岩开。攀桂结字萧然憩止。林交五柳既馥栴檀之氛。塔现三层终县水精之色。云崖天乐不鼓自鸣。石室金容无形留影。秀岭嶔崟浪波浩瀚。洪涛蜃气冐远苞空。巨壑乔松干云翳日。翔集飞走丛育珍怪。地中藏玉观曲杖而易辨。渊内沉珠见圆流而可别。神通开士如意桑门。振锡咒泉腾空舞钵。受丹仙容汎急水而时来。避官真人乘回风而回至。厥土宏丽灵谶斯在。禅师福慧鎡基声光利益。宣勐将军临海内史计尚儿子勳之胄。世显方术卖药登仙。闻于昔汉。剖符作守。即此明时。请转法轮讲金光明经一部。前云骑将军临海内史陈思展。及其犹子陈要卿等即土人也。戎章衣绣优秩家邦。奉屈禅师次讲法华经典。白牙团扇初开律藏之门。玉柄麈尾旁阐经王之偈。系珠始训亲友醉除。梦鼓将鸣梵魔疑遣。因迺双明诫劝广辩殃福。尚儿仍奖谕[竺-二+(一/(尸@邑))]主严续祖羊公贺等群贤。凡百君子信誓斯立。丹诚恪勤白业谐辩。嗟如棠之往。累叹钓濮之来缘。各舍[竺-二+(一/(尸@邑))]业及鱼梁等合六十三所。二缘树下悬唱善哉。五旬座上遥闻弹指。巨海无际一时清谧。众生无边同荷安快。掌擎世界未粤难思。手把虚空非名希有。桂阳王殿下皇枝之贵。思懋间平情崇孔释。吐悬河之旨击节证明。示半月之形深心随喜。五侯三杰曾不间然。黄发青衿咸同踊跃。藏诸篆素青编落简。树以贞碑芳声靡绝。假令山止海运。惠施之美犹传。龟吉筮凶镌勒之功。无毁孝克才惭十倍。学堕三余春蒐秋獮。久捐染截。书绅画地曾何图写。虽复张池。并黑宁拟妙辞。岘石徒刊非能堕泪仰熏心之上善。羡山水之清音。寸志片言乃为铭曰。
设位观像 剖极开浑 荡荡为大
苍苍以尊 膏川泪渎 地脉河源
导疏咨禹 盖取维轩 嗟乎坎德
至矣坤元 淳风乐土 君临御寓
明明孝治 穆穆圣主 道冠当今
功高前古 庆协嘉瑞 美均击拊
仁沾动植 泽及遐宇 释种高族
身资瓢蓛 匪慕分圭 归心染服
辞彼缘虑 言施幽谷 志託松筠
形随藁木 七觉善诱 五禅清肃
无远弗届 无思不服 将军邦宰
肩印销罪 淑女良夫 民业珍贿
靡宏十明 宁追百倍 不见所欲
忘怀无待 各舍货泉 同成佛海
决漭冥蒙 瞻眺唯空 屏师送雨
列子扬风 鲲鳞以北 极外之东
远水衔日 曾波驾蓬 地上之比
山下之蒙 泾清渭浊 朝宗会同
天台维节 林泉搔屑 顶列三辰
峰危九折 瀑布高泻 神状姝洁
响若奔雷 皎如素雪 隆冬不凝
炎旱无竭 石桥杳邈 晨晖映彻
仰止青霄 俯临丹穴 鸟路云通
人途径绝 渤澥难边 含情泝沿
嗷嗷岌岌 万万千千 鼓鳃掉尾
相望自然 壁网无挂 任钩不牵
歌舼静拽 响爼停羶 行满业大
弘生为最 断树诚规 翳樊斯诫
噌参灵鹤 敬康神蔡 随感明珠
于期轩盖 嘉会信徵 潜腾是赖
逝矣虞渊 波澜易迁 高岸深谷
蓬海桑田 石余几拂 芥尽何年
大地将陨 须弥洞然 风倾金际
火及初禅 猗欤水性 报转常圆
隋高祖文皇帝勅书第二十二
皇帝敬问光宅寺智顗禅师。朕于佛教敬信情重。往者周武之时毁坏佛法。发心立愿必许护持。及受命于天。仍即兴复仰凭神力法轮重转。十方众生俱获利益。比以有陈虐乱残暴。东南百姓劳役不胜其苦。故命将出师为民除害。吴越之地今得廓清。道俗乂安深称朕意。朕尊崇正法救济苍生。欲令福田永存津梁无极。师既已离世网修己化人。必希奖进僧伍固守禁戒。使见者钦服闻即生善。方副大道之心。是为出家之业。若身从道服心染俗尘。非直含生之类无所归依。仰恐妙法之门更来谤讟。宜相劝励以同朕心。春日渐暄道体如宜也。开皇十年正月十六日。内史令安平公臣李德林。宣内史侍郎武安子臣李元操。奉内史舍人裴矩行。
秦孝王书第二十三(凡二书)
冬暮寒切道体何如。法务勤辛有以劳悆。安州方等寺奉为皇帝修立。屈法师向彼行道。甚不可言。已令所司发遣供给。愿以熏修为怀不惮利涉也。道深敬德遣白不具。弟子杨俊和南。十二月十七日。
次书倾仰每深甚热。禅师道体何如。修习不乃劳心也。未由有展企结。良深愿珍德遣白不具。弟子杨俊和南。五月十九日。奉施沉香等如别。至愿检领。
沉香十觔。牋香十觔。熏陆少许。
右牒薄伸供养
晋王初迎书第二十四
金风御节玉露调时。道体休和安乐行不法师抗志名山栖心。慧定法门静悦戒行。熏修籍甚。徽猷久承音德。钦风已积味道。为劳冀託舟航。用披云雾。故遣使人往彼延屈。希能轻举以沃虚襟。伫望来仪不乖眷意也。弟子杨广和南。
王治禅众寺书第二十五
深具谦挹之旨。但高人游处触地是安。然法宇僧坊须尽严正。经云四事供养。一不可亏。已勒有司修葺。愿忘怀受施也。弟子杨广和南。
王受菩萨戒疏第二十六
使持节上柱国太尉杨州总管诸军事杨州刺史晋王弟子杨广稽首。奉请十方三世诸佛本师释迦如来。当降此土补处弥勒。一切尊经无量法宝。初心以上金刚以降诸尊大权摩诃萨埵。辟支缘觉独脱明悟二十七贤圣。他心道眼乃至三有最顶。十八梵王六欲天子帝释天主四天大王。天仙龙神飞腾隐显。任持世界作大利益。守塔卫法防身护命。护净戒无量善神。咸愿一念之顷。承佛神力俱会道场。证明弟子誓愿。摄受弟子功德。窃以识暗萌兴即如来性。无明俯坠本有未彰。理数斯归。物极则反。欲显当果必积于因。是调御世雄备历生死。草木为筹不可胜计。恒沙集起固难思议。深染尘劳方能厌离。法王启运本化菩萨。譬如日出先照高山。随逗根宜权为方便。如彼众流咸宗大海。弟子基承积善生在皇家。庭训早趋贻教夙渐。福理攸锺妙机须悟。耻崎岖于小迳。希优游于大乘。笑止息于化城。誓舟航于彼岸。但开士万行戒善为先。菩萨十受专持最上。喻造宫室必因基址。徒架虚空终不成立。弗揆庸懜。抑又闻之孔老释门。咸资鎔铸不有轨仪。吾将安仰诚。复释迦能仁本为和尚。文殊师利冥作阇黎。而必藉人师显传。圣授自近之远。感而遂通。萨陀波崙罄髓于无竭善财童子忘身于法界。经有明文敢为臆说。深信佛语聿遵明导。天台智顗禅师佛法龙象。童真出家戒珠圆净。年将耳顺定水渊澄。因静发慧安无碍辩。先物后己谦挹盛风。名称普闻众所知识。弟子所以虔诚遥注。命楫远延每畏缘差值诸留难。亦既至止心路豁然。及披云雾即销烦恼。谨以今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总管金城设千僧蔬饭。敬屈禅师授菩萨戒。戒名为孝亦名制止。方便智度归亲奉极。以此胜福奉资至尊皇后。作大庄严同如来慈普。诸佛爱等视四生犹如一子。弟子即日种罗睺业。生生世世还生佛家。如日月灯明之八王子。如大通智胜十六沙弥。眷属因缘法成等侣。俱出有流到无为地。平均六度恬和四等。众生无尽度脱不穷。结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博远如法界。究竟若虚空。具足成就皆满愿海。杨广和南。
王嚫戒师衣物等。圣种纳袈裟一缘。黄纹舍勒一腰。绵三十屯。郁泥南布袈裟一缘。黄丝布袜一具。绢四十匹。郁泥丝布偏袒一领。黄紬卧褥一领。布三十禅。郁泥丝布坐褥一具。乌纱蚊帱一张。纸二百张。郁泥丝布裙一腰。紫綖靴一量。钱五十贯。郁泥云龙绫被一缘。龙须席一领。蜡烛十挺。郁泥罗头帽一领。须弥毡一领。铜砚一面。高丽青坐布一具。乌皮履一量。墨二挺。黄丝布背裆一领。南榴枕一枚。和香一合。铁锡杖一柄(见在)象牙管一管。麈尾一柄。乌油铁钵一口(并袋)斑竹笔二管。铜七筋一具。犀角如意一柄(并匣)白檀曲几一枚。铜重盌三口。鍮石香罏奁一具。山水绳床一张。铜搔劳一口。铜香火七筋一具。白檀支颊一枚。铜澡灌一口。楠榴夹膝一枚。桃竹蝇拂一柄。铁翦刀一口。蒱移文木桉并褥。犀装爪刀一口。铁剃刀一口。黄丝布隐囊一枚。紫檀巾箱一具。铁镊子一具。白瓦唾壶一口(并笼巾)柹心笔格一枚。铜烛擎一具。鍮石装柹心经格一具。犀装书刀一口。白团扇一柄。师严教尊(右四字爪).喜舍供养(右四字龙).习恼余气(右四字悬针).缘觉侵断(右四字垂露).咸登常乐(右四字飞白).岂如菩萨(右四字倒薤).能施所受(右四字鱼).声闻是证(右四字科斗).戒定慧满(右四字篆).苦集灭道(右四字大篆).穀皮屏风一具(爪篆龙鱼科斗飞白垂露倒薤等书)净人善心年十一。
右牒开皇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王禀戒名。总持菩萨。书疏。即用法讳弟子。总持和南)。
王谢书第二十七
柳顾言还奉旨。垂示六种舍施及留受用。弟子一日恭嚫。犹以陋薄不称宿心。来旨既以转施。功德弥为增上。悲敬福田深是平等。固非蔽识所能周见。事事仰依其所留者。既以不多愿恒留受。用故遣报谘。谨和南。
王参书第二十八
弟子总持和南。履长戒辰在俗咸庆伏。惟吐纳禅慧。与时休和。弟子禀受以来。粗堪静摄。谨遣参承。谨和南。
王请留书第二十九
弟子总持和南。爰逮来诲须往荆楚。辞致首尾仰具高怀。但祇禀净戒事成甫尔。宿昔凝滞匪遑谘决。阇梨和尚经称胜田。种子虽投嘉苗未植。方用心形永伸供养。庶凭善诱日洒尘劳。凡厥共缘依止有地。斯亦舟航兼运利益弘多。如来化导何必止还天竺。菩萨应变本无定方。深愿坦然以虚受物。迟延展礼面当谘逊。谨和南。
开府柳顾言。宣口教云。智者为当长去更有还期。弟子意不欲相去辽远。脱能旋回不敢留停。镇下近山随乐住。止又欲奉留待。二月十八日同度延陵镇。仍共至栖霞履行。于彼送别。
王重留书第三十
弟子总持和南。逮旨须取明。二日垂别修复未周。便深倾欷。弟子前昨昼夜熟更。惟忖智者。至止以来未经一夏。兼荆潭路远安居。将促江波浩荡。行程难期。既去此处。又不至前所半途。结夏投止亦难。又按经律。一夏供养安居僧。福田无量。况乎师道及大众力。凡夫浅薄本资胜缘。菩萨大慈须受应供。暮春行谢首夏向臻。九旬忽违四事虚弃。修心与理于情匪安。今欲仰留度夏发遣。冀不半途飘露脱疑。邑下喧湫须依林壑安居。摄山亦当为便。若法岁将满。预勒蒋州装船。南出石头西浮弥易。既乘爽节因得顺风。去留之宜事理咸会。此间彼处仰听择一。意不可尽辞岂多宣。谨和南。三月一日。
王许行书第三十一
弟子总持和南。复逮今旨欲遂前心。功德因缘岂敢违忤。谨遵宿愿。即命所司发遣发日。离晨仰听详择。庶解夏非远。秋水乘流。赐答求期。必当无爽。用兹欢喜。以蠲悲欷。谨和南。
蒋州僧论毁寺书第三十二
奉诚寺慧文。龙光寺法令。光宅寺智胜等。稽首和南。伏见使人齎符坏诸空寺。若如即目所覩全之与破。及有僧无僧。毁除不少。伏惟大王菩萨。植信嵩明兴建三尊。慈仁化物岂不弘护佛法。留心塔寺。但此处僧徒。忽见毁废咸怀忧恐。大王虽照同朝日。而圣德高远众情倾仰。无因简彻。伏惟智者禅师。道俗归止有所言劝。悉善为先。文等不揆庸微。驰来奉告。必愿运大慈悲。垂为申达。异未坏之寺。庶得安全。敢藉护持。辄此祈仰。谨和南。开皇十二年二月八日。
述蒋州僧书第三十三
今获蒋州奉诚寺慧文律师书。敬呈如别。仰惟匡持三宝行菩萨慈。近年寇贼交横。寺塔烧烬。仰乘大力建立将危。遂使佛法安全道俗蒙赖。收拾经像处处流通。诵德盈衢衔恩满路。昔居戎在陈尚得存心。况息武兴文。方应光显。至如慧文所述。抽剔伽蓝必由所官人多生僻解。致令外僧惶惑忧惧不宁。贫道常念无堪谬当知识。若论爱惜形命。岂敢言忤公门。特是佛法相关。亦由香火事大意之所为。唯忧冥道。宁忘即日之身。必存未来之议。若不述愚心则虚当四事。复乖三稔香火。是何人乎。是何人乎。在所官司唯悕事办。岂虑因果将来善恶耶。当愿圣德尊严。履万安之路。福禄隆重高而不危。修菩萨行栋梁佛法。牆堑三宝泽覃四海。风芳万代。若谓寺多洲少国或不听。方便善权仰由安立。若须营造治茸城隍。江南竹木之乡。採伐弥易。仰希弘绍。提拔将沉。故寺若存新福更长。冀蒙矜允幽显沾恩。法事仰干追深愧踖。沙门某敬白。三月十一日。
王答蒋州事第三十四
弟子总持和南。爰逮高旨腾蒋州僧所及。窃以僧居望刹。食惟分卫。所立精舍本依聚落。近年奉诏专征。弔民伐罪。江东溷一。海内又宁。塔安其堵市不易业。斯亦智者备所明见。而亡殷顽民不惭怀土。有苗恃险敢恣螳蜋。横使寺塔焚烧。如比屋流散钟梵辍响。鸡犬不闻。废寺同于火宅。持钵略成空返。僧众无依。实可伤叹。彼地福尽方成丘墟。所余堂塔本不坏毁。其有现僧亦许房住。唯虚廊檐宇会当倒压。所以移来还充寺馆。其外椽版权借筑城。若空寺步廊。有完全者亦贷为府廨须一二年间民力展息。即于上江结筏以新酬故。本勒所司具条孔目。无虑零漏。恐远僧未能曲见。顿用仰诬。必愿言提冥诸其掌。猥延满轧恋侧良深。谨和南。
述匡山寺书第三十五
江州匡山东林寺者。东晋雁门慧远法师之所创也。远是弥天释道安之高足。安是大和尚佛图澄之弟子。三德相承如日月星。真佛法梁栋皆不可思议人也。而远内闲半满外善三玄。德布遐方声高霄汉。初诣山足依止一林。共耶舍禅师头陀其下。若说若默修西方观。末于林右建立伽蓝。因以为名。东林之寺。远自创般若佛影二台。谢灵运穿凿流池三所。梁孝元构造重阁。庄严寺宇即日宛然。峯顶寺者是斋慧景禅师。感山人延请因栖其峯。次梁慧归在后登蹑。方建伽蓝。峰有水泉忽然枯涸。归烧香咒愿清流盈满。天降甘露于泥洹日。是以先德名踪。垂芳不断。松霞清旷。触处萧条。公私往还莫不归向。自大化江左。贫道因至彼山。憩泊东林。时游峰顶以岁为日。羡翫忘劳。然山下伽蓝偏近驿道。行人归去颇成溷杂。今奉请为两寺檀越。庶藉影响众得安心。礼诵虔诚用酬洪泽。并乞勒彼所由。永禁公私停泊。沙门某敬白。
王答匡山书第三十六
弟子总持和南。垂诲述江州浔阳庐山东林寺峰顶寺。须令弟子并为檀越主。山岭盘秀下属江湖。香罏层峰上亏云日。仙人之所戾止。隐伦于焉不归。况乎慧远法师胜依结构。谢客梁元穿池重阁。景师息心神应峰顶。智者憩历踵武前贤。师严道尊实深随喜。所恨寡薄无益将来。庶藉熏修方证常乐。兼陈二寺偏近驿道。行人往来颇成溷杂。须勒彼州令去公私。使命不得停止。即付所司。依事颁下。谨和南。三月一日。
王与匡山三寺书第三十七
极暄法师道体何如。众内咸宜也。雁门远法师四依菩萨。翻飞朔野栖息南山。自斯以后名德相继。智者见令为寺檀越。顾修寡薄非敢克当。奖导既引良深随喜。敬德指此承问。杨广和南。三月二十一日。
与禅阁寺书春序将谢道体何如。僧众清善匡山佛寺兴自慧远法师。法师师于弥天道安。安师于佛图澄。妙德相承莫之为最。江东龙藏悉本雁门。雁门上人创迹庐阜。自梁及晋止有东林。陈晚浇漓别生禅阁。僧徒好异岂称至和。智者爰居还须合一。想均愿海更无异味。行人将送过指此相闻。杨广和南。三月二十一日。
与峰顶寺书。暮春暄和寺众清胜。禅悦法喜致足恬怀。鑪峰香气烟霞共远。智者经託胜地。为在总内令为檀越。诚深随喜。更追厚愧善当敬勗。杨广和南。三月二十一日。
王谢法门书第三十八
弟子总持和南。奉旨今日斋竟。即事登舟睽阻方遥。弥以倾欷垂示法相。虽文旨渊赜源本难寻。而教门方便开悟易益。恭承善诱永以受持。庶藉津梁得无退转。自服膺至道每沾弘护。将事遵途复降良药。沐浴慈被伏用悽荷。谨和南。
王遣使往匡山参书第三十九
弟子总持和南。亲信传中诜还。逮去月朔告。用慰延结热犹炽愿道体休和。仰承经过摄山锺岫。寺塔安善徒众和肃。仍留二十僧权停开善。进至匡岳结夏安居。东林禅阁还为一寺。峰顶精舍复皆随喜。敬缘劝发获此熏修。用耨身田方流法雨。金光明福喜荷弥深。弟子去月十四日。始度朱方风土异宜。流金在节摄卫多不调适。每有劣然二十九日来。石头稍已平复。自江浦违心驰情彭蠡以日为岁。无时暂忘。愿未解夏前。预整装束法岁若满。即事西浮。彼间酬愿务令在促。非但弟子蔽识希护。周爰深恐。禅慧学徒咸思鑽仰。宣尼在陈致叹自卫。便归屈道纡情事非为己。今遣主薄王灌指往祇承。并贡别牒用忘存省。敢略繁辞。谨和南。七月一日。
法衣六件。盐一百斛。米一百斛。
右件其盐米悉出江州正仓王灌齎合鱼开送。
王重遣匡山参书第四十
弟子总持和南。东林山寺使至。逮八月八日诲。用慰驰结仰承。已往衡山。至当稍久。法缘若竟愿即沿流。冀在岁阴必期展觐。弟子渡江还。去月初移新住。多有造次。未善安立。来旨勗以法事。实用惭悚。始于所居外援。建立慧日道场。安置照禅师以下。江陵论法师亦已远至于内援。建立法云道场。安置潭州觉禅师已下。即建深善辄以谘知。仰承相次为营。功德深荷扶助。难用远陈。而发此至江州遂下请僧料。云何能得相资。前施盐米。其米回入东林。盐以上路盈长之外。乃可别营功德。今山僧返路行用仰酬寻。别遣使迎延。愿预整归计。江山辽敻岂尽诚曲。谨和南。十月十日。
王遣使潭州迎书第四十一
弟子总持和南。岁聿云暮寒气殊重。禅悦经行愿常安乐。弟子顷来每多劳疾。但睽觐稍久唯用倾结。仰度所营功德已当究竟。今遣左亲信伏达奉迎。愿便事沿流延迟谘具。谨和南。十一月十五日。
王遣使荆州迎书第四十二
弟子总持和南。暄和道体胜悆。仰揆衡岳法事久当圆满。江陵功德复应成就。随喜之至难用胜言。弟子今入朝觐。行次陝州。驰仰之诚与时而积。故遣使人迎候。希便进道。来月下旬唯迟祇接。路首怱促岂复委宣。谨和南。二月二十二日。
王入朝遣使参书第四十三(凡六书)
弟子总持和南。仰违移岁驰诚载劳。兼事入朝弥增延属。武关虽阻荆近于吴。是以暂停陝州。遣使承接行人返命。具奉覼缕。非唯年尊疾动。又以结夏安居理事。相推固须停止。弟子还镇非久。便愿沿流仰会江都。庶应旦夕将圣德果。亦复差机。因缘多端请不劳虑。谨和南。九月十日。
弟子总持和南。僧使智邃来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履涉亏和。深以倾悚。弟子于江都入朝。至陝关眩瞀停岐阳。腹内又不调适。去月末还京辇。如欲相承犹自羸薾。末即祇觐。望云延愿珍纳。行人今返辞岂宣具。谨和南。
弟子总持和南。奉旨于荆州当阳县境玉泉山陲。为建造伽蓝招提行道。图写地形具以赐示。伏以布金遍地。买园建立。奉置三尊。永流万代。唱诵所不能赞。算数所不能量。孰意轻微顿蒙创造。循复来旨爽然失厝。既事出神心。理生望表。无容违拒。苟作形迹即具闻奏。嘉号乃覃名符天冠。道场声满恒沙世界。福报仰归逊辞难涉。谨和南。
弟子总持和南。垂旨令撰衡岳禅师碑文。郭有道之无愧辞。高德逾此。陆士衡之披文想质。弟子多惭。既蒙奖成不无剋励。邯郸绝妙深恐难工。还镇病瘳庶或勉强。循览行状用难思议。佛澄道安宁复过是。和南。
弟子总持和南。垂赐万春树皮袈裟一缘。述是梁武帝时。外国唯献四领。今余一。而是建初乌琼法师所披。谨寻菩萨戒称。所着袈裟皆染使坏色。况复自然嘉树。妙彩天成。相应之言。无劳外假。万春表长生之称。二翼合善譬之辞。永服周旋恒充布萨常事。半月岂唯元日。着如来衣。深荷慈奖。谨和南。
弟子总持和南。率施别牒。五彩旛锦。香罏檀等十种。示表微诚。薄申是贶尠陋追悚。谨和南。
五色四十九尺旛二张。五色斑罗经巾二枚。绢五十匹。锦香罏檀十张。熏陆香二觔。剃刀十口。鵄纳袈裟一领。油铁钵十口。雄黄七觔。青须弥毡五领。
右牒
文皇帝勅给荆州玉泉寺额书第四十四
皇帝敬问。修禅寺智顗禅师。省书具至。意孟秋余热道体何如。熏修禅悦有以怡慰。所须寺名额今依来请。智邃师还指宣往意。开皇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兼内史令蜀王臣秀宣。内史侍郎武安子臣李元惨。奉内史舍人长坦男臣郑子良行。
王在京遣书第四十五(凡二书)
弟子总持和南。仰违已久驰係实深。献岁非遥倾迟虔礼。暮春届节当遣奉候。谨和南。九月二十四日。
王在京。重遣弟子总持和南。适逮近旨用尉驰情。春暄愿道体康胜。玉泉创立道场严整。禅众归集静慧日新。随喜之深难以辞谕。弟子始服三石散竟。调息劳心秋仲归蕃。请夏讫沿下在于拜觐。差当匪奢其间珍德。今遣统军鲁子誉。往祇承。谨和南。
王从驾东岳于路遣书第四十六(凡二书)
弟子总持和南。仲秋转冷仰惟道体康悆。弟子即日粗可行。未由虔礼但增延结。愿珍德。谨遣修承。谨和南。
于路次书总持和南。寒气渐严仰惟康豫。动寂怡神兴居安悦。弟子陪奉銮驾旅次。长奉远凭胜力。行往安隐。瞻言祇觐庶或匪遥。愿珍重此不宣具。谨和南。十月十九日。
王还镇遣迎书第四十七
弟子总持和南。献岁春明仰惟道体胜豫禅悦法喜。众咸集业功归有在。悉由明导。敬忆江都暂欲西上。先到衡岳用赛师恩。次往渚宫以报生处。虔承此旨卫送。大江阳子临流具申来请。即蒙开许还至观涛。年来岁往寒暑屡变。恭闻功德圆满远难赞述。弟子多幸生在佛家。过庭所闻匪直诗礼。转轮斯奉实惟日暮。今者陪扈銮[车*犬]。发自京师言停洛阳。又止历下。柴望之礼本自虞书。巡会之声盛于姬典。至尊宪章。先古允叶。人神相风。指南奉朝东岱。以今月十一日吉辰宗事云毕。于时天地载廓。日月增华。休气神光烛近被远。灵芝竞吐山谷。连木并秀宫坛。瘖聋矇躄之徒。无毉而自愈。扶老携幼之侣。不谋而同到。臣子殚见事非虚饰。一物得所万里斯应。师资至重敢不稍闻。第率从便蕃即辞行所。夹锺将末。必届杨州。今遣奉迎便愿沿下。余春未尽必希拜觐。其间珍德续复祇承。谨和南正月二十日。
王谢天冠并请义书第四十八
总持和南。前揆菩萨天冠率尔式之样。深嫌不工。即用呈简。爰逮今製思出神衿。图比目连。妙逾郢匠。开士五明此居其一。金刚种智兹焉标万。是智因地化物不可思议。接引随方奚能尽达。冠尊于身。端严称首跪承顶戴。览镜徘徊有饰陋容。增华改观。弟子多幸谬禀师资。无量劫来悉凭开悟。色心无作触仰胜缘。度脱舟航何虑不果。但戒为基址。信实行先。保解毗尼。昔年虔受。身虽疎漏心护明珠。而定品禅枝屏散归静。猥以凡薄荷国镇蕃。为子为臣难亏难怠。岂藉四缘能入三昧。此非臆断实荷诚说。经称非禅不智非智不禅。定解相资能证无漏。又电光断结。其例甚多。慧解脱人厥朋不少。即日欲服膺智断。率先名教。永汎法流兼同治国。未知底滞可开化不。师严道尊可降意不。宿世根浅可发萌不。菩萨应机可逗时不。若未堪敷化且暂息缘。如可津梁便开秘藏。书云。民生在三事之如一。况覃释典而不从师。今之慊言备沥素欵。成就事重。请弃饰辞。谨和南。六月二十一日。
让请义书第四十九
答爰逮累翰殷勤至法。匹夫行善止度一身。仁王弘道含生荷赖。盖登地菩萨应生大家。所以发心兴隆大道。曷可量也。孰可比哉。贫道山僧本怀夙至。于天台旧居。言念无舍。庶因世境安乐。更得寄趾幽林。仰为行道。非唯城邑。近岁谬承人汎。拟迹师资。顾此疎蔽。似非时许。况圣泽日隆复垂今命。省诸庸鄙弥匪克堪。贫道禀承师教。禅慧颇持耳去眼流如华上水。採听经论其功既浅。赖荷禅门凭定修习。比于专学数论区分。理乃弗违业乖至熟。自非如来明达种智。高圆擅材殊能谁肯双揖。况乎去圣滋远晓悟甚微。徒欲承恩惧乖深寄。有招幽谴兼亏圣德。特愿更回神虑。别俟胜贤。妙果芳因使无断绝。经称一句染神历劫不朽。大智慧海信为能入。固知深解大乘。佛法久住功德易满。智慧最高守质抱愚。仰希听览徒申庸俚。终不自宣。沙门某白。
王重请义书第五十
弟子总持和南。仰逮还旨犹乘谦尊。循复久之恍如自失。切以学贵承师。事推物论历求法缘。厝心有在。若习毗昙则滞有情着。若修三论。又入空过甚成实。虽复兼举。犹带小乘。释论地持但通一经之旨。如使次第遍修。僧家尚难尽备。况居俗而欲兼善。当今数论法师无过此地。但恨不因禅发。多起诤心。达者无违。求那明偈。仰惟厚习善根非一生得。初乃由学俄逢圣境。南岳禅师亲所记莂说法第一无以仰过。照禅师来具述此事。于时心喜已域寸诚。智者昔入陈朝。彼国明式瓦官大集。众论锋起。荣公强口。先被折角。两琼继轨才获交绥。忍师赞叹唯唱希有。弟子仰延之始便事胜集。屈登无畏释难如流。亲所听闻众咸瞻仰。适承前往荆楚讲法华经。旧学名僧莫不归服。故知非禅不智。验乎金口。比闻名僧所说。智者融会尽有阶差。譬若群流归乎大海。此之包举始得佛意。弟子即日而不依请。譬彼弥勒今当问谁。唯愿未得令得。未度令度。乐说无穷法施无尽。复使顾言。稽首虔拜。谨和南。六月二十五日。
国清百录卷第二
上篇: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下篇: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